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色中文在线视频,思思热在线视频日本一区,欧美精品一区三区在线观看,日本色逼影音资源

  • <dfn id="pbiqm"><cite id="pbiqm"></cite></dfn>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時間:2022-11-19 09:30:33 三年級 我要投稿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通用11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課件,課件可以生動、形象地描述各種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那么寫課件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通用11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通用11篇)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1、 能運用周長、乘除法、搭配方案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 結合具體情境,感受數學在交通中的應用,獲得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的經驗。

          教學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在我們日常的交通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感受數學在交通中的應用。

          二、步行中的數學問題

          1、邊談話邊出示小東從家里走到學校的兩幅圖片,理解圖意。

         、龠@兩幅圖有什么變化?

         、趶膱D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小東從家到校用了10分鐘,他每分鐘走65米。

          2、先獨立思考并解答下列問題,然后小組交流討論。

         、傩|家到學校大約有多少米?

          6510=650(米)

          ②小東每天上學和放學至少走多少米?

          650+650=1300(米) 或 6502=1300(米)

         、廴绻形缁丶页燥,小東每天上學、放學至少走多少米路?

          1300+1300=2600(米)或13002=2600(米)或6504=2600(米)

          3、小東家在6樓,小東每上一層樓大約用12秒,他在1分時間內能從一層走到家嗎?

         、賹W生獨立思考并計算。[學生可能會出現126=72(秒)的錯誤。]

         、趲椭鉀Q問題:小東共上了幾層樓?

          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從1樓到6樓共走了幾層?(5層)

         、塾喺盒|從一層到家的時間是125=60(秒)=1分

          三、買火車票的數學問題

          1、出示一張火車硬臥票價表,引導學生觀察票價表理解題意,知道在一定的里程范圍中票價是固定不變的。

          2、出示問題,先獨立解答,再組織交流。

         、俦本┑洁嵵萦689千米,每張票多少元?買4張需多少元?

          先明確689千米是在671~700千米之間,找到相應的票價為每張156元;買4張就是1564=624(元)

         、卩嵵莸介L沙有898千米,每張票多少元?買3張票,500元夠嗎?

          1913=573(元) 500元不夠

         、郾本┑介L沙有1587千米,每張票多少元?(310元)

         、軓埵迨孱A定2張北京到長沙的火車硬臥票,每張需要交手續(xù)費5元,一共需要付多少元?

          票價+手續(xù)費=3102+52=630(元)

          四、線路圖中的數學問題

          1、 出示小明家到學校的路線圖,獨立觀察并思考:從小明家到學校有幾條路可走?估計走哪條路最近。

          2、 小組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3、 算一算:最近的路大約有多少米?(將計算各條路的長短與觀察路的長短兩方面結合起來。)

          280+150+190=620(米)

          五、課后實踐活動

          1、 找一找交通中的數學問題,與同伴說一說。

          2、 交通標志知多少:通過向父母長輩、交通警察請教,上網、看書查詢,認識一些交通標志,比一比誰認識的交通標志多。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動,認識周長。

          2、結合具體情景,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3、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

          重點難點:

          認識周長,深刻感悟周長的含義。

          教具準備:

          課件、直尺、各種實物、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有兩個小螞蟻由于昨天晚上特別不聽話,蟻爸爸罰他們繞運動場跑一圈,但是一只小螞蟻跑后爸爸允許他去休息,而另一只卻被爸爸罰跑兩圈,這是為什么呢?(出示課件)。

          觀看螞蟻爬樹葉的動畫(FLASH動畫演示兩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一只小螞蟻爬了一周,而另一只小螞蟻爬了一半)

          師:為什么一只小螞蟻休息了,而另一只小螞蟻要被罰跑呢?休息了的小螞蟻繞著樹葉爬了多少,另一只呢?

          指名回答,師根據回答,適當板書:一周的長度

          師:真棒!一只小螞蟻爬了一圈,也就是一周,而另一只小螞蟻爬了一半(課件顯示樹葉一周的邊線)

          師:這個“樹葉一周的長度”它有一個名字,你們知道叫什么嗎?(樹葉的周長)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什么是周長》(板書)

          二、自主、合作探究

          1、看一看

          (1)課件播放,鉛筆繞圖形的一周,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2)課件播放,小明繞著操場跑步,小明跑的一周的長度就是跑道的周長。

          2、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樹葉的邊線(強調從哪起摸,到哪,這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

         。2)摸一摸數學書封面的邊線。(強調:這一周的長度就是葉面的周長。)

         。3)摸一摸課桌面的邊線。(強調:這一周的長度就是葉面的周長。)

         。4)找黑板的周長

          師:黑板的周長在哪?誰能上來指出來?

          請一生用米尺指出來,師在學生起點處做個記號,回到起點時又做記號。

         。ㄔO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摸一摸生活中的物品的邊線,初步感知體驗到周長要從起點開始,最后還要反回到起點)

          3、描圖形的邊線

          師:看,這兩片樹葉漂亮嗎?想不想也學學小螞蟻的方法,描出它們的周長?

         。1)描樹葉的周長,請學生到講臺演示。

          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是從哪里開始的,又到哪里結束。

         。2)那么,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幾個小朋友描的作品。判斷:下面哪幅圖的周長畫得正確?為什么?(出示課件)

         。3)師:大家拿出自己準備的自己喜歡的作品,用你們最喜歡的顏色來描出它們的邊線!

          小組展示。

         。ㄔO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描樹葉的邊線,拓寬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初步認識周長的意義。)

          4、練一練

          課件展示練習題,畫出下列圖形的邊線。(注意圖形內部的線段不屬于周長)。

          三、深化練習

          封閉圖形才有周長

          師:我這里有一個三角形的框架,請問它的周長在哪兒?

          生上臺指出。

          師:如果老師把接頭放開,這個圖形還有周長嗎?大家開動腦筋想一想。

          生1:我認為有周長。

          生2:我認為沒有周長。

          師:我們分兩組進行辯論。(分正方與反方)

          小結:開口的圖形沒有周長,只有封閉的圖形才有周長。

          四、智力大比拼——鞏固運用

          1、畫一畫下面圖形的邊線。

          2、辨一辨:下面哪些圖形有周長,哪些沒有,為什么?(出示課件)

          五、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們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什么是周長

          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28頁例1、“試一試”和“想想做做”。

          課時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讓學生了解稱物體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

          體會1千克是多重。

          教學難點:

          體會1千克是多重。

          教具和學具準備:

          教師:課件、臺秤一個、兩袋質量不一樣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學生:稱好自己的體重、帶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情境: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去商店買東西吧!你買過些什么?這是老師昨天在超市買的兩袋東西(出示:兩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準確的重量該怎么辦呢?(用秤稱一稱)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用秤稱物品

          二、學習新課

          1.課件演示:介紹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秤

          2.認識臺稱,學習使用臺秤稱物品的方法

          (1)引導學生看圖: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針、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訴我們物品重多少,像物體的長度單位是米一樣,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單位,國際上通用“千克”來作它的單位(板書:千克),千克在我們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書: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針指著數字1,也就是說這袋紅棗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嗎?……

          3.動手試一試

          (1)小組合作派一人稱出重1千克的鹽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說說你的感受,并記在心里

          (2)把自己帶的秤好的1千克的東西比一比是不是與1千克鹽一樣重,體會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請帶了1千克水果的同學數數這1千克水果有幾個。

          (3)情境:老師這兒有許多東西,你能從中找出1千克重的嗎?

          4.估一估

          (1)請你猜一猜老師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學間相互估計對方的體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實體重告訴猜的同學,看誰估得準

          三、鞏固練習

          基礎訓練:

          1.想想做做1

          談話:通過稱一稱,我們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單位。

          出示商品實物照片,觀察后交流從圖中獲得的數學信息。

          問:你知道什么是凈含量嗎?

          2.想想做做2

          談話: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看到關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圖片,了解數學信息。

          從這兩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進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學生觀察秤面說出各種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饋,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據剛才說出的數據提出數學問題,口答解題。

          4.“你知道嗎?”

          讓學生進行閱讀,然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使學生感受計量單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作業(yè)設計:

          我會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 ),用秤( )

          (2)稱物品有多重,一般用( )做單位。

          (3)( )千克可以用符號kg表示,它又叫做( )

          四、總結延伸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談話:千克在生活中的應用是廣泛的,希望同學們課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記一記,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媽媽一起到菜場去買菜,看一看媽媽買了哪些菜,各重幾千克,試試你能幫媽媽拎起幾千克重的物品。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4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學習的是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表內乘法及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針對學生的學情,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以下兩個方面。

          1.注重學生對算理的理解,用直觀運算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方法。

          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真實地理解算理,組織學生擺人民幣模型,在點子圖和表格中進行計算,將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心領神會,為學生進行算法運算打好基礎。

          2.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體現算法的多樣化。

          枯燥的計算往往會令學生感到乏味。在教學中,為了避免出現此類狀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自主探究不同的算法,并借助多種手段幫學生理解算理,呈現多種計算方法,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人民幣模型

          學生準備 人民幣模型 帶有表格和點子圖的題卡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引出問題

          1.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教材32頁情境圖。

          師:暑假的一天,同學們準備到海濱游泳場去游泳,他們先來到了海濱游泳場的游泳用品銷售處,選購一些游泳用品,這里的商品真是琳瑯滿目啊!

          2.引出問題。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畫面,你能發(fā)現哪些數學信息呢?

          請學生全面地說出畫面上提供的數學信息。(有3個同學在買游泳用品,泳衣每件28元,泳褲每條13元,泳帽每頂9元,泳圈每個12元,皮球每個18元,泳鏡每個16元)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請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而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探究12×3的計算方法。

          (1)在學生所提問題中選出: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元?(課件出示)

          師:要求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元,就是求什么?怎樣列出算式呢?

          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12×3。

          (2)嘗試計算。

          師:這道題你們能自己算出得數嗎?試試看。

          學生嘗試獨立算出得數。

          (3)集體反饋交流,展示算法。

          師:你們是怎樣算的?說說你的想法吧。

          預設

          生1:因為12×3表示3個12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可以用連加計算,12+12+12=36。

          生2:把整十數和個位數分別與一位數相乘,再把兩個乘積相加,10×3=30,2×3=6,30+6=36。

          (4)用人民幣模型演示算理。

          師:現在我們一起擺人民幣模型,演示一下第二種算法。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5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推理經驗。

          2、能借助連線、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進行推理。

          3、在簡單的推理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和有有條理的進行數學表達的能力。

          4、使學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的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推理經驗。

          三、教學難點:

          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問題及數學表達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ㄒ唬⿲W什么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名偵探柯南嗎?(想)他的經典臺詞是什么?(真相只有一個)柯南是一名優(yōu)秀的偵探,他利用自己的智慧解開許多不可思議的謎團。你們想成為像他那樣出色的大偵探嗎?偵探學院招生了,有誰想參加?趕快報名,名額有限啊?

          2、游戲導入

          師:這么多小朋友愿意來參加,真是太好了。那么就讓老師來考考大家。玩一個猜一猜的游戲?凑l能爭取到偵探學院的名額?老師想請兩個孩子做老師的小助手,一起合作完成,誰愿意來?(指名上來)

          師:(將裝有人民幣的`信封交給孩子)在這兩個信封中裝有兩張不同面值的紙幣。

          師:現在請大家猜一猜他們分別拿的是什么面值的紙幣?(生猜)

          師:大家猜什么的都有,到底是哪一個呢?你們能確定嗎?看來缺少條件:請看提示一,他們手里拿的分別是5元紙幣和10元紙幣。

          請你們猜一猜(生猜)有不同想法嗎?(生答)

          師:這兩種情況到底是哪一種呢?你們能確定嗎?(不能)看來還是缺少條件。

          師:請看第二個提示,張亮同學拿的不是5元的紙幣,根據提示二,你能猜出什么?

          你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生答) [你很會思考。]

          師:現在請兩位小助手亮出人民幣,揭曉答案。你們猜的很準確。同時也恭喜你們都獲得了偵探學院的入學名額。

          3、引出課題

          師:對于剛才的游戲,你想說什么?(生答。)

          師:是啊,在猜測的時候,不能隨便亂猜,而是要根據所給的條件來猜。像這樣根據已經知道的條件逐步推出結論的過程,在數學上叫做推理。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進行一些簡單的推理。(板書課題:數學廣角——推理)

          4、出示學習目標

          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理解推理的含義。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推理經驗。

          指名讀 齊讀

          (二)我來學

          1、分析問題

          師:了解了學習目標后,我相信偵探學員們一定更有信心。偵探學員們,你們準備好了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偵探學院,開啟神秘的推理之旅吧!

          首先,請看大屏幕。(播放課件,出示例1)有語文、數學和品德與生活三本書,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小紅說,我拿的是語文書,小麗說,我拿的不是數學書。你能判斷出小剛拿的是什么書?小麗拿的是什么書嗎?

          師:從主題中,你知道哪些重要的信息?(生答)

          師: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生答)

          師:他們三人分別拿的是什么書呢?請同學們先想一想,然后把解決問題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現在開始吧。

          生活動,師巡視指導。

          2、匯報交流

          師:他們三人拿的是什么書呢?哪個小組愿意來匯報。(小組匯報)

          描述法:(小紅拿的是語文書,那小麗和小剛拿的就是數學書和品德與生活書。小麗又說她拿的不是數學書,他肯定拿的就是品德與生活書,剩下的小剛拿的就是數學書了。)板書(是 不是 就是 描述法)[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只有想得清,才能說得明。]

          2、在推理過程中還會運用到其他方法,那么你能不能用連線法來試著連一連? ( 學生利用投影儀展示并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

          3、還有一種方法叫列表法你們能試一試嗎?(學生匯報展示)

          4、小結

          師: 無論是描述法、連線法,還是列表法,在推理時都要找到最關鍵的條件,經過有序的思考,才能推出結論。描述法是推理的好方法,連線法和列表法能讓我們的推理過程簡潔、直觀。因此描述法和連線法比較常用,而列表法不常用,在今后的學習中會涉及到。

         。ㄈ┪襾碛

          師:在剛才的學習中,偵探學員們表現的都非常的出色?履现懒,想要考考你們,你們敢接受他的考驗嗎?(愿意)

          首先就讓我們一起打開通關之門。請同學們根據提示說出通關密碼?

          第一關:判斷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感受認識噸的過程。

          2、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

          3、感受“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 1000千克。

          教學難點:

          感受認識噸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 估計同學的體重

          師:昨天同學們都測量了自己的體重,根據自己的體重能估計一下這位同學的體重嗎?(學生自由估計)

          師:為什么同學們在估計這位同學的體重的時候都用 “千克”而不用“克”呢?(學生答)

          師:“誰再來說一說自己的體重?”學生回答后,教師說:“咱們班同學的體重大約在30千克左右。”

          2、 引入“噸”

          師:育紅小學三(1)同學的體重和咱們班的體重差不多,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認真觀察統(tǒng)計表,體重在多少千克左右。昨天我給同學們留了個家庭作業(yè),計算出30人的體重一共是多少千克?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學生回答)

          師:1014千克也可以說大約1000千克,其實1000千克還可以用一個新的質量單位,你們知道它是什么?(生答“噸”),1000千克也叫1噸。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噸”。

          教師揭示:1噸=1000千克,跟老師一起讀一讀!皣崱笨梢杂米帜浮皌”來表示,所以也可以這樣寫1t=1000kg。那一噸有多重呢,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吧!

          二、親身體驗,感受并想象1噸的重量。

          1、 感受1噸鹽

          同學們平時都拎過東西嗎?

          (1) 現在每組同學有兩袋沙子,每袋鹽重10千克,請每人把10千克的沙子拎起來(學生拎沙子)都誰把10千克的沙子拎起來了,談談你拎沙的感受。想一想你拎多少次10千克才是一噸呢?

          (2) 一袋10千克,兩袋一共多少千克“(生答20千克)如果把兩袋沙子同時用一只手拎起來,你有信心嗎?(生答有)好,那你就試試吧!(生拎沙)都誰把20千克的沙子拎起來了,你感覺20千克的沙子怎么樣(生答)還有沒拎起來的嗎?(生舉手)你為什么沒拎起來呀!剛才拎起20千克鹽的同學想一想,拎多少次的總和才是一噸?

          (3) 選出兩名同學,比一比誰的力氣大,下面的同學可以給他們加加油,打打氣。(生進行拎賽)下邊的同學有沒有敢挑戰(zhàn)這個千克數的。(再找一名同學到前面拎沙)老師宣布,咱們班的大力士就是這名同學。還有不服氣的嗎,課下還可以再挑戰(zhàn)一下。我想采訪一下這位大力士 ,剛才你拎起了多少千克的沙,感覺怎么樣?幾個這樣的 大力士才能拎起 一噸的鹽呢?

          (4) 咱們把這些沙擺一擺,一袋一袋的數,(1.2.3.4.5)一排擺了5袋,擺了2排,是多少袋,(10袋)多少千克(100千克)?街上看到的三輪車一輛一次能運走嗎?摞兩層是多少千克?三層呢?那十層是多少千克?(生答:1000千克)它是多大一堆,它有多長,多寬,又有多高?一輛三輪車還能裝下嗎?你們再想一想什么樣的車能一次把這堆沙運走?(學生回答)

          2、再次感受“噸”

          師:剛才在匯報的時候,咱們班的每名同學的體重大約在30千克左右,在計算育紅小學三(1)的同學體重的時候,30多名同學的體重大約是1噸,讓我們也來感受一下30多名同學的體重吧!這么多同學的體重加起來才是1噸。那現在你覺得1噸怎么樣。

          3、教師小結:

          “噸”也是一個質量單位,這個單位與你們學過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相比怎么樣,它是用來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單位。

          三、實際應用,深化認識

          1、“噸”在生活中的應用

          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還見過用“噸”作單位的呢?

          2、老師也帶來了一些圖片,讓咱們一起看一下吧!

          四、練一練

          1.動物過橋,為什么他們幾只能同時過橋呢?引導學生算一算。

          2.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拓展練習

          下面是小明在學完“噸的認識”后,寫得一篇數學日記,有些質量單位用錯了,請你先找一找,想一想為什么錯了,再幫他改一改。 “今天是星期天,早上,我吃了兩個100千克的包子,然后就和媽媽一起去菜市場買菜。市場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和媽媽轉了一大圈,一共買了1克的芹菜,2噸西紅柿,3千克的雞蛋,每個200克的蘋果8個,1000千克肉。我和媽媽拎著這些東西回家,累得滿頭大汗!

          啟發(fā):雖然小明在數學日記中用錯了一些單位,但是有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你能說說我們應該向小明學習什么嗎?

          師:我們應該學會用數學的眼睛觀察生活,用數學的方法記錄生活,養(yǎng)成寫數學日記的好習慣。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進一步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用時針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3題。

          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數據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2、完成“練習一”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么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

          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練習一”第5題。

          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并要求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一說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4、完成“練習一”第6題。

          先讓學生嘗試做一做,分別測量在跑步或跳繩后,1分鐘內心跳和呼吸次數的變化情況。

          5、完成“練習一”第8題。

          學生計算經過的時間。如果部分學生有困難,讓他們借助鐘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

          6、完成“練習一”第9題。

          指名說說題意。學生獨立列式,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補充題目。

          1、 1分=()秒 4時=()分 9分○9秒 36分○2時

          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時 10分○1時

          2、電影《神奇的宇宙》從2:05開始,到2:50結束,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三、全課總結

          你現在回算經過的時間嗎?計算經過的時間應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

          “練習一”的第10、11題。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

          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游戲引入: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后,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佟鞍又傅氖鞘裁础?“高個指的又是什么?”

         、凇胺轴樧咭恍「竦臅r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邸1時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5時,3時20分,6時,9時5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2時=()分

         。1)教師:1時等于……?(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a、60+60=120分

          b、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4)教師小結。

          2、完成第4頁“做一做”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后教師小結出時間轉換的方法。

          方法(1)時、分、秒是從大到小的單位,像百位、十位、個位一樣;

          方法(2)時、分、秒中從小單位向相鄰大單位換算,即秒向分換算,分向時換算是滿六十進一,進位原理與個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進位類似。

          60秒=1分(10個1=1個10)

          60分=1時(10個10=1個100)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3、教學例2:

         。1)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2)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5頁“做一做”。

          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時少()分,1時比45分多()分。

         。2)一節(jié)課是()分,課間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時。

          3、競賽:

          教師口頭報時刻,如:3時至3時45分,經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四、全課總結,回歸評價:

          教師:現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才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在經過了幾分?一節(jié)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笔前,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能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知的、感興趣的計算,用家到學生經過的時間來組織教學。一方面教師要相信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得出計算的時間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師也要細致引導,通過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總結和實際應用鞏固所學。通過不斷地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9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科書第104頁主題圖及第105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偻ㄟ^猜測、試驗、論證,讓學生初步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谂囵B(yǎng)學生的猜想意識、表達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

         、叟囵B(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合作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感受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能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確判斷。

          教具、學具準備

          每個小組準備兩個盒子(1號盒和2號盒),8個白球,4個紅球和4個橙球和藍球。

          教學過程

          一、 動畫片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觀看喜洋洋和美羊羊的賽跑比賽(懶洋洋當裁判),同學們猜測一下誰會贏?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發(fā)生都有它的可能性,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板書:可能性)

          二、 聯系實際,探索新知

         。ㄒ唬1、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咱們一起來玩游戲,你們開心嗎?但一定要聽從老師的指揮,能做到嗎?(生:能)

          2、師:看!老師這里有一個什么的魔術盒子,里面裝著一些球,我請同學們隨意的摸出一個球,只要放到我的耳邊,讓我聽一聽,我就知道它是什么顏色的,相信嗎?

          3、生摸球(找3到4名學生摸球)

          4、師都猜是白色的。

          5、師:怎么樣,老師厲害吧!知道老師為什么猜的這么準嗎?

          6、生:發(fā)表意見,達成一致,盒子里面的球都是白色的。

          7、師:同學們真聰明,事先老師知道這個盒子里裝的都是白色的球,所以無論同學們怎么摸,摸出來的球一定是白色的。(板書:一定)

         。ǘw驗“不可能”

          1、師:同學們,你們還想玩嗎?看,老師在接著領你們玩一個抽獎的游戲,好不好?(師拿出一些事先購買的學習用品當做獎品),只要你們從這個盒子里摸出白色的球,這些獎品就是你們的了,想要嗎?

          生1:沒中獎

          生2:沒中獎

          生3:沒中獎

          2、師:這幾名同學的運氣是不是太差了,怎么都沒中獎那?

          3、生猜想(各抒己見),最后認為盒子里面根本就沒有白色的球,所以無論怎么摸都不可能中獎。

          4、師:如果你們讓全班同學都摸到,可能摸出白色的球嗎?(不可能)(板書:不可能)

          (三)體驗“可能”

          1、師:老師根本沒有放入白色的球讓你們來摸球中獎,你們心里平衡嗎?那該怎么辦那?

          2、生:把白色的球放進盒子里

          3:師:這回盒子里面有白、黃、紅、藍、綠五種顏色的球了,你們就一定能中獎嗎?

          4:生:不一定,可能中獎,也可能不中獎,因為盒子里還有其它顏色的球。

          5:師:那你們覺得會摸出什么顏色的球那?

          6:五種顏色都有可能

          7:師:也就是說這五種顏色的球他都有可能摸到,因此,我們說,他可能中獎,也可能不會中獎,我們就用“可能”來描述這件事情。(板書:可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提倡的學習方法。本節(jié)課的特殊之處在于讓學生經歷了“猜測——體驗——推想——驗證”的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摸獎游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獲得愉快的數學體驗,并在體驗中有所發(fā)現,有所收獲,有所感悟!

          三內化提高

          1、判斷生活中的事件

          三天后會下雨;

          我從出生到現在沒吃過一點兒東西;

          地球每天都在轉動;

          吃飯時,人用左手拿筷子;

          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太陽從西邊升起。

          2、動手涂顏色

          摸出來的可能是黃球

          摸出來的不可能是紅球

          摸出來的一定是白球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學分析:

          時間單位“秒”學生們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觸。1分=60秒,學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時間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而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不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亦是難點。教學中,注重聯系生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注重給足學生觀察、發(fā)現、探究、體驗的時間和空間,注重多媒體課件的有效運用,以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 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 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于秒的知識?你是怎么知道的?

          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么?(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塾^察鐘面,秒針還有什么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苷乙徽遥赫乙徽易约簩W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俳沂荆好脶樧1小格的時間是1秒。

         、诿脶樧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說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么發(fā)現?

          ③學生匯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fā)現了什么?(1分=60秒)

         、苣惆l(fā)現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么關系?(1時=60分,1分=60秒)

         。3)認識秒表和秒的計時方法。

          這是秒表。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表的計時方法。

          有的電子表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表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

         、茏x出電子表上的時刻。

         、菽氵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

          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1分鐘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表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

          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

          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里有79個星體發(fā)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想的?

          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認識

          1.課件播放《長歌行》,說說你從中知道什么。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嗎?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11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P4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長的含義.

          2、使學生建立周長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以及觀察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周長含義的形成過程,體驗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作業(yè)紙、繩子

          每個小組操作材料:樹葉圖片各一張,紅線一根,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月牙形圖形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周長

          1、感知"一周"的意義

          (1)播放課件

          (2)你們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得出"邊線"、"一周"的概念;板書:邊線、一周)

          (3)樹葉的邊線在哪里?教師拿出樹葉圖片請兩位同學上臺指一指。

          (4)揭示課題

          從起點開始,沿著樹葉的邊線跑完樹葉的一周又回到起點,樹葉這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周長。(板書:周長)

          二、體驗物體的周長

          1、摸一摸、說一說

          (1)樹葉的周長,同學們都知道了,那么桌面的周長在哪里?請同學們確定好起點摸一摸桌面的周長。

          (2)你還能從我們的身邊找到其它物體表面的周長嗎?請你先找一找、摸一摸,再和同桌說一說。

          (3)匯報交流。

          三、 動手操作、認識周長

          1、圍一圍。

          (1)、學生拿出準備的繩子圍一圍數學課本并量出周長。

          (2)、同桌合作用繩子圍一圍課桌并量出周長。

          2、涂一涂。

          學生拿出準備的圖形用自己喜歡的顏色涂出圖形的周長。

          四、總結評價

          回顧這節(jié)課,評價一下自己,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相關文章:

        北師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課件03-23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課件03-23

        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上冊課件03-14

        小學三年級上冊長春版《讀!方虒W課件02-27

        《時間與數學》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聽課心得體會05-09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翠鳥教案03-12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題03-23

        三年級上冊長春版《讀海》課件03-15

        一年級語文上冊《i u ü 》教學課件(北師大版)08-16

        小學三年級上冊課件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