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清史稿·繆燧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清史稿
原文:
繆燧,字雯曜,江蘇江陰人。貢生,入貲為知縣。康熙十七年,授山東沂水縣。時山左饑,朝使發(fā)賑,將購米濟南。燧以路遠往返需日,且運費多,不便。請以銀給民自買,當事以違旨勿聽。燧力爭以因地制宜之義,上疏奏請,得允。既而帑金不足,傾囊以濟之。洊饑之后,民多流亡,出私錢為償逋欠,購牛種,招徠復(fù)業(yè)。
三十四年,授漸江定?h,故舟山也。設(shè)治未久,百度草創(chuàng)。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咸蓄淡修復(fù)塘窗儆嗨鍶趙霰偕沙強e┹菅裘硪鄯倍蝗地瘠民貧,完賦不能以時,逾限者先為墊解,秋后輸還。舊有涂稅,出自漁戶網(wǎng)捕之地,后漁涂被占,苦賠累,為請罷之。地故產(chǎn)鹽,無灶戶,鹽運使屢檄設(shè)廠砌盤,官為收賣。燧持不可,請仿江南崇明縣計丁銷引,歲完鹽稅銀四十二兩有奇,著為倒。定海子弟十三四皆樵牧,不知誦讀為何事。出私修院延師,以厲子弟入學。學額多為外籍竄冒,援宣平縣例,半為土著,半令他縣人認墾入籍。又以土著不能副額,擴建義學,增廩額以鼓舞之,文教興焉。民間日用所需,多航海市諸郡城,關(guān)胥苛索,請永禁,立石海關(guān)。海嶼為盜藪,隨監(jiān)司歷勘,凡羊巷、下八、盡山諸島皆查,所獲權(quán)度要害措置之,盜風頓戢。同歸域者,海上死事諸人瘞骨處,捐貲修葺,建成仁祠,以勸忠義。
五十六年,卒于定海。士民援唐王漁、宋趙師旦故事,留葬衣冠,奉祀于義學,名之曰蓉浦書院。蓉浦,燧自號也。遺愛久而不湮,光緒中復(fù)請祀名宦祠。燧任定海前后二十二年,后雖擢官,迄未離任。(選目《清史·繆燧傳》,有刪改)
譯文:
繆燧,字雯曜,江蘇江陰人。成為貢生,取得做知縣資格?滴跏吣辏皇谟枭綎|沂水縣縣令。當時山東發(fā)生饑荒,朝廷使臣開倉救濟百姓,打算到濟南購買米糧?婌菡J為濟南路途遙遠,往返需要耗費時間,況且運費很多,不方便。(繆燧)請求把銀兩分給百姓讓他們自行購買,負責此事的人以違旨為借口沒有采納?婌菀罁(jù)因地制宜的道理盡力爭辨,上奏請示,得到允許。不久庫存銀錢不足,繆燧傾盡所有來救濟百姓。連年饑荒后,百姓大多流亡,繆燧拿出個人錢財為他們償還拖欠的賦稅,并替他們購買耕牛和種子,吸引他們回鄉(xiāng)恢復(fù)耕種。
三十四年,被授予浙江定海縣縣令,就是以前的舟山。設(shè)縣不久,百廢待興。此地海水多,不宜種植糧食作物,他就修筑塘岸來防御海水,積蓄淡水,修復(fù)海塘水閘一百多所,開辟的農(nóng)田日日增多。修繕城墻,深挖河道,修繕學宮,建造祠廟,勞役很多但做得井井有條。土地貧瘠,百姓貧困,不能按照期限繳納賦稅,繆燧規(guī)定超過期限的官府先為墊付,墊付部分秋后交還。此地舊有灘涂稅,由漁戶負擔,后來灘涂被占,百姓苦于(繼續(xù)納稅的)虧耗負擔,繆燧為百姓請求廢除此稅。此地原本產(chǎn)鹽,沒有制鹽的人家,鹽運使屢次下文書設(shè)場砌鹽盤制鹽,官家進行收賣?婌菡J為不可,請求仿效江南崇明縣按照丁口發(fā)放營銷憑證,每年繳納鹽稅銀四十二兩多點,記為定例。定?h十三四歲的子弟都在砍柴放牧,不知道讀書是什么事?婌菽贸鲎约哄X財修建書院,延請名師,來鼓勵青年子弟入學讀書。當?shù)貙W額多為外籍學員暗中頂替,繆燧援引宣平縣舊例,一半名額給當?shù)鼐用,一半讓其它縣的人到此處認領(lǐng)土地耕種并加入當?shù)孛窦。又因為當(shù)貙W生仍不滿額,繆燧擴建義學,增設(shè)官府發(fā)放口糧的名額來鼓舞他們,于是文教興盛。百姓的日用品,大多需要渡海到周邊郡縣購買,關(guān)卡吏役乘機勒索,橫征重稅?婌菡埱笥肋h禁止,并在海關(guān)樹立石碑以告后世。定海諸島是強盜聚集的地方,繆燧跟隨監(jiān)司到處勘查,凡是羊巷、下八、盡山等島嶼都緝查,所抓獲的盜賊根據(jù)罪行輕重分別處治,盜風頓時收斂。同歸域是海上殉難者們埋骨的地方,繆燧捐資修繕,建成仁祠,來勸勉忠義。
五十六年,死于定海。士民援引唐王漁、宋趙師旦舊例,建造衣冠冢,在義學供奉祭祀他,并把這里命名為蓉浦書院。蓉浦,是繆燧的自號。他流傳于世的德行長久不湮滅,光緒年間將其牌位入祀于名宦祠?婌萑味ê?h令前后二十二年,后雖升官始終沒有離任。
【《清史稿·繆燧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鄒容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1-18
岳飛傳文言文原文翻譯08-03
《鄭燮傳》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9-28
《五柳先生傳》原文及文言文翻譯04-06
《宋史·何基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6-09
《晉書·茍崧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10-28
《南史孔范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11-18
蝜蝂傳柳宗元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12-30
經(jīng)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5-25
張騫傳原文及翻譯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