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鈴草姑娘讀后感
《風鈴草姑娘》這個故事有著豐富而驚人的歷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風鈴草姑娘》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了解。
風鈴草姑娘讀后感1
《風鈴草姑娘》是小女最喜歡的繪本之一,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拿出來重溫一次。
昨晚我們倆又再一次共讀,她沉思了一會兒對我說:“為什么風鈴草的媽媽不能克制自己想吃風鈴草的欲望呢?”
“為什么?”
“假如她克制住了,那風鈴草就不會被巫師抱走;風鈴草就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幸福地生活……”
“嗯”
“不過當風鈴草被抱走的那一刻,我又覺得她媽媽后悔了,看她的表情那么痛苦!”
“嗯”
……
突然發(fā)現(xiàn)她的閱讀理解能力又提升一點點,而且她觀察圖很細致;雖然我也讀了這么多次,但是我卻從來沒有去思考。
風鈴草姑娘讀后感2
《風鈴草姑娘》的故事有著令人驚嘆的豐富歷史。故事最初的源頭已不可考,在長達數(shù)百年的流傳過程中,曾在意大利、法國和德國出現(xiàn)過多個版本,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格林童話》中的《萵苣姑娘》(又名《長發(fā)姑娘》)。美國著名繪本大師澤林斯基在詳細考察的基礎上,擷取各個文本的精華,將美麗的風鈴草作為長發(fā)姑娘的象征,用自己獨特的視角重新闡釋了這一古老的故事。書中的畫面閃耀著溫暖而柔和的金色光澤,人物形象立體豐滿,構(gòu)圖均衡和諧,散發(fā)出典雅的韻味,讓人想起拉斐爾、倫勃朗等文藝復興大師的名畫。作者憑借對人性的深刻把握,用細膩的筆觸展現(xiàn)出了人物最為微妙的心理活動,將圖像與文字完美地融為一體,使本書成為了童話繪本的典范之作。對于孩子來說,這種畫風非常有意思:人物的表情和面容特征極其突出,風景和衣著仿佛真實可觸,連最最纖細的線條也歷歷可見。閱讀這個經(jīng)典童話以往的版本,我們總會覺得一個成年的男子只靠抓
住愛人的頭發(fā),應該是很難爬上高塔的但看到澤林斯基的巧妙描繪,我們真的會相信王子會毫不猶豫地抓住女主角的頭發(fā)向上爬他那絢爛華美的插畫,具有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它們閃爍著獨有的溫暖的金色光澤,還具有極其逼真的立體效果。澤林斯基不僅堪稱世界級的插畫巨匠,還是一個講故事高手孩子們會被神奇的故事和美妙的繪畫深深吸引,大人們看到這個古老故事的重新演繹,也會感到耳目一新。
風鈴草姑娘讀后感3
《風鈴草姑娘》這個故事有著豐富而驚人的歷史。雖然格林兄弟在其著名的德國童話集——《兒童與家庭童話集》(Children’s and Household Tales,俗稱《格林童話》)中收錄了這篇童話,并宣稱它是一個源于“民間”的俚俗故事,但事實并非如此。實際上,這個故事是他們從一個風格頗為優(yōu)雅的同名故事改編來的。原作問世時間比《格林童話》早了大約二十年,在萊比錫出版。該作品譯自一個歷史更加悠久的法國文人童話,而且是一個不太嚴謹?shù)牡抡Z譯本。而那個法國童話的大量元素,又來自于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出版的`一個故事,后者來源于當?shù)氐拿耖g傳說。
《五日談》(Il Pentamerone),又名《最好的故事》(The Tale of Tales),由吉姆巴地斯達·巴西耳(Giambattista Basile)用那不勒斯方言寫成,出版于1634年,是一本豐富多彩、偶有低俗的故事集,采用了類似于《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套故事”結(jié)構(gòu)。其中有一個故事叫做《小香芹》(Petrosinella)。
在這個故事中,一個孕婦特別想吃鄰居巫婆家的香芹(parsley,在那不勒斯方言叫petrosine),在偷香芹時被抓住了。七年后,巫婆來討債,帶走了長發(fā)的小香芹,讓她和自己一起生活在一座塔里。不久,一位王子偶然來到了這座塔邊,沿著窗外垂下來的發(fā)辮爬了上去,并愛上了小香芹。一個鄰居看見王子常在夜里來,便警告巫婆,小香芹也許很快就會逃跑。但巫婆夸口說,小香芹被一種魔法控制住了,不會逃走的。不過,小香芹還是和王子私奔了,利用一根繩子和巫婆的護身符——魔力橡果,成功地擺脫了窮追不舍的巫婆。
十七世紀晚期,隨著一股童話熱潮席卷歐洲,《五日談》讓法國貴婦拉福斯(Charlotte-Rose de Caumont La Force)從中獲得靈感,用法語寫出了自己的《最好的故事》(La Conte des Contes)。該書于1697年出版,是在修道院里完成的——那時,拉福斯因為寫了揭露丑聞的諷刺小說而被逐出路易十四的宮廷。在這本《最好的故事》中,有一篇叫做《香芹姑娘》(Persinette)——作者在部分參考《小香芹》的基礎上進行了精心創(chuàng)作。
故事里說,一個新婚不久就懷孕了的年輕妻子,慫恿丈夫去鄰居仙子的花園里偷香芹(法語為persil)。結(jié)果仙子把丈夫抓住了,并要求孩子香芹姑娘一出生就立刻交給她。十二年后,仙子把這個長發(fā)女孩帶到森林深處的一座魔法銀塔里。塔中有許多金碧輝煌的房間,香芹姑娘在里面過著奢華的日子。后來,她被一位英俊的王子發(fā)現(xiàn)了,很快就跟他結(jié)了婚。過了一段時間,香芹姑娘懷孕了,仙子氣得暴跳如雷,剪掉她的頭發(fā),把她趕走了(趕到海邊一座漂亮的小房子里),并耍詭計讓王子的眼睛失明。一年以后,香芹姑娘與王子團聚,用眼淚治好了他的眼睛?墒牵歧R重圓的他們還要經(jīng)歷了一些可怕的磨難——比如食物變成石頭,鳥變成惡龍和鳥身女妖——直到仙子大發(fā)慈悲,放過他們。
《香芹姑娘》有多個譯本,其中一個是由舒爾茨(Joachim Christoph Friedrich Schulz)翻譯的,收錄在他1790年出版的《小小說》(Kleine Romane)里,深受德國民眾的喜愛。舒爾茨對拉福斯的文本隨心所欲地進行了進行了處理(卻對原文的出處只字不提),他修改了里面的一些說法,還增補了一些細節(jié),例如:變緊的裙子讓老婦人發(fā)現(xiàn)了女孩懷孕的秘密。他還把香芹換成了另一種毫不相干的植物,這種植物在德語里叫風鈴草(Rapunzel),在英語里叫rampion。
。L鈴草既是一種觀賞花卉,也是一種可以做色拉的蔬菜。它的葉和塊根都能吃,口味大致介于西洋菜(watercress)和芝麻菜(arugula)之間。在美國部分地區(qū),有一道用叫做rampion或ramp的野生蔥類做成的傳統(tǒng)菜肴,但這種蔥類與風鈴草沒有關(guān)系。在這本書中,我選擇把文中出現(xiàn)的植物稱作Rapunzel。)
格林兄弟在童話集第一版(1812年)的后記中寫道:“舒爾茨的《風鈴草姑娘》毫無疑問來自于口傳文學。”他們雖然提到這個童話與《小香芹》有些類似,但顯然沒有注意到這個故事的法國版本。在格林兄弟的版本里,他們用自己在其他童話中一貫的嚴苛風格縮寫并徹底改動了這個故事。于是,拉福斯和舒爾茨故事中的新婚夫婦變成了一對因為不育而憂心忡忡的夫婦;魔法銀塔變成了幽閉之塔,那里也沒有舉行結(jié)婚儀式;放逐姑娘的地方也變成了荒蕪的不毛之地。在格林童話的第一版中,姑娘的裙子變緊,泄露了她與王子幽會的秘密。但是在第二版中,“泄密”的是現(xiàn)在讀者們非常熟悉的一句口誤:“為什么你拉起來這么重,而王子一眨眼就能上來?”
盡管格林兄弟聲稱他們搜集童話是為了讓那些古老的故事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來,不受任何文學潮流的影響,但是《風鈴草姑娘》的演變史卻表明了現(xiàn)實距離這個愿望何等遙遠。近年來,已經(jīng)有民間傳說研究者在追溯口述傳統(tǒng)和文學創(chuàng)作之間的相互融合,《風鈴草姑娘》堪稱這種融合的最佳例證。
我改編的《風鈴草姑娘》,框架來自于《格林童話》及比之更早的版本。我極力把故事中最動人的情節(jié)和最圓滿的結(jié)構(gòu)結(jié)合起來,努力引發(fā)故事內(nèi)在不可思議的共鳴。在選擇場景時,我也考慮了故事的三處發(fā)源地,之后發(fā)現(xiàn),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shù)的形式美感似乎很契合這個以年輕女孩的美貌和風華不再的母親為中心的故事。同樣,塔的意象也讓我想起意大利的風景。在那個國家,鐘樓(campanile)在建筑傳統(tǒng)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單詞campanile的拼寫與Campanula很相似,而Campanula是“風鈴草屬”的拉丁學名,這些事實讓我相信,我的思路是正確的。)
在令人敬畏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油畫傳統(tǒng)面前,我這個貿(mào)然的闖入者,內(nèi)心充滿謙卑,竭盡全力想畫出更理想的效果:波浪般起伏的衣褶、指甲上的閃光、落在樹葉上的光線——不過這些效果在任何一個文藝復興時期的學畫者看來,也許都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達到的。
如果我的畫能使人們對我效仿的偉大藝術(shù)產(chǎn)生一些興趣,我會感到非常高興。當然,我最大的希望,是這本書本身能給讀者帶來快樂。
【風鈴草姑娘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風鈴草04-05
風鈴草08-28
風鈴草04-05
風鈴草的故事12-17
風鈴草的故事12-17
風鈴聲中風鈴草散文04-10
描寫風鈴草的作文03-31
風鈴草的故事作文09-26
風鈴草作文小學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