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中班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幼兒園中班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幼兒園中班教案1
中班安全教案.危險品不玩
中二班.黃旦祝
一、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體驗活動的樂趣。
2、豐富幼兒安全保護經驗,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3、使幼兒懂得危險物品容易給人帶來危害,學會簡單的自救方法。
二、活動準備:
生活物品若干(包括有危險因素的物品,如:打火機、插座、電線、風扇、熱水器、小刀等)
三、活動重點與難點:
活動重點: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學會簡單的自救方法。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了解哪些物品容易給人帶來危害,學會簡單的自救方法。
四、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出這些物品的名稱,了解這些物品在生活中的應用。
2、請幼兒結伴討論: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有危險?為什么?教師指導幼兒結合經驗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
3、幼兒分組操作活動:從圖片中找出有危險的物品,向本組小朋友介紹自己圖片的`內容,并說出如果亂動這些物品會造成什么樣的危害。
4、請幼兒分組討論:如果發(fā)生意外,應采取自救自護的方法,了解學習意外事故的自救方法。
。1)發(fā)生火災時迅速撤離現場并大聲呼救,用濕毛巾捂住鼻子,彎腰撤離到安全的地方。
。2)燙傷時可先用冷水沖一會兒,然后用干凈的紗布或毛巾蓋在上面不動,再請成人幫助去醫(yī)院治療。
。3)誤服藥物及時告訴大人。
。4)小刀劃破了皮膚,應請成人正確包扎。
5、請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自由討論:還有哪些地方不安全?我們應該怎樣做等。
關于幼兒園中班教案2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套l~5的數字卡片。讓幼兒自愿結合,每組5人,要高矮不同。
2.周圍環(huán)境中有適于幼兒按大小排序的物體。每人一套l~5的數字卡片。
活動目標
啟發(fā)幼兒學習正逆排序并說出序號,體會量與序數的關系。
活動過程
活動(一)小朋友排隊編號
1.排隊編號。請幼兒從矮到高排隊編號。教師交代:每組幼兒從矮到高排隊后,報數編號,每人按編號領取相應的數字卡片。幼兒分組排隊編號并互相交流,說一說:“自己這隊小朋友是怎么排的隊?自己排在第幾?其他人排在第幾?”
2.從高到矮排隊編號,方法同上。
3.幼兒討論。教師提問:“兩次排隊有什么不同?你都排在第幾個?為什么?如:從矮到高排,明明排第1,從高到矮排,明明排第5。明明兩次排隊位置不同,這是為什么?”
活動(二)給物品編號
1.幼兒操作
教師請每個幼兒自由選5件同一種大小不同的物品。根據教師的要求,給自己所選物品按大小進行正逆排隊編號。每次排隊后,按編號給每個物品對應一張數字卡片。
2.討論交流
教師提問:
你找的是什么物品?它的編號是幾?排在第幾個?
你是怎么給它們排隊編號的`?
經過正逆兩次排隊,同一件物品都排在第幾?為什么?
建議
教師可根據本班情況,讓幼兒按量的不同屬性給物品排隊編號。如找長短不同的物品,也可以找高矮、寬窄、厚薄、粗細等不同的物品,按量的差異進行正逆排序編號。
關于幼兒園中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物體量的差異,學習7以內數的正逆排序。
2、培養(yǎng)幼兒能獨立地取放、整理操作材料并能正確地使用操作材料。
活動準備:
教具高矮不等的貼絨娃娃6個(見圖一)I,教育掛圖4。
學具第一組:6套高矮不等的娃娃卡片6張,操作卡片20;第二組:大小不一的7個圓片、空折紙條人手1套,漿糊2盒;第三組:填空格紙(見圖二),鉛筆6支,操作卡片14;第四組:8或9的數字口袋,實物條等;第五組:依樣接畫紙(見圖三),彩筆6支。
活動過程:
1、給娃娃排隊。出示高矮不等的娃娃5個,“誰來了?”(娃娃)“有幾個娃娃?”“這5個娃娃一樣嗎?哪里不一樣?”(有高有矮)“誰來給娃娃排隊?”請一名幼兒來排隊,排完后請他說說是怎么排的。
2、小組活動
第一組,給娃娃排隊。
“想想除了絨板上的.這種方法外,還可以用什么方法給娃娃排隊?”
第二組,給圓形片排隊。
“你們每人有幾個圓片,它們什么地方不一樣,然后給它們排隊,排好后再把圓片貼在紙條上,說說你是怎么排的!
第三組,填空格。
第四組,給數字口袋送禮物。
第五組,依樣接畫。
“這三組我們以前都做過,今天做完以后,要說說怎樣做的,再檢查一下!
教師重點指導第二活動小組的活動,提醒幼兒先排序,再粘貼,并收集幾張排列方法不同的作業(yè)。
3、活動評價。
展示參加第二活動小組活動幼兒的作業(yè),請幼兒說說紙條上是什么圖形,是怎么排的。表揚能整理材料的幼兒。
關于幼兒園中班教案4
一、說活動設計思路:
《綱要》中明確提出:“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有對事物產生興趣,才能成為獲得知識的前提!敝邪嘤變簩π游镉兄鴿夂竦呐d趣,他們喜歡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學習小動物的叫聲,并學習小動物走路的姿勢,模仿小動物做游戲,把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在以往的教學中,幼兒已經學習了一些小動物的英語名字。本次活動,我選擇了fox 和elephant這兩個新單詞做為活動的內容,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愉快地學習新單詞,同時也檢查幼兒對舊單詞的掌握情況。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為:
1、鞏固幼兒對動物類單詞的認識,能夠清楚發(fā)音。
2、學習新單詞fox 、elephant 。
3、培養(yǎng)幼兒的語音、語調,鼓勵幼兒大膽參與英語活動,體驗英語活動的樂趣。
4、鍛煉幼兒的聽力。
三、說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小動物及小動物的尾巴圖片)
2、小動物胸章;
3、錄音機、磁帶。
四、說教學方法
本節(jié)課我運用了以下兩種教學方法:
1、聽說法,它包括幼兒模仿、 跟讀、齊讀、抽讀、糾錯和改正這幾方面,聽說法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語音及口語。在學習新單詞的時候,我多數會運用這種方法,我會讓幼兒通過“聽我讀、跟我讀、大聲讀”的方式來學習新單詞的讀法,用“它是誰?怎樣讀?”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提問和鞏固,我還注意加強課堂基本用語的運用,訓練幼兒的聽力。
2、視聽法,在幼兒英語教學中,視聽法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主動參與活動,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視聽結合的方法比單純依靠聽覺或視覺來理解、記憶、儲存的語言材料要多得多。視覺形象為幼兒提供形象思維的條件,促使幼兒自然和牢固地掌握英語。
五、說活動過程:
。ㄒ唬┻\用直觀材料,復習舊單詞。
1、出示小動物幻燈片(或圖片),讓幼兒用英語說出小動物的名字。
師導語:小朋友,今天有幾位小動物客人也來到了我們的班級,快來看看有哪幾種小動物,想一想它們的英語名字是什么?
。ǘ┩ㄟ^玩游戲,發(fā)現新單詞。
游戲“找尾巴”
師:劉老師這里準備了一些小動物的尾巴,想讓小朋友們猜猜是哪個小動物的`尾巴,看看誰的小眼睛最亮。(師要求幼兒要用英語說出小動物的名字。)
幼兒找完小動物的尾巴之后,發(fā)現還多出兩個尾巴,師鼓勵幼兒繼續(xù)猜一猜是誰的尾巴。(由于狐貍的尾巴和松鼠的尾巴比較相似,大象的尾巴和老鼠的尾巴比較相似,所以,必要時我會對幼兒進行
謎語
提示:尖嘴尖耳尖下巴,細腿細腳細小腰,生性狡猾多猜疑,尾後拖著一叢毛。鼻子粗又長,兩牙賽門杠,雙耳如薄扇,身子像面墻。)
。ㄈ⿲W習新單詞。
1、運用聽說法學習新單詞,如:狐貍狐貍fox,幼兒通過教師的“聽我讀”“跟我讀”和“大聲讀”三個小步驟初步掌握新單詞的讀法。
2、師對個別幼兒進行提問,檢查個別幼兒對新單詞的掌握情況。如提問個別幼兒單詞elephant的時候,師會問:“它是誰?”(大象)“怎么讀?”(elephant)如果幼兒聲音小,可加上大聲讀的步驟。
關于幼兒園中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玩沙、玩石,比較了解石頭與沙子的異同。
2、了解石頭、沙子的用處,懂得保護自然資源
3、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對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前同孩子一起收集石頭,沙子
2、篩子、沙網、鐵罐(分別裝有石頭、沙子)大盆、礦泉水瓶(有石頭、沙子)中號盆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1、出示石頭、沙子、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看我今天給你們準備了什么?想玩嗎?”
2、提出要求:
、佟靶∨笥淹媸^、沙子的時候,千萬要注意安全,別用石頭砸著小朋友,別讓沙子迷著你的`眼睛”
②“玩的時候,石頭和沙子不能舉過肩膀和頭!
③“玩的時候和身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玩的是什么,發(fā)現了什么小秘密?”
二、幼兒操作,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間大膽交流
1、“你玩的是什么?怎樣玩的?你發(fā)現了什么小秘密?”
2、“跟你身邊的小朋友講一講吧!”
3、“誰能說一說,你玩了什么?怎樣玩的?發(fā)現了什么?”
4、“教師小結:沙子小,石頭大;沙子踩上去軟,石頭硬!
三、游戲:聽聲音猜東西
四、認識石頭和沙子的用途。
五、增強幼兒環(huán)保意識
關于幼兒園中班教案6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朗誦古詩,理解古詩的意境。
2、通過各種不同方法的學習,激發(fā)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活動動備:
三角形、圓形、長條形各一個,一幅古詩的畫面,古詩字卡。
活動過程:
1、猜拼圖
出示一個三角形提問:“小朋友這是什么?”
出示一個圓形提問:這是什么呢?
老師把它們拼成一幅圖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圓形、長條形拼成一個人在釣魚的圖片)
老師看了這幅圖就想起了唐代大師柳宗元寫的一首《江雪》你們想聽嗎?
2、老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江雪》
3、這首古詩還有一幅美麗的畫呢,我們一起來看。
。1)你看見了什么?這幅畫上是什么季節(jié)?冬天會怎么樣?山上都是雪,小鳥怎樣了?(千山鳥飛絕)
(2)路上也沒有行人,天氣寒冷人們怎樣了?(萬徑人蹤滅)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誰呢?他穿著什么?帶著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獨釣寒江雪)
4、我們一起來看這首古詩(出示古詩的大紙)
。1)小朋友,請你找一找在這首古詩中你認識哪個字寶寶?
。2)幼兒跟老師朗誦古詩2—3遍。(不同的方法朗誦)
(3)老師把這首古詩編成了一幅節(jié)奏圖:這是幾拍子的'節(jié)奏?幼兒練習打二拍子的節(jié)奏?垂(jié)奏一邊拍手一邊朗誦古詩。
(4)我們聽著音樂來唱一唱這首古詩。
5、幼兒操作:桌子上的小籃子里也有這首古詩的字寶寶,請小朋友每人拿一份按古詩的順序排一排,排好了去給后面的老師檢查,你排的對不對,然后朗誦給老師聽,你會得到一顆五角星。
關于幼兒園中班教案7
活動準備
1、蘋果、梨、西瓜、橙子、橘子、葡萄等水果。
2、各種水果圖片、顏色標記。
3、人手一份操作卡片(上面有一些水果的圖片)、白布、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封信,引起幼兒的實驗興趣。
師:今天,小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給我們中二班小朋友的一封信。信里寫的什么呀?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哇!有這么多的水果卡片,還有一張信紙,看看上面寫得什么?
1、讀信:張家港市機關幼兒園中二班的小朋友,你們好!我們是小小班的小朋友,我們很想知道各種水果的果汁是什么顏色的,我們想請你們幫幫忙,告訴我們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顏色的,與果皮的顏色是一樣的嗎?
2、討論: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顏色的?與果皮是否一樣?
3、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顏色,與他們的果皮是一樣的嗎?王老師也不太明白,今天我們來做次小小實驗家,看看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好嗎?
二、幼兒實驗了解各種水果的果汁顏色
師: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各種水果,一些白布、還有一張實驗記錄表和一些顏色標記,請小朋友實驗的時候一邊做實驗一邊將實驗的結果用顏色標記記錄到實驗表上。
1、幼兒一邊實驗一邊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教師巡回輔導,幫助能力差的幼兒實驗記錄。
2、請個別幼兒講述實驗過程和實驗記錄表。
3、對有爭議的實驗結果,教師實驗得出正確結果。
三、幼兒再次實驗,將水果歸類。
師:這些水果的果汁顏色有的`和果皮顏色一樣,有的和果皮顏色不一樣,那么,哪些是和果皮顏色一樣的呢?哪些和果皮顏色不一樣呢?我們再一起來做一次實驗,一邊做實驗一邊將水果進行歸類,將果汁與果皮顏色一樣的水果卡片放到一起,不一樣的放到一起。
1、幼兒實驗,并將水果卡片歸類。
2、幼兒講述實驗結果。
3、送卡片:將水果卡片送到相應的筐中。(果汁與果皮顏色一樣的放一個筐中,不一樣的放另一個筐中。
4、教師小結幼兒的操作結果,表揚鼓勵。
四、給動物幼兒園回信,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師:我們知道了各種水果的果汁顏色,可小小班的弟弟妹妹們還不知道呢?我們一起來回封信,告訴他們我們的實驗結果好嗎?
1、出好的實驗記錄表,疊好放進信封。
2、將歸類好的水果卡片分別包好,寫上說明裝入信封。
五、延伸活動:
1、師生一起寫回信。
2、自己動手榨汁。
關于幼兒園中班教案8
設計理念(或教材分析):
《做個好孩子并不難》的主題活動中,第三個部分的內容是:引導幼兒在具體的活動中,生成正確的行為方式,并逐漸形成相應的習慣。
《我會整理》就是在具體的生活物品中,引導幼兒按物體的分類,并學習有條理地收拾、整理物品,養(yǎng)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用途分類,并根據物品的共同特征設計標記。
2、學習有條理地收拾、整理物品,養(yǎng)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按物體的用途進行分類,并嘗試設計標記。
活動準備:
1、玩具、食物、服飾三大類物品的圖片若干
2、三個顏色不一樣的盒子;幼兒人手一張白紙和水彩筆。
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談話引入
——請小朋友說說媽媽是怎樣整理家里的物品的。
一、物品大展示
——豆豆家里的東西可真多,我們來看看都有些什么?
——教師出示各種物品的圖片,幼兒說出物品的'名稱。
——豆豆不會整理,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忙,該怎么整理呢?
二、物品大分類
——整理就是把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那么這些物品都有什么用處?哪些屬于是同一類的?
——幼兒將圖片根據用分成3類。
——集體檢查分類情況,說說這些物品有什么用處,屬于什么類別?
——出示三個小盒子,幼兒依次將整理好的物品圖片擺放到盒子里。
三、物品大標記
——今天,我們幫豆豆將家里吃的、玩的、穿的都整理好了,那怎樣讓豆豆知道盒子里裝著什么呢?
——如果盒子里裝著吃的東西,可以畫什么標記?
——都是玩的怎么畫標記?
——有什么標記一看就知道是穿的東西?
——請幼兒自選一種物品,發(fā)揮創(chuàng)造想象,畫出標記圖。
——幼兒按自己設計的標記貼到相應的盒子上。
——幼兒操作,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四、幼兒標記展示
——幼兒共同欣賞同伴設計的標記,進行評價。
認識物品,簡要講述物品用途。
激發(fā)興趣
引導幼兒按物體的用途進行分類。
。▊別、小組操作)
引導幼兒交流、討論,為同一類物品設計簡要的標記。
關于幼兒園中班教案9
關于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的分析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一些簡單的消防知識,知道著火要打電話“119”、碰到劫匪打電話“110”、有人生病打電話“120”。
2、讓幼兒知道一人在家不能玩火。
3、讓幼兒知道如發(fā)生火災等事件該如何逃離。
準備:魔術箱、各種汽車圖片、兒歌、圖片活動過程:
1、用變魔術的方法出示圖片,并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我?guī)砹艘粋魔術箱,讓我來變一個魔術,看看變出來些什么?“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教師小結:公共汽車是座人的,警車是抓人的,救護車是救人的,消防車是滅火的。
2、通過故事讓幼兒進一步了解一人在家不能玩火。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一人在家不能玩火,萬一著火的話要撥打電話“119”,記住要說清楚你的家庭住址,住在那一條路,幾弄幾號。(110、120同上)3、通過游戲的'方法,讓幼兒學習一些簡單的防火措施。
。1)家中著火a棉被b繩子c打結的繩子d跳窗
。2)公共場所著火a爬出去b毛巾和水c沖出去d跳窗
。3)高層住宅著火a沖上頂樓b棉被c繩子d跳窗
(4)辦公室著火a做電梯b走樓梯c跳窗d打電話
4、教師小結評價。
教師:我們現在都是大孩子了,都知道一人在家要注意安全,那我們的小弟弟小妹妹們都不知道這些知識,我們以后要常常提醒他們,去關心他們,做一個小弟弟小妹妹們都喜歡的大姐姐大哥哥。
關于幼兒園中班教案10
一、課題:中班音樂:《春天沙沙》(幼教、中班下學期)
二、教材簡解
中班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音樂形象與情緒的感知必須借助于多種感官進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動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對唱等方式,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情緒,激發(fā)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并能夠傾聽同伴的歌聲、協(xié)調一致地演唱。
歌曲《春雨沙沙》旋律活潑歡快、內容形象生動,問答式的歌詞描繪了一幅極富童趣的春天場景。歌詞內容淺顯易懂,音樂情緒活潑歡快,非常適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三、目標預設
《綱要》中指出,藝術是情感啟迪、情感交流、情感表達的良好手段,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工具。從中班幼兒的已有學習經驗與年齡特點出發(fā),本次教學活動目標確定如下:
1、知道歌曲名稱,理解歌曲的內容。
2、能用自然聲音唱歌,學習用不同方式變化演唱。
3、嘗試將新編的詞替換到歌曲中,喜歡演唱歌曲。
四、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歌曲的內容,學習用不同的方式變化演唱。
難點:創(chuàng)編歌曲。
五、設計理念
新的《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顒又袘η笮纬珊献魈骄渴降膸熒印⑸。因此,活動中除了以積極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我精選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歌曲的意境是春雨的美,因此通過演唱來感受這個意境,因為對歌曲比較熟悉了,所以在此基礎上進行仿編,從多個角度來感受春雨的美。
1.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特點,我采用視聽唱法,引導幼兒在觀察生動形象的圖片,充分地刺激幼兒的視覺,用語言和音樂熏陶幫助他們輕松地理解歌曲內容,熟悉歌曲旋律。
2.根據"先行組織者理論",采用難點前置的方法,引導幼兒感知歌曲的強弱節(jié)奏,并分段學唱。從幼兒熟悉的下雨聲入手,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的節(jié)奏,同時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
3.根據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采用游戲對唱的方式,引導幼兒傾聽同伴的.歌聲,學習協(xié)調一致地進行演唱。
六、設計思路
教學活動是老師和幼兒共同表演的舞臺,而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表演"以及活動中所呈現的一切都必須為孩子自然的學習服務。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注重幼兒自身的學習和體驗,采用體驗學習法和多種感官參與法,引導幼兒在體驗中學習,通過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等多種感官的活動,學習演唱歌曲。
七、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激發(fā)興趣。
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相互交流。
師:春天來了,我們身邊都有哪些變化呀?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小結:春姑娘悄悄地來到我們的身邊,它帶來了許多它的好伙伴,就連小雨也迫不及待的唱起了歌,你們聽……
第一環(huán)節(jié)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在引導幼兒討論"春天來了,身邊的變化"同時,為下面創(chuàng)編歌曲做了鋪墊。幼兒觀看課件,體驗感受歌曲的活潑優(yōu)美的情趣,把握歌曲的情感線路,使幼兒能進入春雨美的意境中來。
(二)欣賞歌曲
1、完整欣賞
師:剛才你聽到誰在說話?它說些什么?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種多樣。如何提升幼兒對春天的認識,使他們的學習變得主動而且有意義,需要老師靈活機智的引導。歌曲的第一段與第二段節(jié)奏相同,但歌詞內容有明顯的區(qū)別,所以我先讓幼兒熟悉第一段。
2、再次欣賞
師:下了春雨后,種子就好像喝了水,很快就發(fā)芽就長大了,這時候種子心里怎樣的?引導幼兒表現活潑優(yōu)美的情趣。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
(三)學唱歌曲
1、用幾種不同的演唱方式激發(fā)幼兒學唱的興趣。如:教師領唱幼兒用單音字哼唱旋律:啦啦啦……、教師和幼兒互相接唱、邊做動作邊唱等等。
孩子對一種表現方式的興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來學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這樣變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歡迎。同時,幼兒在學習第一段歌曲的基礎上,對歌曲的旋律和節(jié)奏已經有一定的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師的領唱。
2、分組對唱歌曲(幼兒兩兩結伴,分別扮演春雨和種子)
問答式的歌曲非常適合孩子們進行對唱。在這環(huán)節(jié)中,我先采用老師與幼兒問答對唱的方式(老師扮春雨,唱:"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種子種子在說話,在說話"。孩子扮種子,唱:"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呀呀,我要發(fā)芽。" )
再請幼兒自由分組進行對唱,隨后請個別幼兒與集體對唱……盡可能多地為幼兒提供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不同的演唱過程中體驗歌曲愉快的情緒,以及歌曲的節(jié)奏。
《綱要》中指出,老師要培養(yǎng)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所以我采用多種對唱的方式鼓勵幼兒表演歌曲,這是孩子領會歌曲的一種升華,也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
師幼互動的關鍵是為幼兒提供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積極回應老師的提問,開放性的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思維,主動回憶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有關春天的知識。在這個問題中,隱含了歌詞的內容,巧妙地借助圖片所展示的圖像,幫助幼兒理解并熟悉歌詞。同時,也為幼兒熟悉歌曲節(jié)奏做了鋪墊。
(四)體驗感受
師:下雨了,除了種子,還有誰也會很開心呢?你猜它會怎么說?引導幼兒嘗試進行仿編。
在進行仿編的過程中,體驗不同角色表演時的不同心情。
第四環(huán)節(jié)是體驗感受,通過用活潑優(yōu)美的情趣演唱歌曲來感受春雨美的意境;顒拥难由焓菫榱撕⒆釉僖淮戊柟趟鶎W到的本領,并給每個孩子都有表現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孩子們在春天的主題活動中積累了很多有關春天的知識,也一定能夠創(chuàng)編出很多新的歌詞,我鼓勵他們相互做小老師,學學別人編的新詞,既滿足了幼兒充分表現自己的需要,也為孩子們鞏固歌曲旋律、節(jié)奏提供了反復的練習機會。
附歌曲:
春雨,春雨,沙沙沙,種子種子在說話,哎喲喲,雨水真甜,哎喲喲,我要發(fā)芽。
春雨,春雨,沙沙沙,種子種子在說話,哎喲喲,我要出土,哎喲喲,我要長大。
關于幼兒園中班教案11
一、教學目的:
通過傾聽音樂感受搖籃曲輕柔、緩慢的旋律,引導幼兒用語言說出搖籃曲的性質,并有興趣地用動作表現哄娃娃睡覺的情節(jié)。
二、教學準備:
創(chuàng)編一段舞蹈,音帶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復習歌曲:《小小的船》
教師語言:天黑了,整個大地變得靜悄悄的,月亮姑娘來唱歌了,星星來為他伴奏,他們的歌聲讓靜靜的夜顯得更美麗。聽——(師生合唱,引導幼兒看老師的指揮手勢)
(二)欣賞搖籃曲
1、感受音樂的特點 教師語言:夜晚真美呀,就在這時不知從那戶人家的窗子里傳出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完整聽賞音樂) 提問:這段音樂好聽嗎?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結:聽了這段音樂你們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們真是用心在聽。那你們怎么會想到這些事的呢? 這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是怎么樣的呢?(再次欣賞,講講感覺,教師哼唱加以肯定) 小結:你們說得真好,這段音樂給我門的感覺就是很柔和,很安靜的.,緩慢的。
2、感受音樂的內容 教師語言:其實音樂就像人說話,每一段音樂里都藏著一個優(yōu)美又動聽的故事,那么這段音樂里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起來看吧。ㄐ蕾p舞蹈和音樂) 提問:現在你們都知道這段音樂講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結合動作理解:媽媽在哄寶寶睡覺,并開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結:這段音樂講述了媽媽在哄自己心愛的寶寶睡覺,像這樣的曲子我們叫它《搖籃曲》。
3、幼兒表演音樂內容 教師語言:在幼兒園里老師就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就是老師的好寶寶,天黑了媽媽要哄寶寶們睡覺了。 教師語言:媽媽哄你們睡覺心里怎么樣?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次小爸爸小媽媽哄自己的娃娃睡覺呢?(幼兒也來扮演媽媽爸爸哄娃娃睡覺) 難點:哄娃娃的動作可以引導幼兒變換動作。(幼兒個別示范 ) 表演得逼真(引導幼兒用動作體現對娃娃的寶貝)
4、結束語:小娃娃真的睡了,讓我們輕輕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們也該休息了
關于幼兒園中班教案12
主題目標:
1、喜歡吹泡泡,感受和小朋友一起吹泡泡的樂趣。
2、樂意觀察泡泡形狀、色彩變化等特征,嘗試用語言進行描述。探索吹泡泡心中的秘密,感受發(fā)現的樂趣。
3、嘗試用音樂、動作、繪畫等手段表現美麗的泡泡。
主題內容:
周一:語言《吹泡泡》(一)周二:健康《大泡泡》
周三:語言《泡泡屋》(脫班)周四:美術《泡泡小精靈》
周五:區(qū)域活動
語言:吹泡泡(一)
活動目標:
1、學習完整朗誦兒歌,能將自己對泡泡的想象仿編到兒歌中,感受現象的樂趣。
2、嘗試大膽地用繪畫表現兒歌內容。
活動準備:
1、掛圖32號;《小朋友的書??讓我試一試》。
2、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1、分享交流。
你和爸爸媽媽一起吹過泡泡嗎?用什么器具吹泡泡?泡泡像什么?
2、出示掛圖,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教師朗誦兒歌。提問:
大泡泡像什么?小泡泡像什么?太陽公公出來了,泡泡有什么變化了?
教師完整朗誦兒歌。
幼兒使用《小朋友的書??讓我試一試》第2頁“吹泡泡”,練習朗誦兒歌。(注意幼兒個別字的發(fā)音準確性)
3、看掛圖,仿編兒歌。
提問,引發(fā)幼兒想象。
泡泡還像什么?
將創(chuàng)編的兒歌連起來朗誦幾遍。
鼓勵幼兒用動作表演兒歌。
4、幼兒畫漂亮的'泡泡,嘗試用不同色彩的油畫棒畫出大大小小的泡泡。
關于幼兒園中班教案13
活動目標
1、在與家長共同操作活動中體驗親子活動的樂趣,增進幼兒對操作活動及親子活動的興趣。
2、鼓勵幼兒大膽承擔任務,努力和家長一起完成操作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心及對一件事或一次活動的堅持性。
3、開拓思路、激發(fā)幼兒大膽創(chuàng)造,發(fā)明各種各樣進行游戲的方法。并在與家長、同學的共同游戲中進一步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每個家庭準備一只舊童襪(沒有洞的),一小袋米或豆子(最好多一點),三~五根牛筋,針和線
方法:(請不要提前做好)
家長與幼兒合作先將米裝入襪中,再用牛筋將口扎緊,再將襪口反向包過來,再用牛筋扎緊,再反向包一次,最后用針錢縫口,一個米球就做好了。
活動過程
一、通過游戲引起幼兒對米球的興趣。
二、出示做米球的材料,啟發(fā)幼兒猜一猜:米球是怎樣做出來的。
1、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
2、你知道它是怎么做出來的`嗎?
3、讓幼兒自己動手試一試。(家長不幫忙)
4、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遇到了什么困難?什么地方做不好?
三、快樂米球,幼兒與家長共同完成。
在此過程中由家長根據幼兒的能力讓幼兒承擔部分工作
1、將米或豆子裝入襪子中
2、用牛筋將口扎緊,再將襪口反向包過來,用牛筋扎緊,再反向包一次
3、最后用針錢縫口,一個米球就做好了
四、米球游戲
1、由幼兒和家長分組自由游戲
2、請幼兒將自己的游戲介紹給大家
3、分散自由游戲,體驗親子活動的樂趣。
關于幼兒園中班教案14
教學目的:
1、了解簡單的防火知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學習火災自救的方法。
2、鍛煉幼兒遇事不慌、不怕危險困難的勇敢精神,能夠保護自身安全。
教學準備: 字卡圖片 火災場面范畫 自救圖解
教學過程:
一、出示‘火’字的字圖卡,請幼兒觀察
1、提問:這是什么字?“火”
首先出示圖片讓幼兒觀看,其次讓幼兒用知道“火”字是象形字,能解它的筆順。那么火能燃著哪些東西? (布,木頭、汽油、酒精、蠟燭等)
2、知道了火能發(fā)光發(fā)熱,組織幼兒討論火的用途和危害。
。1) 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火,請幼兒說出火的用途。(燒飯、取暖、照明等)
。2) 火對人類有什么危害?(燒傷皮膚、燒毀財物、房屋、森林等)
二、組織幼兒討論并出示圖片:
(1) 發(fā)生火災的原因有哪些?(小孩玩火、亂丟火煙頭、在禁放區(qū)燃放煙花、用明火照明尋找物、亂拉亂接電線等)
。2) 怎么樣防止火災發(fā)生?
如果發(fā)生火災,我們應該怎么樣做才能實現自我保護與逃生自救?
、 發(fā)現火災迅速撥打火警電話119.報警時要講清詳細地址、姓名。
、 家中起火,不要驚慌,迅速用滅火器進行撲救。
、 穿過濃煙逃生時,使身體貼近地面,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 如果身上著火,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滾或用厚重衣物壓滅火苗。
、萑缬龌馂牟豢沙俗娞,要向安全出口逃生。
、奕绻彝庵穑灰_門,以防大火竄入室內。用浸濕的物品堵塞門窗縫,并潑水降溫。
、 若逃生線路被大火封鎖,立即退回室內,用打手電筒、揮舞衣物、等方式向窗外發(fā)送求救信號。
三、 防火自救游戲:
小朋友站成一圈,選幾位小朋友頭戴福娃歡歡的'火焰頭飾沿著圈外走,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朗誦防火兒歌,當兒歌停止后,戴頭飾的小朋友迅速抱住圈上任意一位小朋友,表示他們的衣服著火啦!爸稹钡男∨笥蜒杆傧朕k法自救,如就地打滾,脫掉外衣或假裝用水淋濕身體。做完后摘下頭飾,走到圈外,游戲從頭在做。游戲可重復進行。
防火兒歌
小朋友,不玩火,莫讓大家吃苦果;
是電器,都有電,手濕不要動電線;
不玩火,不動電,自我保護是關鍵;
發(fā)生火災不亂走,及時撥打“119”。
心不慌,意不亂,鎮(zhèn)定冷靜快疏散。
濕毛巾,捂口鼻,身體前屈頭伏地。
逃生術,要記清,孩子家長都放心。
四 小結
這節(jié)課小朋友們都了解簡單的撲救、求救及自救的方法,知道用火時要小心,不能隨便玩火。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安全教育集錦
關于幼兒園中班教案15
幼兒園中班教美術案:鯨魚
活動目標
1、練習波浪線,鍛煉幼兒的手腕靈活度。
2、學習用過渡色為鯨魚著色,注意線條流暢和色彩的變化。
活動準備
1、照片—鯨魚
2、圖片—鯨魚噴水
3、幼兒用畫紙,畫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照片—鯨魚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是誰在給我們表演節(jié)目呢?
大海是鯨魚的家,鯨魚玩的多高興呀。
今天,我們來畫一畫鯨魚好不好?
點出活動主題——鯨魚。
二、展開
1、出示圖片—鯨魚噴水
鯨魚是什么顏色的?我們選用什么顏色畫鯨魚呢?
(加深幼兒對油畫棒顏色的認知)
2、出示圖片—鯨魚
教師與幼兒觀察圖片,探討按照什么順序進行構圖。
。1)在提示線的基礎上,完整添畫出鯨魚噴水的形態(tài)。
。2)大海的波浪采用連貫性的波浪線完成,注意線條的均勻,
在畫紙下放留出空白可以添畫各種小魚。
3、教師示范著色方法,重點演示鯨魚身體過渡色的變化。
。1)鯨魚:由上到下共分為三種顏色群青--深藍--白色,每兩種顏色的'過渡交接處要輕輕著色,
將兩種顏色混在一起,盡量使顏色的過渡自然化。
。2)大海:根據波浪線的劃分,可用淺藍和檸檬黃交替進行。
。3)提示:涂底色時,按一個方向平涂,把筆平倒下,淺淺的均勻著色。
背景顏色要有深淺的變化。
4、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指導幼兒的繪畫姿勢,注意握筆和坐姿。
。2)鼓勵幼兒大膽添畫小魚、小鳥、白云,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三、結束
1、請小朋友們相互欣賞作品。
2、組織幼兒收拾好自己的畫具,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園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詩歌中班教案 中班詩歌 教案10-28
中班的幼兒園教案01-06
幼兒園中班的教案01-02
幼兒園中班教案12-03
幼兒園教案中班04-22
幼兒園中班教案08-25
幼兒園教案中班10-22
幼兒園中班的經典教案12-16
幼兒園中班教案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