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說關系散文
“關系”一詞在百度百科里的釋義為——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tài)。而,世間所有的關系都離不開人這一主體,因此,諸多的關系都由人的主觀能動性來營造,在人與人之間交織演變,并最終為某一特定行為服務。這樣說來,好像有些“拽詞”的嫌疑,通俗一些來講就是如夫妻關系、婆媳關系、朋友關系、同事關系等等,它們無一不在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可以說是與生俱來,如影隨形,不離不棄。
一、生活中的“關系”。前面提到的夫妻之間、婆媳之間、朋友之間等等關系,也是生活中的小關系,說它“小”是因為這類關系大多數是以家為單位存在,人們也都有各自不同的認識,且因人而異。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些關系都要依靠各人在漫漫人生路上,用心感悟,以情為本,從一點一滴做起,隨時調節(jié)和精心經營,才能保持一種平穩(wěn)和睦的狀態(tài)。
生活中還有一些存在比較廣、影響比較大的關系,它們幾乎與所有人關聯(lián)在一起。比如醫(yī)患關系、市民與窗口單位的關系等等,這一類關系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對象之間的不平等。從權力分配和信息享有等方面,都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一方十分強大,另一方則比較弱小,恰恰是這樣的不平等造成這些關系很容易發(fā)生情緒對立的局面。
曾經,聽一位同事聊天,說是他的外婆因骨折在一家縣級醫(yī)院住院治療,為了照顧年事已高的外婆方便,家里人想找住院部租賃一張簡易床(醫(yī)院幾年前就已經出臺了這一項便民的舉措)。他的舅父先是找值班護士,護士說醫(yī)院床位緊張早就沒有了,讓去問問護士長;無奈之下,他的舅父又陪著笑臉去詢問一臉嚴肅的護士長,答復可想而知,不僅如此,說話的態(tài)度還有些生硬,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由于擔心人家不好好給外婆治療,也只能忍氣吞聲。后來,他的舅父打聽到一位老同學的父親是醫(yī)院外科的主任醫(yī)師,一個電話問題便解決了,床不但讓專人送進了病房,就連租賃費也免了,這個事情讓老實巴交的農民親戚慨嘆了好一陣。
還有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母親因病住院,前前后后十多天,我一直在醫(yī)院陪護,每天免不了要跟主治醫(yī)生和護士打交道。母親住院時沒有了兩人或四人的小病房,住的是兩間八張床位的大病房,八張床位有四個不同的主治醫(yī)生和護士。其中有一位男醫(yī)生分管一個頸椎病的患者,每天上午查房來得最晚,嗓門很大,從來不顧其他患者的休息,而且很不耐煩,竟然對一個剛入住醫(yī)院初診為胃病的患者(眼瞎、腿瘸、耳背)說“一身毛病,沒救了!”;兩位女醫(yī)生腳穿高跟鞋,那聲音真叫一個刺耳,走起路來還很有勁,“咚!咚!咚!”地敲在人的心坎上,她們卻不以為然;幾位護士中除一位穿平底鞋、出進很小心以外,其余都是高跟鞋不離腳,而且要么不關門、要么就是“嘭”的一聲,讓你不知道什么時候該放下心來,永遠地提心吊膽等著承受她們關門的震撼動靜。
很多醫(yī)患矛盾在我看來都可以不發(fā)生或者盡早化解,這其中當然有無理取鬧的患者家屬,但作為掌握患者生命的醫(yī)療機構來說,工作是不是更應該再細致一些,態(tài)度是不是更應該再溫情一些,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有理還不打上門客呢,一個微笑、一聲問候說起來不難,做起來也不會太難吧。
除醫(yī)患關系外,就是市民與窗口單位的關系,在很多時候也讓人們不那么滿意。朋友們之間聊得最多的恐怕就是去銀行辦理業(yè)務,一位朋友講述他的經歷:一天早上十一點左右,他有急事需要用錢,就趕到最近的一家××銀行取款,銀行八個窗口中有三個暫停服務、三個沒人,只有兩個窗口在營業(yè),后面排著兩條長龍,他挑選了一個短的隊伍站好等待。半小時過后終于等到了他,卻被告知該窗口要盤點,讓去隔壁辦理。他來不及爭論就又排在另一個窗口繼續(xù)等,后又被營業(yè)員告知下班了要去吃飯,讓去隔壁窗口辦理。這時,他看了看手表十一點四十幾分,心火一下子就竄了上來,呵斥了幾句要求叫他們行長來、要么就撥打投訴電話,這才引起營業(yè)部經理的注意,趕忙過來賠不是,并讓營業(yè)員立即給予辦理。如此的境況可能很多人都遇到過,在一些霸王規(guī)定的欺壓之下,大多時候都只是憤怒,真正撥打投訴電話捍衛(wèi)自身權益的人不多,這樣就更加放縱了他們高高在上、無視客戶的蠻橫行徑。殊不知,如果沒有了客戶,他們何以生存,俗話說,拿著別人的饅頭咬馬(意思就是空手套白狼),怎么還這般趾高氣揚?!
二、工作中的“關系”。有前邊說到的同事之間的關系,還有下級與下級之間的關系、干部與群眾之間的關系等等。這一類關系中以干群關系叫得最響,其在黨的建設和國家建設進程里的作用很大、位置最高。然而,干群關系的真實現狀如何,想必大家都有所接觸和感受,我們只能深深地祝愿并相信干群關系會越來越密切,這么嚴肅且深奧的問題,我們就不再做任何討論了。
同事關系或許是每個人都逃脫不了的一類關系,在這里閑聊的也是最廣泛的一種同事關系。因為,每個人都要參與社會工作,不管從事于任何行業(yè),只要工作就會有同事,所以,也就必然會有某種聯(lián)系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同事關系存在于不斷發(fā)生利益糾葛的環(huán)境里,永遠也無法置身事外。
以一個縣級行政部門為例,每天都要承接來自省、市或本級縣委、政府,甚至同級部門需要配合的工作任務。艱巨而繁重的任務就要求部門的干部職工分擔完成,如果說大家工作能力相同而又都大公無私,那么也就不存在什么問題了。只是一把手伸出的五指也不會一樣長,更何況年齡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參加工作時間不同、工作經驗不同等等情況就如實地放在那里,從而就會出現老同志精力不夠“干不動”、能力強的同志事多“不愿干”、剛參加工作的同志情況不熟“干不了”的現象。這些現象會直接導致工作任務分配不均,業(yè)務分管跨界,原因就是作為部門來說,任務必須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但是,作為職工而言,如果自己的事可以不干當然是好事,也樂得清閑;如果不屬于自己分管的業(yè)務還要自己干,出了錯誤還要自己承擔,恐怕就沒有幾個樂意了吧,與此同時,不滿的情緒就會積累在心里或直接表現出來,輕則發(fā)發(fā)牢騷,重則拍案而起,同事關系也就不會那么融洽了。
還有,當面臨先進評選、職稱晉升或組織提拔等切身利益的時候,同事之間就更是各懷心事,變得口是心非起來。我以前有一位同事,他自身的工作能力很強,也十分謹慎小心,就是為人處事比較耿直、不會迂回。按理說,在同齡人隊伍里他早應該升遷,可偏偏一直不能如愿,每一次組織部門來考察擬提拔領導人選他都在其列,不過到民主推薦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會因票數太低而落榜。其實,問題就出在他平時沒有與各個同事處理好關系,哪怕一句贊美的話也沒有,盡管這些細枝末節(jié)看起來好像與是否有能力當領導無關,實際上卻有著千絲萬縷、變幻莫測的關系,特別是在現實工作中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實就是別人善于經營,就會得到提拔任用,他自己就只能原地踏步,獨自郁悶。經過多年的.工作經歷,我深深地體會到——千萬不要以為憑借強悍的工作能力,就可以贏得各方的贊譽,或者被提拔為領導干部,這在行政單位是妄想。領導干部的第一種能力就是組織、協(xié)調能力,說白了就是要與同事搞好關系才行,這里面的道行確實很深!
再說說上下級之間的關系,看起來風平浪靜,暗地里風起云涌。與一友人閑聊,他說他們單位一把手很善于權術,一個原則“抓大放小”,除了人事和財務,其它的工作一律由各副職領導說了算,除非上級明文要求,其它不用事事請示匯報。剛開始單位的職工都擔心會出亂子,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他們發(fā)現各副職領導對自己分管的業(yè)務事事精心,基本都是提前完成任務,還創(chuàng)造出了很多先進快捷的工作方法。細細想一想,這位領導很智慧,也很懂領導藝術,他知道如何發(fā)揮所有人的聰明才智,下放權限的同時把責任也一并予以下放,讓副職可以放開手腳去干活,不用耗費大量時間請示匯報,既節(jié)省了時間和精力,又提高了效率,何樂而不為呢。
于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認識的另一位領導,他也是單位一把手,掌管著上百人的兵馬,可謂是呼風喚雨。這位領導的原則是大權獨攬,事必躬親,大到重大項目的申報、實施,小到筆墨紙硯。他給我感覺就是一個字“忙”,忙著開會,忙著下鄉(xiāng),忙著外面,忙著里面,好像沒有一刻是閑著的。再看看組織配給他的副手們,整天坐在辦公室看看報紙、閱閱文件、喝喝茶水、打打電腦,實在地輕松怡然。難道說是副職領導不愿意承擔工作嗎?不是。這位領導從來不把工作真正地安排給他的副手們,而是越過副職直接安排到科室和工作人員,就算偶爾安排給副職,最后也還是他自己說了算,并隨意更改任務內容。這樣一來,各位副職領導被架空而不用承擔任務,也就不用承擔責任,整天悠哉悠哉。我想,一個人的智慧總是有限,集團體之力才能保證工作事半功倍,擺正位置,各司其職,永遠是要得的。
“關系”兩個字,蘊含著深不可測的學問,如何才能處理好各種關系,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
【閑說關系散文】相關文章:
王建《閑說》唐詩鑒賞07-10
志閑而少欲散文11-17
說網事散文欣賞11-05
《寄生草·閑評》鑒賞12-30
《寄生草·閑評》賞析12-11
別讓價值閑勵志故事10-25
《天凈沙·閑題》譯文及鑒賞03-28
《越調天凈沙閑題》元曲賞析02-06
夢里偷得三分閑的日記03-25
閑對風光獨自游中考作文4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