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烽火連天,兒女沙場。78年前的7月,在民族解放的召喚下,多少熱血青年曾拋妻棄子,為家國決意赴死!78年后的今天,那場由日本侵略者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硝煙雖然早已散去,救亡圖存的歷史任務也已由我們的先輩完成,但集溫情與豪情于一身的抗日先烈,在血灑疆場之時,在硝煙彌漫的戰(zhàn)斗間隙,在敵人的囚車中,于字里行間揮灑出來的真情,留下的一封封家書,卻成為歷史永遠的見證。
“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現(xiàn)在孤軍奮斗,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yǎng)育,為國戰(zhàn)死,事極光榮。”這是戴安瀾留給家人的最后遺書;“為國家民族之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絕無半點改變。”這是張自忠的抗戰(zhàn)家書;“我軍將士都有一個決心,為了民族國家的利益,過去沒有一個銅板,現(xiàn)在仍然是沒有一個銅板,過去吃草,準備還吃草……”這是左權的抗戰(zhàn)家書;“夫君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的,人終有死,我死你不必悲傷”,這是吉鴻昌給妻子的絕筆家書……
一位評論家曾感言:歲月褪得掉傷痕,卻永遠抹不去情感的共鳴。是啊,當我們再次捧讀這一封封凝聚了崇高的民族精神和堅韌不屈的理想、信念的抗戰(zhàn)家書時,除了能感受到英烈們以身殉國的赤子之心、為國赴死的慷慨悲壯之外,還能感受到他們?yōu)槿烁、為人子、為人夫、為人母的濃濃親情,以及為了民族存亡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和對家人的愧疚。這樣的家書有血有肉,感天地、泣鬼神。
魯迅先生曾說過:“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先生所說的“民魂”,就是理想信念、民族大義、家國情懷,這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內核”,不論抗戰(zhàn)時期,還是和平年代,都需要這種正義、擔當和血性。英烈們的抗戰(zhàn)家書,不僅彰顯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的英雄氣概,也滿蘊修身、齊家、禮儀、教化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閃耀著追求真理,爭取公平與正義,提倡無私奉獻等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光輝。
回顧歷史我們感慨萬千,展望未來我們任重而道遠。雖然我們生活在一個相對和平的年代,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忘乎所以,因為我們是處在一個在國家實力做后盾的相對和平時期,一旦實力弱了,必然會受欺負。古代孟子就講“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所以我們也要居安思危。所以我們要永遠記住歷史,不忘國恥,因為國與國之間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落后就要受歧視,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們要從自身做起,人人都要認真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踏踏實實學好自己應學的一切。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雖然個人力量很小,但我相信積小流成江海,我們的祖國便會永遠閃耀在世界的東方。
2015中學生看《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的相關文章:
5.
6.2015觀《開學第一課》"英雄不朽"心得體會
7.開學第一課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心得體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