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種子發(fā)芽試驗的教案設計
教材分析
《種子發(fā)芽試驗》是教育科學出版社五年級《科學》上冊第一單元的一課,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種子發(fā)芽試驗(一)(二)是第三課的基礎,因此做好種子發(fā)芽試驗是非常重要的。這節(jié)課教材安排了學生經歷:討論種子發(fā)芽的條件—設計種子發(fā)芽試驗—種子的發(fā)芽試驗—整理分析實驗信息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經歷一個比較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喜歡上科學課,雖然好動手愛動腦是孩子的天性,但是由于年齡較小,并且科學知識、生活經驗的不足,都會影響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接受。而且學法是教法的支撐點,沒有學法指導,就沒有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也不能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在教學中我更重視學法指導,在教學中以觀察、交流、小組討論、學生動手活動為載體,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體驗、感悟、深化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因此,從始至終我都注意到了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教學的基礎,借以生動的課件演示,給學生帶來強大的.視覺沖擊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種子發(fā)芽需要一定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經歷設計種子發(fā)芽實驗的過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種子發(fā)芽的條件。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養(yǎng)成對實驗觀察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運用對比實驗中控制某個條件的方法,研究影響種子發(fā)芽的條件。
教學難點:能根據要求設計出自己的實驗計劃。
教學過程
一、討論種子發(fā)芽的條件:
1、談話導入:植物的一生是從種子發(fā)芽開始的。那么,你覺得種子發(fā)芽需要哪些條件呢?
2、學生自由討論,教師摘要板書。(預設:要種到土里獲得養(yǎng)料,需要澆水,需要合適的溫度,需要陽光,需要空氣等。這時候教師不要給予取舍,保留學生的各種觀點)
3、進一步引導(拿起一顆綠豆種子):這是一顆完好的綠豆種子,如果要讓它發(fā)芽,剛才大家說的這些條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綠豆種子發(fā)芽的必須條件呢?(說明:從種子發(fā)芽過渡到具體的綠豆種子發(fā)芽,這樣的討論更有針對性,而且更合理,因為不同種子需要的條件是有些區(qū)別的。)
4、師:大家的意見不一樣,看來我們必須通過實驗來判別了。
二、設計種子發(fā)芽實驗:
1、師:該怎樣用實驗來證明呢?大家說說要注意什么?(預設:制訂周密的實驗計劃,只能改變一個條件等。)
2、師點撥:為了把實驗做好,建議大家選擇自己最想研究的一個條件進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設計好實驗方案。
3、學生自由選擇研究內容,及時進行統(tǒng)計。(預設:水組,光組,溫度組,土壤組等,可在此適當排除不適合課堂研究的內容。)
4、以其中一個組為范例,集體討論如何設計實驗計劃。
。1)你們想研究什么問題,你們計劃怎樣做?
(2)你們預測結果會是怎樣的?
。3)你們的研究中,改變了什么條件?
(4)哪些條件是沒有改變的?
。5)怎樣知道改變的條件是不是對種子發(fā)芽產生了影響?
。6)在實驗研究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什么?
5、分發(fā)實驗計劃單,學生完成自己的實驗方案設計,教師巡回指導,鼓勵選擇相同條件的同學互相交流。
三、閱讀書4面種子發(fā)芽實驗內容:
1、進一步閱讀教材上的舉例,教師引導關注其中的注意點,比如綠豆的大小應該差不多,為什么要在每個盒子分別放入2-3顆綠豆,為什么要墊紙巾等。
2、教師提供表格,共同討論如何進行記錄。
四、布置實踐作業(yè)和下節(jié)課內容提示:
1、鼓勵學生回家認真完成實驗,并做好觀察記錄。
2、下節(jié)課將對我們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請大家準備好實驗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將對認真完成實驗的同學加星評價。
3、有能力、有條件的同學還拍攝綠豆種子發(fā)芽各個變化的照片,嘗試撰寫研究報告。
【五年級上冊種子發(fā)芽試驗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五年級上冊《鯨》教案設計07-28
五年級上冊《狼群》教案設計06-06
五年級上冊語文鯨教案設計04-01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設計03-31
五年級語文上冊《匆匆》教案設計04-01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鯨》教案設計08-19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松鼠》教案設計11-11
五年級上冊《富饒的海洋》教案設計06-23
五年級上冊《金獎章》教案設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