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愛迪生的遺憾
愛迪生被譽為發(fā)明大王,他沒有獲得諾貝爾獎金也不遺憾,但是在他最重大的成就面前,他卻有一件終身遺憾的事。
那是1883年,當時愛迪生發(fā)明的白熾電燈泡是碳絲的(現在也還有這種碳絲燈),由于碳絲的蒸發(fā),這種燈泡的壽命很短。為了延長燈泡的壽命,愛迪生試驗用別的耐燃耐熱材料來做燈絲。他先后選用了1600多種材料,做了幾千次的試驗,但都不成功,或者發(fā)光不如碳絲,或者壽命很短。愛迪生把注意力又轉向設法阻止或減緩碳的蒸發(fā)上。
一天,愛迪生想,若在碳絲燈泡內另外再裝入一根銅絲,或許可以阻止碳絲的蒸發(fā),從而延長燈泡的壽命。他這樣假想,也這樣試驗,但實驗結果卻是碳絲的蒸發(fā)仍然如舊,延長燈泡壽命的實驗又一次失敗了。
這次實驗,在延長燈泡壽命上確實是失敗了。但是,愛迪生卻從這一次實驗中,發(fā)現了一個對后來電子技術有重大應用的現象。這個現象就是:當燈泡內碳絲通電發(fā)熱后,未與電源接通的銅絲里出現了微弱的電流。愛迪生抓住這一新發(fā)現,繼續(xù)研究下去,終于發(fā)現了熱電子發(fā)射現象,稱為“愛迪生效應”,這是發(fā)明大王愛迪生一生中最重大的成就。
愛迪生所試驗的裝有銅絲的碳絲燈泡,實際上是世界上第一只二極電子管?上,愛迪生沒有覺察到這一點,他只停留在發(fā)現了熱電子發(fā)射現象,而沒有預感到這種現象可能帶來的科學技術上的重大意義。這或許是他太注意并太急于改進燈泡,而影響了他科學思維的發(fā)揮。
愛迪生發(fā)現的熱電子發(fā)射現象,引起了科學界的極大重視。英國科學家弗來明立刻看出“愛巡生效應”將有重大的技術意義。他在“愛迪生效應”發(fā)現后的第二年,專門去到美國找愛迪生共同研討有關熱電子發(fā)射的問題,并推測“愛迪生效應”的背景可能就是由陰極射向陽極的單向電子流。
弗來明根據自己對“愛迪生效應”的理解,設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只二極電子管。但是,弗來明的這只二極電子管與愛迪生那只封入銅絲的碳絲燈泡相比,幾乎同出一轍,相差無幾。然而弗來明的二極電子管,在技術上的意義卻遠遠超過了愛迪生那只電燈泡。
敏感的弗來明成功了,發(fā)明大王愛迪生卻在取得自己最重大的成就時留下了終身的遺憾。
【愛迪生的遺憾】相關文章:
愛迪生名人故事(通用12篇)04-26
愛迪生勵志小故事:珍惜時間09-19
愛迪生小時候孵小雞的故事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