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野菜你好散文隨筆
我的老家在華北大平原上,那里野菜并不多,即使有一些,也不是很著名。原因有二,一是對土地的過度開發(fā),擠占了野菜的生存空間,你可以驅(qū)車到平原上去看看,一個村子連著一個村子,一塊莊稼地連著一塊莊稼地,這種情況下,野菜早被嚇得魂飛魄散,哪里還敢落地生根?其二是斬草除根式的挖掘。平原上視野開闊,一覽無余,某些野菜稍稍出點風(fēng)頭,立刻就被連根掘起,連娃子還沒顧上生呢!若是在大山上、江河邊,野菜起碼可以藏匿其間,發(fā)展壯大。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平原土質(zhì)單一,無法養(yǎng)育多類型的野菜品種。這里有個悖論:南北朝時期,《齊民要術(shù)》的作者賈思勰寫過一本專門介紹野菜的書,提供給饑民以度荒年。那時候的中原一帶,大概也包括今天華北平原的一部分,從書中的介紹看,這里應(yīng)該曾經(jīng)生長過很多很多野菜,也許那時人類活動比較少,野菜尚有立錐之地吧?
不過,我小時候也吃過一些野菜,時間大概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主要有兩種。
一是青青菜,亦即蒲公英。青青菜這個名字,雖然不如蒲公英有詩意,但很形象,新生的蒲公英,確實很青很青的,嫩得憐人兒。春天的時候,我們在房前屋后,田垅邊上,經(jīng)常能挖到蒲公英。一簇一簇的,用小刀剜下來,湊成一小籃子,拎回家洗一洗,端上桌就可以吃了。蘸咸菜湯,生吃。青青菜無味,不香不甜,不苦不酸,全靠咸菜湯調(diào)味。青青菜的葉片邊緣有一圈兒細小的刺,嚼在嘴里很爽朗。我們那里每年秋天都要“悶”咸菜,就是把芥菜疙瘩悶好煮熟,在煮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咸菜湯。這些咸菜湯鮮且咸,都被保留下來,以備日后蘸青菜吃,其意義,約莫相當于東北的大醬。仲春季節(jié),各種蔬菜多未長成,即使有剛下來的,價格也很高,一般人家吃不起,而幾顆青青菜蘸咸菜湯,就可對付全家一頓飯,且是無污染綠色食品。但是,青青菜最多就能吃半個月,過一些日子,青青菜長老了,邊緣的刺尖銳而鋒利,青里透著白,再吃就要扎嘴了。
現(xiàn)在想起青青菜蘸咸菜湯,禁不住唇齒流香,但小時候沒這種感覺,彼時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意思,愛不愛吃都得吃,青青菜承擔(dān)了一部分“瓜菜代”的功能,這種情況下,自然沒有品嘗的快意了。改到現(xiàn)在,吃野菜純粹為了養(yǎng)生和好玩,心情自然閑適和從容。
還有一種是馬牛菜,不知道學(xué)名叫什么。馬牛菜的名字,相當于村子里的狗蛋兒,大家叫了他一輩子狗蛋兒,沒人知道王滿倉是誰。馬牛菜在整個夏天都可見到,它莖粗葉厚,含水量大,一坨一坨的,小的像小孩兒的巴掌,大的像成年人的巴掌,多長在水多的地方,河渠溝壑旁,或者房后的池塘邊。當然,也有生長在道路兩旁的。吃的時候,可以生拌,洗干凈了,放點香油和鹽,拌一拌就行;也可以蒸熟以后,放點香油和鹽,拌著吃?诟杏悬c粘,味道有點酸甜。
青青菜和馬牛菜有個共同特點,就是生命力特別頑強。據(jù)說現(xiàn)在還能經(jīng)?吹剿鼈兊纳碛,可惜,我很少在春天和夏天回老家。
【野菜你好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采野菜04-20
挖野菜05-11
挖野菜04-19
挖野菜07-05
挖野菜09-03
摘野菜10-08
挖野菜05-24
挖野菜10-01
挖野菜07-02
野菜的清香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