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學常識:成文法是何時出現(xiàn)的?
在周朝以前,法律是秘而不宣的,實行臨事制刑,禮刑不固定結合,對一定違禮行為施用何種刑罰全憑執(zhí)法者的決斷,斷獄者必須用心體會禮的要求。
春秋時期,爭取法律公開成為推行社會改革的一項內容。公元前538年,鄭國子產(chǎn)(鄭穆公的'孫子)把刑法鑄在鼎上。這種用固定的法律維系社會秩序的做法遭到了保守貴族的批評。晉國大夫叔向認為,道德習慣的控制力遠遠大于成文法,單純依靠法律可能讓刁民鉆空子,反而會增加社會動亂,而子產(chǎn)回答,就是要通過鑄刑書建立新的道德(《左傳·昭公六年》)。子產(chǎn)執(zhí)政一年后,鄭國出現(xiàn)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安定秩序。公元前513年,晉國的趙鞅和荀寅把前執(zhí)政者范宣子制定的刑法鑄在鼎上公布,稱為刑鼎。公元前501年,鄭國的思想家鄧析私自修改鄭國刑法,并刻在竹簡上,是為“竹刑”。鄧析的做法觸怒了執(zhí)政大夫駟顓(zhu n),以“詐偽之民”將其殺害,但鄧析的刑法還是被采用了。后來,各諸侯國的法令編纂接踵而起,晉國有被盧,楚國有茅門、仆區(qū),齊國有軌里。公元前407年,魏相李悝綜合各諸侯國的成例,擬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tǒng)化的刑法典《法經(jīng)》,法律秘密時期宣告結束,中國進入法律公開的歷史時期。
【國學常識:成文法是何時出現(xiàn)的?】相關文章:
低碳生活,何時出現(xiàn)1500字08-03
國學常識學習07-26
國學常識整理07-30
唐代國學常識07-31
經(jīng)典國學常識大全07-19
國學常識選題10-04
國學常識選題05-17
國學常識競賽04-01
書攤,何時了?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