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展示與學會珍藏散文
展示與珍藏要學嗎?當然。不該展示的不要展示,需要珍藏的一定要珍藏,否則會埋沒自己,或者無端受到排擠與攻擊。
展示,要分時機、分對象、分種類。時機不對,過早或過遲的展示,都有害無益。早年讀過席慕榮的一首散文詩《早開的荷》,說的是一支荷過早的綻放了,結果停止了生長,讓后來的荷趕上去,遮擋住了陽光,從此更加失去活力。這就是展示過早的害處。古人有“大器還須小折磨”,意思是,再有才華,如果過早的讓其得意,也就容易因根基、底蘊、素質的不夠而栽跟頭。當然,太遲的展示也沒有意義,因為失去了好的平臺與好的機會。
展示,要看對象。古典小說中有賣寶物的總是有“識貨的,分文不取”之吆喝;而喜歡演奏音樂的人們崇尚的“知音”,更是有“不是知音不與彈”的原則。事實也是如此,你將心愛之物展示給一個對此不感冒的人,豈不是自討沒趣?或者,展示給一個居心叵測的家伙,豈不是自找危險?
展示的東西可以有很多,包括拿手的絕活、收藏的寶貝、推崇的朋友、尊敬的師長等等。不是所有的種類都適合拿來展示的,如果因展示不當而造成損失,那就得不償失了。網絡上不是有句話叫“愛情與幸福像水果與冷飲,只適合冷藏,不適合拿來曬”嗎?寸心可知的事,拿出來展示,一來有顯擺的嫌疑,二來也容易沖淡本來的融洽、默契。
說到這里,要提到珍藏了。哪些該珍藏呢?我想,不外乎舍不得失去的、敝帚自珍的、只有自己一個人懂得欣賞的',等等。舍不得失去的好理解,一件好東西,你展示出來,如果有人想要,你給還是不給?給,自己心疼;不給,別人生氣。與其這樣,不如珍藏為上。敝帚自珍的也好理解,比如一件只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拿出來別人或許會取笑,這樣的結果只會傷害自己的感情。那些只有自己一個人懂得欣賞的也是如此,比如一片當作書簽的樹葉,比如一支普通的筆,也許只有自己才知道其中的意義,那或許是往日某位摯友的贈與,那或許是最困難時恩師的鼓勵,說給別人聽,是很難引起共鳴的,何不珍藏之?
教育學家們說,人要懂得適時展示自己;而他們同時又告誡我們,才忌外露,要露在正當時。平時的積累,也是一種珍藏吧,將那些能啟發(fā)自己、提升自己的知識、信息小心的珍藏在心海里,直到某一天,量變產生質變,從而一舉抓住那稍縱即逝的機會。
學會展示與學會珍藏一樣重要,前者讓我們體驗分享后的快樂,后者讓我們領略一個人時的開心。
【學會展示與學會珍藏散文】相關文章:
學會放下散文12-01
學會感恩,懂得知足散文11-21
珍藏的記憶散文02-01
學會寬容(學會寬容議論文)12-21
學會寬容學會愛-初二-議論文01-08
學會感恩_800字01-22
學會相信自己08-12
學會事半功倍勵志文章02-13
《學會看病》教案12-21
同學會賀詞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