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申胥諫許越成文言文翻譯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xué)生時代,說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是不是有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申胥諫許越成文言文翻譯,歡迎大家分享。
申胥諫許越成
先秦:左丘明
吳王夫差乃告諸大夫曰:“孤將有大志于齊,吾將許越成,而無拂吾慮。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申胥諫曰:“不可許也。夫越非實忠心好吳也,又非懾畏吾甲兵之強也。大夫種勇而善謀,將還玩吳國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故婉約其辭,以從逸王志,使淫樂于諸夏之國,以自傷也。使吾甲兵鈍弊,民人離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燼。夫越王好信以愛民,四方歸之,年谷時熟,日長炎炎,及吾猶可以戰(zhàn)也。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吳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為大虞乎?若無越,則吾何以春秋曜吾軍士?”乃許之成。
將盟,越王又使諸稽郢辭曰:“以盟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結(jié)信矣。以盟為無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臨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輕也!眳峭跄嗽S之,荒成不盟。
譯文
吳國國王夫差便告訴各位大夫說:“我還對齊國有大的企圖,我就同意越國的求和,你等不要違背我的意愿。如果越國已經(jīng)改過,我(對它)還有什么要求呢?如果它不悔改,(等我從齊國)回來,我揮師討伐它。”申胥勸道:“不能同意求和啊。越國不是誠心和吳國和好,也不是害怕我們的軍隊的強大。(他們的)大夫文種有勇有謀,(他)將把(我們)吳國在股掌之上玩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來實現(xiàn)他的愿望。他本來就知道君王您喜歡逞威斗勝,所以說婉轉(zhuǎn)馴服地言辭,來縱容國王您的心志,使您沉浸在征服中原各國的快樂中,來讓你自己傷害自己。使我們的軍隊困頓疲憊,民眾流離失所,而日益憔悴,然后他們安全地收拾我們的殘局。而越王信用好愛惜民眾,四方百姓都?xì)w順?biāo),年年谷物按時節(jié)成熟,日子過得蒸蒸日上。在我們還能夠(跟他們)打仗的時候,是小蛇的時候不摧毀它,成為大蛇將怎么辦?”吳王說:“大夫你干嘛長越國的威風(fēng),越國能夠足以成為大患嗎?如果沒有越國,那我春秋演習(xí)向誰炫耀我的軍隊啊?”便同意了越國的求和。
將要盟約時,越王又派諸稽郢砌詞說:“要認(rèn)為盟誓有用嗎?上次盟誓時涂在嘴上的血還沒干呢,足以保證信用啊。要認(rèn)為盟誓沒用嗎?君王家的軍隊的威武降臨便能使喚我們,干嗎要看重鬼神而看輕您自己的威力啊!眳峭醣阃庵v和,空有講和沒有盟誓。
注釋
、俟:王侯的自謙之詞。有大志于齊:要攻打齊國,北上稱霸。
、诙耗銈。拂:違背。
③反:同“返”,指伐齊回來。
、苷衤茫赫D部隊。
⑤懾:恐懼,害怕。
、薹N:越大夫文種。
⑦還(xuán):轉(zhuǎn)動。玩:玩弄。
、嗌w:崇尚。
⑨婉約:委婉而謙卑。
⑩從:同“縱”。
、现T夏:中原的其他諸侯國,如晉、齊、魯、宋、鄭、衛(wèi)等。
⑿鈍:不利。弊:困。
、央x落:離散。
解析
文種與申胥的分析不謀而合,利害相關(guān),明若觀火。吳王夫差由于不用申胥而亡國,越王勾踐由于用了文種而滅吳稱霸。說明能否虛心采納下屬的正確意見,是關(guān)系國家興亡成敗的大事。
作者簡介
左丘明(約公元前502一約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說復(fù)姓左丘,名明,也有人說他姓丘,名明,因其父曾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春秋末期魯國人,曾任魯國史官。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孔子曾說過: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笨梢娍鬃影阉秊橥。漢代史家司馬遷稱其為“魯君子”。
成就
左丘明與孔子生活在同一時代,孔子與其同好惡,稱其為君子,是一位品德高尚,值得尊敬的先儒、先賢。左丘明的著作及其學(xué)術(shù)思想是儒學(xu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蹲髠鳌纷鳛橐徊坑浭鲈攤洹⒄撌鼍俚木幠晔,具有很高的史學(xué)、文學(xué)價值,又是一部著名的軍事著作,是中國歷史經(jīng)典之一。
文學(xué)創(chuàng)作
左丘明相傳著有《左傳》《國語》兩部文學(xué)巨著。《春秋左氏傳》多以史實解釋《春秋》,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記事為主,兼載言論,敘述詳明,文字生動簡潔,全面反映了當(dāng)時的社會歷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經(jīng)典,又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在文學(xué)上也有很高的成就!秶Z》分別記載西周末年至春秋時期(約前967年-前453年)周王室及魯齊晉鄭楚吳越諸國史實,偏重記述君臣言論,為中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日夜操勞,歷時30余年,一部縱貫200余年、18萬余字的《春秋左氏傳》定稿,其歷史、文學(xué)、科技、軍事價值不可估量,為歷代史學(xué)家和文人所推崇!蹲髠鳌酚浭孪喈(dāng)詳細(xì),對歷史事件一般都能做到首尾完整。此外,《左傳》還吸收了其他史體的長處,把其他史體的史料按年代順序組織進(jìn)去,使編年體史書達(dá)到基本成熟的程度。所以,《左傳》是中國第一部真正名副其實的編年體歷史著作。不僅如此,在歷史編纂上,《左傳》還擴大了編年體史書的容量:它在編年記事總的格局中,富于變化,有時著意寫一件史事的本末原委,有時集中寫一位歷史人物的經(jīng)歷和活動。這不僅拓展了編年體史書在寫人、記事方面的容量,而且有助于彌補一件史事被相關(guān)年代中其他史事割裂的缺點。另外,在編纂學(xué)上,《左傳》首創(chuàng)“君子曰”一欄!熬釉弧币宰h論形式升華史事,為史書作者發(fā)表一家之言提供了園地,成為一種優(yōu)良的史學(xué)傳統(tǒng)。
思想主張
左丘明很重視禮的作用。他認(rèn)為禮是治理國家、安定社會、造福人民的依據(jù)和手段,也是“君子”必須遵行的規(guī)范;作為一個君子,首先要把禮和義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意思是:一思考問題就要想到禮,一做事就要考慮到義,不為利而喪失意志,不為義而感到內(nèi)疚。體現(xiàn)禮的眾多禮節(jié)也要和義結(jié)合,對失禮行為持堅決批評的態(tài)度。
受重禮思想的影響,左丘明特別重視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這些修養(yǎng)包括忠、孝、信、義、讓等。他認(rèn)為忠是一個人最美好的品德,忠的首要涵義是忠于國君:楚國的子囊在國君死后還不忘給他增加好名聲,在自己將要死的時候不忘保衛(wèi)祖國,他認(rèn)為這就是忠;鬻拳曾用兵器威逼楚文王納諫,自認(rèn)犯了罪而砍斷雙腳,他認(rèn)為這也是忠。對君王要忠,對父母就要孝。鄭莊公因母親幫助弟弟謀反,將母親軟禁起來發(fā)誓永不相見,潁考叔幫助鄭莊公母子和解,左丘明對潁考叔大加贊嘆,說他能愛自己的母親,并且把這種愛也傳遞給莊公,是“純孝”。信是君子的一個道德標(biāo)準(zhǔn),它不僅表現(xiàn)在個人品德上,還體現(xiàn)在國家之間,如果國家之間的結(jié)盟不是建立在信的基礎(chǔ)上,即使結(jié)盟也沒有任何意義。一個品德高尚的君子,除了講信,還要講義。衛(wèi)大夫石砏大義滅親,將參與叛亂的兒子正法,左丘明給予高度評價,稱其為“純臣”。讓,就是謙讓,是禮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形成一種上下謙讓的良好社會風(fēng)氣,那么這個國家就能長治久安。另外,君子還要從善不從惡,知道善不可以丟、惡不可以長,做到從善如流。對于那些踐踏忠孝信義、品行惡劣的人,左丘明表示深惡痛絕。
左丘明認(rèn)為國君也必須注重品德修養(yǎng):國君要治理好國家,首先自己要賢明,做到秉正無私、心胸博大、知人善任;治理國家,還必須把德政和刑罰結(jié)合起來,用德政來治理百姓、用刑罰來糾正邪惡,這樣百姓才能安居樂業(yè)、邪惡才能消除。
左丘明認(rèn)為在軍事上也同樣要重視德和義的作用:主張戰(zhàn)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zhǔn)備,否則就不要出師。這些準(zhǔn)備包括:度德,即考慮自己的德能否爭取到民眾的擁護(hù);量力,即正確估價敵我力量的對比;親親,即努力團(tuán)結(jié)自己的親人,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支持;征辭,即要有開戰(zhàn)的充足理由;察有罪,即考察有罪過的征伐目標(biāo)。除了第二條“量力”之外,其余四條都與德義有關(guān)。
【申胥諫許越成文言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諫逐客書文言文翻譯10-28
文言文原谷諫父翻譯06-12
季梁諫魏王文言文翻譯12-23
原谷諫父文言文翻譯01-26
公叔子巧諫文言文翻譯11-10
許允之妻文言文翻譯01-30
祭公諫征犬戎文言文翻譯10-28
晏子諫齊景公文言文翻譯07-22
許衡字仲平文言文翻譯06-01
諫太宗十思疏文言文和翻譯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