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李清照的詞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提供的關于李清照的詞,歡迎閱讀與借鑒。
李清照的詞 1
點絳唇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浣溪沙
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鐘已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小院閑窗春己深,重簾未卷影 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念奴嬌春情
蕭條庭院, 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征鴻過盡,
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欄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 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讀了她的那么多詞,小編我也情不自禁地也作一首。望君喜歡。
訴衷情
山迢迢,水迢迢,游子他鄉(xiāng)空寂寥,風中立冷宵。邕寧煙雨伴夢遙,求學之路君知否?
風瀟瀟,雨瀟瀟,一枕鄉(xiāng)愁伴雨飄,家山把夢招。梧州晴日把路照,思親之夜訴衷情。
李清照的詞 2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譯文:
紅藕香殘,鮮艷的荷花凋謝了,從竹席上感到深深的涼意,輕輕提起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天空中燕群排成隊形飛回來,(有沒有)傳回誰的家書?鴻雁飛回的時候,(轉眼間)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傾瀉在西樓,(我這在這盼望著)。
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飄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閑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賞析:
詞的上片主要描述詞人的獨居生活。
“紅藕香殘玉簟秋”是以點帶面的寫法,給讀者描繪了一幅詞人眼中的余香裊裊的秋景圖。荷花已謝,雖仍留有殘香,卻不免透出秋的冷落與蕭條。玉席也已涼了,秋意漸來,秋涼漸濃。中國的文人自古就悲秋,更何況是獨守空閨的女詞人呢?怎能不讓她倍感孤獨寂寥、怎能不思念遠行的丈夫呢?
為排遣心中的愁緒而“輕解羅賞,獨上蘭舟”。一個“獨”字而意境全出:曾經是夫唱婦隨,曾經是攜手并肩,曾經是舉案齊眉,而現在卻是煢煢孑立,形單影只;舉目四望,相伴的只一“蘭舟”而已!本是為“消愁”而來,怎奈卻是“愁更愁”,相思之情不禁更重更濃。
看到鴻雁,詞人想象著也許是丈夫托鴻雁捎來家信,她把蘇武雁足傳書的典故巧妙地融于眼前的情景之中,自然妥帖,余味無窮。我們可以設想:詞人甚至會猜想丈夫在信中告訴自己歸期、行程,那種企盼之情溢于字里行間。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看到雁群飛回故里,自然會強化企盼丈夫回來的心緒。我們似乎看到詞人獨自憑欄遠眺,柔柔的月光灑滿西樓,雁字回時,那種清冷,那種孤獨,那種寂寥,怎可言傳?
下片是詞人抒發(fā)內心感受,直抒相思之苦。
詞人用“花自飄零水自流”起興,這既是寫她在舟中所見,也是她的內心所感;h水流本是物之自態(tài),卻使詞人觸景生情:流水落花無從體味她的情懷,依舊我行我素地流走飄落,這更增加了詞人的傷感與凄涼。句中“自”用得最妙,詞人移情于物又借物抒情,正如屈原所說“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表達 了對韶光易逝的感慨。這樣,詞中的感情就使人覺得比單純的思念更深入了一層,更富有暗示性,給讀者留有更大的想象空間,更增添了感染力。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是直接抒發(fā)相思之情。詞人把夫妻雙方合起來寫,這是她設身處地地想象丈夫也如自己一樣深深地思念著對方,可是空間上的'距離使二人不能相互傾訴,只好各自思念著、愁悶著。這也是女性特有的細膩之處。
但是這只是鋪墊,詞的主旨落在最后兩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上。相思之情要用“計”來“消除”,卻又“無計可消除”,可見相思之深之苦。眉間心上,“斬不斷,理還亂”。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詞人的萬千愁緒,這與她的“只恐雙溪舴艨舟,載不動許多愁”有異曲同工之妙,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通觀全篇,詞人以細膩委婉的筆觸抒寫自己對丈夫的綿綿不絕的相思之情,用平常無奇的文字表現新奇的意境。此詞是李清照細膩深婉的風格的最好詮釋,也使《一剪梅》成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李清照的詞 3
《怨王孫》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漁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
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沉綠蟻。
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如夢令》
嘗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賞析】
這是女詞人李清照對在山東原籍一次野游所作的小令。關于它的寫作背景,說法不一,有的人認為,六歲之前女詞人是居住在原籍(六歲那年女詞人隨父親居住卞京),所以有可能是孩提時代的一次野游的記錄;也有人認為,從“沉醉”二字看,是因為喝酒而忘記回家的路,而六歲那么小的年齡不可能有“沉醉”的機會,所以推斷這里記錄的因該十五歲束發(fā)之后的某一次野游,而且是女詞人在十六七歲至二十三四歲這段時間,或者是在朋友的唱和中,或者是與丈夫呢喃時追憶往日的趣事,乘興而做的。
“嘗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嘗記”是“曾經記得”或者是“記得曾經”,這說明是一首追憶往事的小令!跋ぁ笔侨,在山東濟南,也就是易安的原籍!叭漳骸敝柑焐呀浐芡。“沉醉”二字,許多讀本認為是指女詞人喝醉了,所以誤了回家的時間,甚至有的朋友認為這里的“沉醉”二字與后面的“驚起”句,是一種男性的豪放,是女詞人與“須眉”匹敵的作詞風格的體現,更有的朋友認為這就是曾經有人誤將詞詞歸在蘇軾筆下和誤傳是呂洞賓所作的原因所在。
可是,我更愿意以自己的設想來理解這曲小令,我覺得,女詞人的“沉醉”根本不是什么喝酒而醉,其實就是“因景而醉”的意思而已。試想想:不管是她五、六歲時的經歷,還是十五、六時的經歷,這兩個年齡段都還是屬于“孩子”的范疇,因為貪玩而忘記回家是這個年齡段的特點。何況女詞人生性就對美的東西有一份特別的敏感,看見景色的迷人忘了回家的時間,“沉醉不知歸路”是意料之中的。作者僅僅是以這樣一種語氣,把讀者,或者是當時脫口吟出這些詞句時,用這樣的起筆引起“聽眾”對自己追憶的`故鄉(xiāng)美景的興趣,讓大家更深刻地了解那景色的迷人,也是女詞人對家鄉(xiāng)景色的愛戀與懷想。也為了加重語氣對“年輕時期”或者說是“孩提時期”那一次難得的出游的描述,為下文的誤入荷叢做伏筆。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一個古代的女子,要出游一次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到有舟可搖,有荷可賞的美麗的湖中游玩,那更是難得的機會。看到蔚藍的天,碧綠的湖水,還有一湖的搖曳多姿、婀娜娉婷的荷……如此美麗的景色,是在閨門中無法體味的,于是女詞人“沉醉”,被景色沉醉,也沒自己快樂的心情沉醉了。這里我們做一下想象:女詞人在荷叢中搖著小舟,東看看西瞧瞧,眼睛里有好奇更有驚喜,或者還帶者幾分淘氣……當她不經意地發(fā)覺太陽快要下山了,才感覺自己似乎是在荷叢中迷路了,這時又多了幾分焦急,于是,就有了后面的“爭渡”一句。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回家晚了自然是不好,也許因為這次的晚歸而被斷絕以后出游的任何機會呢。心里一著急,手便加快了動作,漿劃得快了,“爭渡”一詞自然而形象,恰倒好處地寫出了女詞人當時的焦急心情與她動作的緊張模樣。豈知,緊張中又來了驚喜,作者用“沉醉”“誤入”已經告訴讀者,溪亭這個地方的迷人了。接著,“爭渡”驚起的一群水鳥,把整首詞的意境和氣氛都推到了頂點。那一群在荷花叢中突然驚飛四散的水鳥,給急著回家的“迷路游人”帶來突然的“驚悸”,驚悸之余又是欣喜與歡暢。讀到這里,我仿佛聽到女詞人“啊”的一聲驚叫,接著,又大聲歡叫:“哇!好多水鳥啊!”
少女的淘氣、貪玩、好奇以及詞人在追憶中流露出來愛自然,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在小令的寥寥幾筆中層層遞進,到最后的頂峰嘎然收筆,表現得如此的酣暢淋漓,叫讀者不得不拍案叫絕!
【李清照的詞】相關文章:
李清照的婉約詞02-16
李清照的詞名句09-01
李清照的詞風變化12-21
關于李清照的詞26首05-06
李清照寫的婉約詞大全03-20
《李清照詞兩首》教案02-08
李清照11-14
李清照11-27
李清照《武陵春》閱讀答案及全詞賞析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