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的讀后感
與風月無關,此時題序又等誰歸?
-------題記
“蘭亭臨帖,行書如行云流水;月下門推,心細如你腳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卻難拓你的美。真跡絕,真心能給誰......無關風月,我題序等你回,懸筆一絕,那岸邊浪千疊,情字何解,怎落筆都不對,而我獨缺,你一生的了解......”
這首歌是周杰倫的《蘭亭序》,初次聽時,曲境清幽,中國風的氣息令人也無比神往。
遙想一千六百年前的蘭亭盛會,會稽山陰剛剛暮春,便迎來群英薈萃。盛會上,各界名士齊聚,可謂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痹诔缟骄䦷X之中,茂林修竹之內(nèi),名士們心曠神怡,在此地聚會,映帶的清澈的湍流,也使他們忘卻了功名利祿,忘卻了從政的壓力,忘卻了世俗的一切喧囂。在這里,他們可以暢所欲言,談談人生,談談追求,談談理想,也談一談各種處世之道,討論一下文學的事情......曲水流觴,帶著每個名士們的情思,帶著他們的理想,帶著他們的胸襟。在這里,他們縱享山水之樂,吟詩作賦,暢敘幽情。于是,在這個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暮春之初,名士們游目騁懷,在蘭亭飽覽了會稽山的盛景,以極視聽之娛,而那著名的《蘭亭集序》也因此出現(xiàn)。
晉時的名士們都喜歡玄學。在魏晉時期,因為名士們實在太重要了,統(tǒng)治者們都非常重視他們,這種重視是要他們歸統(tǒng)治者所用,否則便是死。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中,那些名士們身心無比壓抑。因為他們是不能自由說出自己的心聲的,為了排遣心中的郁悶,尋找一個很好的精神寄托,因此,他們竟不約而同的迷戀上了玄學,老子之思,南華經(jīng)文便是他們的寄托。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文清雅,看后竟找不到一點玄學的影子,卻多了幾分哲思。
四十多位名士列坐其次,流觴為曲水所攜,名士們各自傾吐胸懷,有樂有憂,而王羲之飲酒即興,便揮毫寫下了這篇聞名于世的《蘭亭集序》。此刻,它不僅完成了一篇名文,更是留下了書法藝術上的`瑰寶,會稽山陰的蘭亭也因此變得璀璨,流光溢彩。
因景思人,借景悟人。王羲之在這里也留下了哲理之思,“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世間之人不同,其所悟也亦因人而異,俯仰之間的哲思也許不同,但最終還是如出一轍,不管是悟言一室,還是放浪形骸,對于他們,感情之間是相同的,“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美景之前,王羲之想到人的一生,樂趣不同,感情不一。也許當曾經(jīng)令自己欣喜的事物成為陳跡之時,換做誰都會有所感悟吧,人的一生短短幾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不管壽命長短,結(jié)局總是一樣的,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王羲之寫道:“古人云‘死生亦大矣!M不痛哉。”其實,在我看來,其實不用太過在意,雖是大事,其實每個人不都還是要迎來嗎?不管是怕,是憂,還是悲;抑或是緊張還是坦然,這種事還是要到,所以不必悲,更不必愁,如果盡力讓自己的一生變得精彩,那么當那一刻來臨之時,就可以坦然地說:“今生無憾。”
王羲之說的對:“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雖世殊時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沒錯,時代在發(fā)展,但人的感情世界卻永遠不會變,每覽《蘭亭集序》,總有所感,總有所悟。
看著蘭亭集序的原文,透過那神采飛揚的墨跡,字字顯現(xiàn)出作者的那份感情,而從字里行間,那份藝術上的風采也顯露無疑,這就是瑰寶啊,任憑時光流逝,那份魅力永存,依然令人神游蘭亭。
再聽周杰倫的《蘭亭序》,音樂中這份情思也更為清晰!澳恋褭M吹,黃酒小菜有幾碟;夕陽余暉,任你的羞怯似醉。摹本易寫,而墨香不退與你共留余味。一行朱砂到底圈了誰。”方文山將他的蘭亭之思寫于其中,透過悠揚的樂曲,那蘭亭更是令人神往。神游于蘭亭,置身于暮春之初,立于蘭亭之上,向西望著夕陽,悠揚的牧笛聲聲,帶動情感所發(fā),獨悟人生,也許更會有新的收獲。耳邊響起悠揚的樂曲:“無關風月,我題序等你回,手書無愧,無懼人間是非,雨打蕉葉,又瀟瀟了幾夜,我等春雷,來提醒你愛誰......”蘭亭情思,身心融入意境之中,從墨色中,再來感悟蘭亭的序言。心中透過雨打蕉葉,蕭蕭之聲似響耳邊,春雷聲過,心中自有所悟......
獨缺的了解,感悟的情思,透過書法中的藝術,了然于蘭亭的情思。
-------后記
【蘭亭序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蘭亭序讀后感(精選5篇)06-17
蘭亭序讀后感范文(精選3篇)03-12
經(jīng)典蘭亭序的對聯(lián)05-15
集蘭亭序?qū)β?lián)04-05
王羲之蘭亭序真跡05-27
王羲之蘭亭序原文05-27
王羲之蘭亭序全文及譯文08-03
誰知道蘭亭序的譯文?02-23
蘭亭序文言文翻譯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