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螢火古詩賞析
著人疑不熱,集草訝無煙。
到來燈下暗,翻往雨中然。
詠螢火
[唐] 虞世南
的歷流光小,飄搖弱翅輕。
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
1、詠螢火蕭繹寫出了螢火怎樣的特點?
參考答案
“到來燈下暗”,寫出了火光的微弱,作者從對比的角度寫,以燈光的相對明亮,突出螢火的微弱特點,用了比較襯托的手法。(3分,答出手法1分,指出特點1分,分析1分)“翻往雨中然”,這是一個很有趣味的畫面:一般的火,風一吹,雨一澆,便熄其光焰。而螢火呢,它的螢光并不受天氣環(huán)境的左右,寫出了螢火在雨中,仍能翩然起舞、星光閃爍的特點。(2分,指出特點1分,分析1分)
2、這兩首詩所運用的表達技巧有什么不同?
參考答案
蕭詩用鋪陳的手法,多方勾勒,再現螢火的形態(tài)之美,給讀者留下了具體深刻的.印象。(3分,答出手法1分,分析2分)虞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寫螢火坦露自己的心跡:一個人不管地位如何,處境怎樣,都要勇敢地、頑強地表現自己,執(zhí)著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3分,答出手法2分,分析1分)
對比賞析
先看蕭繹的《詠螢火》。這首詩,緊緊扣住一個“火”字,多角度再現螢火蟲的形象特征,四句詩,就是螢火形象的四次“造型”:“著人疑不熱”,從人的感覺寫。螢火蟲明明有火光一閃一閃,可附在人體,人會驚奇──有火怎么不放熱,突出了其放光而不發(fā)熱的特點!凹萦牊o煙”,從其棲息處所寫。螢火從腐草中產卵繁殖,故古人誤以為螢乃腐草所化!抖Y記?月令》云:“腐草為螢”。古代不少詠螢詩也沿用了這種說法。如沈旋說螢火是“火中變腐草”,劉禹錫也說“陳根腐葉秋螢光”。這種說法自然沒有多少科學根據,但其喜歡草堆中棲息卻是事實。草堆上明明有點點火光,草都不燃起來,無煙無焰。第二句詩,既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螢火蟲發(fā)出螢光、不熱不燃的特點,又使讀者知道了螢的一些生活習性!暗絹頍粝掳怠,寫出了火光的微弱,作者從對比的角度寫,以燈光的相對明亮,突出螢火蟲的微弱特點,用了比較襯托的手法!胺曛腥弧,這是一個很有趣味的畫面:一般的火,風一吹、雨一澆,便熄其光焰。而螢火呢,它的螢光并不受天氣環(huán)境的左右,在雨中,仍能翩然起舞、星光閃爍……詩人就是這樣,懷著對螢火蟲的一種特殊的感情,對其進行細致入微、多側面的觀察,從而將其形態(tài)的多姿多彩、形象的各種造型推到了讀者面前,使讀者也頓生憐愛之情。
虞世南的《詠螢火》先也描摹了螢火蟲的形象:纖纖玉體,翩翩弱翅。輕風中張翼斜飛,飄搖流暢,暮色里熒光點點,點綴夜空。詩人也是從其飛翔之形、發(fā)光之態(tài)的角度寫其外形,其手法,有點類似唐朝李嘉?的《詠螢》:“映水光難定,凌虛體自輕。夜風吹不滅,秋露洗還明。向燭仍分焰,投書更有情。猶將流亂影,來此傍檐楹!崩钤娡ㄟ^螢火水上輕舞、空中展翅、風吹不滅、露洗還明、輸光伴夜讀、流連在楹檐等形象的刻畫,突出了其飛翔之姿、發(fā)光之征。但虞世南的詩并不以繪形為目的。詩的三、四兩句則由表及里,一下子窺視到螢的內心世界:“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倍嗝搭B強的個性,多么可貴的追求,盡管自己的生命弱小,但它不甘默默無聞,不愿自暴自棄,偏要在暗夜中閃光,頑強地表現自己的存在,執(zhí)著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樣,那出現在讀者眼前的螢火,就不是一只小小的飛蟲,一個微不足道的生命,而是一個活生生的精靈,一個個性獨特、胸懷不凡的剛毅之士,其偉岸形象,令人肅然起敬,又促人深思猛省。
同是詠螢的詩,蕭繹和虞世南用了不同的手法,寫出的螢火形象和氣質也就有了差異。蕭繹用鋪陳的手法,再現了螢火的形態(tài)之美,表現了一個皇帝閑暇時的專心致志、細致入微,由于多側面描繪,形象完整,也給讀者留下了具體、深刻的印象,而且其對寫作對象細細觀察的寫作態(tài)度,用墨如潑、多方勾勒的寫作技術,給讀者以有益的啟示。而虞世南則托物言志,借寫螢火,袒露自己的心跡。詩人先以“光小、翅輕”等詩句,突出螢火的微不足道,來襯托下句,“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這是螢火的心理,更是詩人的心地:一個人不管地位如何,處境怎樣,只要有其秉賦,就要勇敢地、頑強地表現自己。這種抱負、這種追求,自然給讀者領悟到詩外的別一種境界!同樣的題材,產生出了不同的意境,這自然與作者的藝術眼光和寫作技法有關,但更主要的,是取決于詩人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和思想境界:蕭繹居位顯赫,養(yǎng)尊處優(yōu),自然無需“憂讒畏譏”,對自然的觀察描繪雖能窮形盡相,但要他涌出多少感慨、掘出多深寓意,這很難做到,所以他筆下的螢火雖很有美感,但充其量是供人欣賞玩味;而虞世南,作為正直、有為的朝廷命官,他要處理政事、思考現實、考慮方略,不可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他的人生價值觀和政治理想,自然會在其作品中有所體現,《詠螢火》雖不能讓我們看到“全豹”,但畢竟能窺到“一斑”。
【詠螢火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經典古詩詠風賞析05-02
詠風古詩賞析04-12
西施詠古詩賞析03-01
《西施詠》古詩賞析03-06
古詩詠菊白居易賞析02-03
白居易的古詩《詠燕》賞析02-03
古詩詠鵝原文賞析02-28
詠鵝小升初古詩賞析08-26
詠鵝古詩翻譯及賞析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