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第二課時九年級語文教案
【學習目標】
1、識記字詞文常知識。
2、學習文中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進行說理的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等。
3、理解積累文中出現的精辟的句子,從中反思自己對讀書的目的、態(tài)度、方法和作用的認識。
4、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
5、認識讀書的益處;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分析文章的論證方式,揣摩精練有力的語言,體會表達效果。
2、理解“不求甚解”和“會意”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第一課時前,最好能背下《談讀書》這篇文章。
第二課時前,找《咬文嚼字》的文章,與《不求甚解》進行對比,再搜集一些關于讀書經驗、方法等方面的資料。
【課時安排】
【教學流程】
教學要點:
識記積累字詞文常知識;感知《不求甚解》的內容;反省讀書的態(tài)度方法;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
一、導入: 積累有關讀書的名言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十年寒窗,伴著馥郁的書香,我們一天天長大了。請你坦誠地告訴大家:你喜歡書嗎?讀書的過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快速閱讀《不求甚解》
并思考: 了解有關駁論文的知識
1、文章批駁的觀點是什么,作者的觀點是什么?
明確:“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盲目的反對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沒有充分理由。
2、文章分析陶淵明的讀書態(tài)度,那他的有怎樣的態(tài)度;并指出“不求甚解”的那兩層含義?
明確:態(tài)度:養(yǎng)成“好讀書”的習慣;讀書要訣在于“會意”。第一,虛心,書不一定都都讀懂;第二,讀書方法:不固執(zhí)一點,而要了解大意。
3、對于“不求甚解”的讀書態(tài)度作者持什么態(tài)度?他舉了哪些例子?
明確:贊同提倡。諸葛亮讀書獨觀其大略。
4、對于“不求甚解”的讀書態(tài)度我們該如何全面理解?
明確:“不求甚解”不是讀書馬馬虎虎,很不認真;讀書在會意,不要死摳字眼,為一個局部而放棄整體。
5、作者最后告訴我們應該怎么做?
明確:書要反復讀。
三、列出閱讀提綱(板書)
提示:按三段論的模式進行
分析陶淵明讀書態(tài)度,指明“不求甚解”含義。
樹立靶子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tài)度。
強調書必須反復讀表明態(tài)度全面解釋“不求甚解”。
四、討論:
文章是駁論文還是立論文?駁論文又是如何駁的?談一談你的理解。
明確:駁的是“論點”,先全面闡述“不求甚解”的含義,進而提倡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tài)度,從而表明自己的觀點;又從“會意”角度,列舉古人讀書的.例子,并闡明自己的正確論點:讀書在會意,不要死摳字眼,為一個局部而放棄整體,最后又強調了“書必須反復讀”的主張。這樣通過樹立自己正確的觀點從而駁倒敵論。
五、拓展訓練:
學習《不求甚解》的寫法,對下列成語進行辯證分析,運用求異思維,口述新的立意。
、佟耙婏L使舵”新解②“班門弄斧”辯③“濫竿充數”辯明確:成語新解,重在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劃清必要的界限,從正名人手,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緊密聯系實際,借題發(fā)揮,做到有感而發(fā),有的放矢。
“見風使舵”一詞,多用于那些不講原則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們賦予“風”以新的含義,喻指實際情況的變化或者規(guī)律,我們可以翻出新意;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掌握方向,采取相應的措施,推動社會主義的航船向前發(fā)展。這樣聯系現實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嗎?
“班門弄斧”這個成語,可以從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權威,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新意。
“濫竿充數”這個成語,也可以從故事人手,翻出“濫竿之所以能充數,在于欣賞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六、小結:
“不求甚解”的前提千萬不可忽略:“好讀書”,其不可斷章取義。我們應該要全面地分析問題,理解理解問題。
【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設計思路】
學生自學、討論的課堂,教師需要時時監(jiān)控課堂,幫助學生能順利的進行討論,其討論有實質性的內容。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也需要教師先想想學生會如何思考,以更好的調控,講學生所未想,學生能想到的就省去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