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學反思
一、在思辨中生成
新課程強調(diào):“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現(xiàn)代課程理論視野中,課程就是學生在教育情景中不斷生成的活生生的個人體驗,是學生不斷創(chuàng)造和釋疑的過程,課程意義的生成只能以學生個體獨特的真實感受為主要來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本節(jié)課學生思維活躍,在思辨過程中,生成了:質(zhì)疑——解疑——生疑的循環(huán)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大腦處于亢奮狀態(tài)。教師機智地捕捉住這一生成的教學機遇,利用生成的資源,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智慧飛揚的天地,共同創(chuàng)造的舞臺。
二、在生成中體驗
朱熹在《讀書之要》中指出:“讀書要切記體驗,不可只作文字看!庇终f:“讀書不可只就紙上求利益,須反過來就自家身上推究。”而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學生在展開討論時,不是一味地附和別人的觀點,而是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而新的疑問產(chǎn)生,學生受到了理智的挑戰(zhàn)時,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學生間的相互補充,學習內(nèi)容不斷變化,意義不斷生成,當一個個問題水落石出時,又得到了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
三、在體驗中感悟
體驗和感悟只能由自己獲得,精神生命的拓展是別人無法取代的。對相關(guān)問題的探討教師并沒有給出定論,只是通過教師的指路與引領(lǐng),讓學生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地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課堂上教師把體驗和感悟向?qū)W生自我開放,學生各自建構(gòu)起對文本的不同體驗和感悟,在教育過程中形成思維和情感的碰撞,從而在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充滿著生命的意蘊和情調(diào),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教學目的之所在吧.
【五年級語文下冊《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學反思11-16
2017年《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學反思04-27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學設(shè)計11-15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課后反思3篇04-27
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學設(shè)計05-05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有感04-17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學設(shè)計+教學案例?04-10
四年級語文《愛因斯坦和小女孩》說課與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