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單元的解讀及教學建議
二年級下冊與前幾冊有所不同,承擔了向中年級過渡的任務。我們既要落實第一學段的教學目標,又要在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上為第二學段的學習奠定基礎。所以,我們要帶著孩子去哪,這個教學目標一定要系統(tǒng)、明晰。即通過本學期的學習,究竟要讓孩子掌握哪些知識,積累量達到多少,形成哪些能力?我們將繼續(xù)以單元為單位,將年段目標分解為具體的單元目標,提出具體建議。希望能幫助大家找到有效的教學路徑。
第一單元 春天里的發(fā)現(xiàn)
一年級下冊,學生也學過一組以春天為主題的課文?v觀兩組教材,隨著孩子心智的成熟,要求明顯不同。一年級下冊的重點是讓學生感受春天,而本組教材是建立在一年級下冊“感受春天”的基礎上,激勵學生走進春天,去發(fā)現(xiàn)春天的特征,去探索春天的奧秘。所以確定目標如下:
1.學習多角度觀察。
學生不是缺少觀察,而是缺少細致全面的觀察體驗。
《找春天》是一篇語言生動、富有情趣的散文詩,文本不僅寫了春天里的發(fā)現(xiàn),還暗示了觀察的角度和方法。打書 P3“我們看到了她、聽到了她,聞到了也觸到了她,”不僅觀察,還會聯(lián)想,“她在柳枝上蕩秋千,在風箏尾巴上搖啊搖”。調(diào)動“眼耳鼻手腦”春天可看可聽可聞可觸,還可想象。
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孩子反復誦讀課文感受美好春光,還要提示孩子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調(diào)動多種感官去尋覓春天。比如,一場春雨過后,除了能看到,還能聽到什么、深呼吸──還能聞到什么、摸一摸你的發(fā)現(xiàn)有什么感覺、它讓你想到些什么?孩子缺少的正是這樣具體可感的觀察指導,也只有經(jīng)歷這樣獨特的觀察體驗,才能學會觀察,也使認知更加豐富。
2.整體觀照,開展語文活動。
以“春天里的發(fā)現(xiàn)”為主題開展尋春活動。一進入單元就開始布置任務,學了《找春天》的觀察方法之后,尋春之旅就開始了。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去尋找春天、記錄春天。
觀察內(nèi)容:春天的人、春天的郊外、春天的小動物(麻雀、對比)春天的水果(品種、色澤)春天里的花等等都可以作為觀察對象。選讀課文的第1課《春的消息》和第3課《特別的作業(yè)》,都可以給孩子的觀察提供幫助,在活動期間可以穿插閱讀。
觀察記錄的方式可豐富多樣:
如:用手機拍照記錄眼中的春天,然后為照片配文字。
用觀察日記的形式記錄發(fā)現(xiàn)。
還可以閱讀背誦寫春天的詩文,與觀察印證
──摘抄描寫春天的.短語和句子,來記錄春天。
通過活動,豐富認知,培養(yǎng)孩子細致易感的心,同時也培養(yǎng)孩子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趣。
3.感受生動形象的語言,體會擬人化的表達。
本組教材把春天里的景物當做人來寫,“小草探出頭來,樹木吐出嫩芽”,像鄰家孩子頑皮地露出一點跡象,遮遮掩掩又吸引我們來看!疤匠觥薄巴鲁觥庇玫亩鄠魃!要引導孩子說說這句話哪個詞用得好?好在哪里?寫出了草木的什么?抓住“探出、吐出”品味,要使學生感悟到:作者觀察很細致,用詞很生動,讓我們感受到了春的生機與活力。這,算是一種初步的品詞賞句。
還要關(guān)注句式的表達。例如散文詩整齊的排比句,所表現(xiàn)出的音樂美和節(jié)奏美。不必明確講解,在朗讀中感受即可。之后,能模仿著寫一寫更好。“小草探出頭來,是春天的眉毛吧?樹木吐出嫩芽,是春天的音符吧?”那“桃花綻開笑臉、小鳥枝頭歡唱、又是春天的什么”“春天里還有哪些景物”啟發(fā)孩子仿著句子說一說、寫一寫,留這樣的作業(yè)更有意義。
4.根據(jù)古詩編故事。
學習古詩不僅要背誦積累,還要借助詩句,想象畫面,感受詩情。本單元選編的兩篇首古詩孩子可能以前就會背,再學時興趣點在哪?
《草》恐怕在于它“野火燒不盡”、年年歲歲“春風吹又生”的頑強的生命力,要引導孩子感悟。還要鼓勵學有余力的孩子把后四句背誦下來。
《宿新市徐公店》描繪的是一幅早春時節(jié),孩童追蝶嬉戲的圖畫。課后要求,借助插圖豐富想象編一個故事,這正是語言實踐的好機會。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邊看圖邊想象畫面,還原古詩場景,編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講一講。
5.積累描寫美好春光的句子。
6.依據(jù)文本特點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能力?
如:第4課《小鹿的玫瑰花》鹿弟弟前后說的不同的兩句話,“你的玫瑰花白栽了”“你的玫瑰花沒有白栽”提取出來讓孩子來質(zhì)疑,培養(yǎng)孩子抓住矛盾處質(zhì)疑的能力。
7.要用好“寬帶網(wǎng)”。
這是本冊新開辟的欄目,不僅僅引導學生關(guān)注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提供多種搜集資料的途徑,包括親自觀察、利用圖書與網(wǎng)絡等,借以拓寬學生學語文的時空。所以要用好!打書P18,介紹的是春天里的花和不同城市的市花,可以將此內(nèi)容作為話題,豐富到尋春的語文活動中去,作為一個主題談談春天里的花,去搜集更多花的小知識,體驗搜集、交流這個過程中的樂趣。
8.因地制宜,單元后置。北方的春天姍姍來遲,記得一年級下冊就有這樣的建議,先學二單元與雷鋒主題月活動結(jié)合,3月中旬后,春意漸濃,沐浴春風,放眼春色,感受春的旋律,再來學習第一組課文“春天的發(fā)現(xiàn)”,學生的體會更多,感受更深。不知有多少老師還記得?希望可以調(diào)整教學。
第二單元 奉獻與關(guān)愛
1.學習圈點細讀,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由于低年級孩子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并且受到閱讀經(jīng)驗的限制,他們的閱讀常常流于表面,缺少深入。為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應該在孩子一讀而過的地方引導其停下腳步,細細評賞,將閱讀逐步引向深入。
例:學習《泉水》第二自然段,初讀后,孩子的感受可能只是停留在“泉水歡迎姐姐來打水”這一層面上。如果細細品讀,泉水的自豪溢于言表(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泉水的無私也表現(xiàn)得很突出(來吧,來吧!我的水很多很多)。怎么引導孩子深入體悟?
可以先劃出泉水說的話,自己讀一讀,圈出不理解的詞,再聯(lián)系上文理解“天然水塔”的意思,這其實是在引導孩子聯(lián)系地讀書,從而感受“泉水很多”的特點;然后再讀整句,說說從泉水姐姐的話里聽出了什么?把感受到的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這樣的讀書實際就是圈定目標、重點研讀的閱讀雛形,隨著閱讀實踐的深入,要逐步豐富研讀的內(nèi)容。
2.探索構(gòu)段相同的課文教學。
低年級構(gòu)段相同的課文很多,這樣的課文,應采用重點研讀一到兩段,其它放手研讀的方式進行教學。
例如《泉水》,四個語段,表達相似。在重點研讀第二段的基礎上,其他段落可以讀代講。通過對比朗讀泉水的四句話,來感受泉水的特點,以及在泉水的滋潤下,萬物及時回饋的美好景象。
一課一法,因課而異。教學兒童詩《雷鋒叔叔,你在哪里》,又可以采用“導、扶、仿”的步驟進行。因為二四小節(jié)結(jié)構(gòu)相同,都是借小路小溪的話回憶雷鋒的事跡。
首先,充分閱讀全詩,聚焦第二小節(jié)。再讀小溪的話,圈出最感動的地方,讀出感動。
第二步,插入雷鋒事跡,將詩句內(nèi)容具化為生動感人的故事。然后,通過朗讀再現(xiàn)畫面、表達情感。
第三步,學習第四小節(jié),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推想故事情景,把朗讀與體悟結(jié)合起來。
第四步,將二四小節(jié)整合朗讀,結(jié)合學生搜集的資料,教師相機再補充雷鋒事跡一二,引導孩子再仿寫一段,因為有相關(guān)資料的補充,也有整齊的語言模式,這樣仿寫,既感悟雷鋒精神,也進行語言實踐。
【二年級語文下冊單元的解讀及教學建議】相關(guān)文章:
語文下冊單元教學計劃03-23
小學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二》教學建議12-21
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02-09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單元教學反思誰有?10-14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學反思03-16
二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06-16
二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學設計06-18
語文下冊單元教學計劃15篇01-20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