引入意境練悟性的散文
何謂“意境”?簡而言之,就是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境界。何謂“悟性”?以讀詩而言,就是讀者對詩中詞句、形象畫面、情調(diào)氛圍的分析理解、領會悟通能力。在推進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地閱讀、理解、創(chuàng)作詩歌?筆者談幾點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同行專家。
筆者認為:將學生引入詩的意境,在他們面前再現(xiàn)詩中描繪的各種藝術形象,使他們直接受到詩人感情的熏陶與感染,從而認識詩中反映的客觀現(xiàn)實而受到教育,并學會賞析領悟其深蘊,這是詩歌教學的關鍵。詩歌教學,就是師生進入這一藝術境界的過程。只有將學生引入詩的意境,并加強悟性訓練,才能獲得應有的教學效果。
“詩言志”“歌緣情”,詩歌往往不對客觀現(xiàn)實作全面具體細致的描繪,而是選取現(xiàn)實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片段,描繪出一幅幅感人的生活畫面,烘托出與這種畫面相吻合的情調(diào)(氛圍)。在這些畫面中,有詩人創(chuàng)造的各種藝術形象,并飽含著詩人的感情。畫面或形象、情調(diào)或氣氛,幾方面有機融合在一起構成詩中藝術境界。如《周總理,你在哪里》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好詩。它沒有對周總理戰(zhàn)斗的一生作全面的記敘,也沒有對周總理的形象進行具體細致的刻畫,只是選取總理生活工作中的幾個典型場面,描繪出幾幅生活畫面:總理與社員們一起勞動,辛勤的汗水滴灑在沉甸甸的谷穗上;總理在林中宿營地與伐木工人親切交談,篝火閃閃,笑語朗朗;總理視察海防哨所,親手給戰(zhàn)士披上大衣......這些畫面再現(xiàn)了總理勤勤懇懇為人民服務的光輝形象,飽含著總理愛人民、人民愛總理的深情。與此同時,詩中還描繪了人民群眾想總理、盼芾懟⒄易芾懟⒑艋階芾淼畝人畫面,使我們感受到祖國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總理愛人民的見證,都是人民愛總理的知音,表達出詩人熱愛總理、歌頌總理、懷念總理的真摯深沉的感情。教學這首詩,就Ω枚隕鮮齷面及其形象加以分析,讓學生領會詩中的形象、感情。假如只是“釋詞、析段、納中心”,就難以使學生領會其全部思想內(nèi)容、認識詩的特點,也就收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怎樣將學生引入詩的意境呢?
1.形象、畫面是意境的窗口
詩歌的意境創(chuàng)造依賴于詩中描繪的生活畫面及其形象。假若我們把詩中描繪的生活畫面及其形象看成詩中意境的本質(zhì)內(nèi)容,那么分析詩中描繪的生活畫面,認識其藝術形象,將學生引入意境,就必須從窗口入手。在詩里,往往出現(xiàn)兩方面的生活畫面,即兩個方面的形象,一是詩中描繪的人或事物所呈現(xiàn)的畫面(形象);二是詩的內(nèi)容所表現(xiàn)的詩人的形象。如《天上的街市》除了美麗的天上街市那神話般的畫面及牛郎織女自由往來的形象之外,還有一個青年人——當時的詩人——面對黑暗的舊中國,盼望自由,盼望民主去,追求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幸福生活形象。前者是理想世界的,后者是現(xiàn)實社會的,兩形象互為映襯,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的思想感情。當詩人用第一人稱寫自己的時候,這兩個畫面便合二為一。又如,在《青紗帳——甘蔗林》里,描繪了兩幅畫面:一幅是過去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北方青紗帳(高粱地)里,八路軍戰(zhàn)士與游擊隊員英勇殺敵、艱苦奮斗的畫面;一幅是和平建設時期,南方甘蔗林里,人民群眾進行歡樂勞動、過著幸福生活的畫面。在這兩幅畫面上,可以看見壯麗的朝陽、戰(zhàn)斗的火光、朝霧的蒼茫、節(jié)日的盛裝……似乎可以聽見高亢的雷聲、歡欣的吟唱……兩幅畫面上的主體都是同一種人——“我們”:革命的老一代,接班的新一代,其中有一個老戰(zhàn)士,他牢記戰(zhàn)爭年代的艱辛,保持著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充滿了戰(zhàn)斗的豪情,煥發(fā)著革命的斗志,向新一代傾訴革命的衷腸。這便是詩人自己勾畫的形象。通過教學,學生看到這一切,便悟及到詩中意境的實質(zhì)了。
2.意境的創(chuàng)造與詩人情感
詩中抒發(fā)的感情是詩人寫詩的動力,詩人的生活經(jīng)歷及其思想基礎均熔入其中,不了解這個動力,找不到詩人感情的源頭,便摸不準詩人感情的脈搏。所以進行詩歌教學要盡可能了解詩人的有關情況,例如:《南京書所見》是李少石同志一九三四年被捕入獄后寫的詩。當時他經(jīng)受著死亡的威脅,但共產(chǎn)主義理想毫不動搖。于是他在詩中抒發(fā)出“含笑上刑場”的戰(zhàn)斗豪情,為我們樹立起身在敵牢、心向勝利、寧死不屈、笑迎屠刀的英雄形象。又如《一月的哀思》的作者李瑛經(jīng)歷了一九七六年一月舉國哀悼周總理的悲憤難言的日子,親身加入了十里長街百萬民眾護送靈車隊的行列,所以才能在詩中描繪出百萬人肅穆地佇立街頭等候總理靈車的悲壯場面,描繪出百萬人面對緩緩西去的靈車隊悲痛萬分哭總理、悼總理的群像,從而把他熱愛總理,痛恨“四人幫”的感情,淋淳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學生了解到詩人的身世、經(jīng)歷,就能設身處地去領會詩人彼時彼地的思想及心情,并與詩人產(chǎn)生其鳴。
3.意境的構思與寫詩背景
不同時代,不同的社會,不同的人事關系構成詩歌不同的背景,而這些背景又直接影響詩中內(nèi)容的基本情調(diào)。不分析其背景,就難以了解詩中感情的基調(diào)。魯迅先生說:“詩人感物,發(fā)為歌詠!痹娙俗プ∩钪心切﹦尤说哪軉l(fā)人思考的片斷,運用原有的生活積累,加工創(chuàng)造出富有生活氣息的畫面或形象,以構成能喚起別人美感的意境。因此,要領會詩的意境,就必須分析詩的背景,從中認識詩中藝術境界的氛圍或情調(diào)。如《西里亞的紡織工人》,如不了解一八四四年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所受的資本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雙重壓迫以及工人們的英勇起義,就體會不出詩中“三重詛咒”的憤怒之情與永不屈服的斗志。又如,陳毅同志的《梅嶺三章》,如不了解中央經(jīng)軍長征后江南革命根據(jù)地的艱苦情景,就無法去認識“斷頭今日”的危險,也無法理解詩人“投身革命”“取義成仁”的`豪情。學生若認識了這些背景情況,把握了詩歌的基本情調(diào)(或氛圍),就能為學生進入詩的意境奠定基礎。
4.意境的創(chuàng)造與構思技巧
構思好比選擇鏡頭,對同一個人物或景物,拍攝時選擇的角度不同,拍出的照片往往有很大的差異。領會詩的意境,必須了解詩人構思的技巧。如《周總理,你在哪里》一詩,通篇采用擬人的手法。當人民群眾深情呼喚總理的時候,高山知音,大地有情,森林回話,大海嘆息……在詩人的筆下,大自然被人格化了,賦予人的感情。祖國的山山水水都和祖國人民一樣深切懷懷念總理,誰能不為之動情?又如在《回延安》一詩中,詩人以母子間的血肉關系比擬革命戰(zhàn)士和延安的關系,比擬戰(zhàn)士與黨和人民的關系,從而把對過去戰(zhàn)爭年代的回憶與對未來幸福前景的展望結(jié)合起來,以感謝母親哺育之恩的深情貫穿全詩。故地重游,本是人之常事,激動,也合人之常情。但詩人把回延安比擬成回到母親懷抱,感情就濃了,氣氛也不同了,畫面也格外鮮艷了,形象也生動感人了。我們從兒子歸見慈母的角度去理解作者的感情,就容易引導學生進入意境,悟其情深。
5.意境中的畫面與形象是用詩的語言描繪的
分析詩歌的意境首先要分析詩歌的語言,理清詩人感情發(fā)展的脈絡,找出句子之間思想感情相互關聯(lián)的因素,切忌架空分析。由于詩歌語言的精煉性及詩歌句子結(jié)構的特殊性,分析詩歌的語言,要講清關鍵詞語,弄懂修辭手法及詩中典故,并注意詩句語法上的特殊性等。也就是要明白詩人從“幾千噸語言的礦藏”(馬雅可夫斯基語)中提煉足以表達詩歌內(nèi)容的詞句,“用上千斤筆墨”去寫“一字一句”(郭小川)。抓住這些關鍵字眼,深刻挖掘,才能真正進入詩的意境。
6.熔詩人、教師之情于一爐,以煉學生之心
要將學生引入詩歌的意境,教師要帶著飽滿的熱情進入課堂,要舍得“情感投入”融詩人之情、教師之情于一體,以濃蘊熾熱之情去熔煉學生之心,情到深處,詩人、教師、學生共鳴。果真如此,定能提高悟性悟性。如憑借講解、分析、描繪、伴音朗讀、簡筆圖示以及電教媒體等手段,向?qū)W生描述(圖示)自己在詩中所看到的生活畫面,盡可能達到傳神的地步。僅以朗讀為例,這是引導學生進入意境的手段之一。人們常說:“只可意會,不能言傳”。這不可言傳的入微之處,往往可以憑借各種朗讀方式(獨誦、齊誦、領誦、合誦、分角色朗誦)讓學生去會悟。只有師生深切了解詩歌的內(nèi)容,并被詩人的感情所激勵時,才能帶著真情實感去朗讀。倘若又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那就有助于在學生面前再現(xiàn)詩歌中的形象,使學生頓悟開竅,受到感染和熏陶。
總之,詩歌教學,教師要舍得“情感投入”,要讓學生了解觸發(fā)詩人抒情的那些因素(社會關系,個人經(jīng)歷、生活環(huán)境、所見所聞),看清詩人抒情憑借的對象(人、事、物),領悟詩中描繪的生活畫面及藝術形象,與詩人的感情共鳴而逐步進入詩人創(chuàng)造的藝術境界,領會詩人的思想及詩歌的主題、內(nèi)涵,從中受到熏陶,融通詩意,觸發(fā)創(chuàng)作之靈感。只有用素質(zhì)教育思想指導初中詩歌教學,才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地閱讀、理解、創(chuàng)作詩歌的能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引入意境練悟性的散文】相關文章:
悟性怎么造句08-26
最美意境散文12-29
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04-20
禪茶一味修心悟性散文04-14
懂得是人的心性中的一種悟性的散文03-25
智慧與悟性的名言警句05-10
朋友的感悟性日志01-16
練車的那些記憶散文01-10
歷事練心散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