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后的買賣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yōu)秀的寓言故事吧,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還記得都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后的買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后的買賣
早晨,我走在石頭鋪成的路上,大叫著:“來雇我吧。”
國王坐著華麗的車來到我身邊。他手握寶劍,抓住我的手說:“我用我的權力雇你!
但是,權力對我來說毫無意義。他坐著馬車走了。
正午時分,烈日炎炎,房屋都緊閉著。我徘徊在彎彎曲曲的窄巷中。
—個老人提著金袋走出來。
他沉思片刻,然后說:“我用我的金錢雇你!
他一枚枚掂量著他的金幣,我搖搖頭走開了。
晚間,花園的圍籬邊芳香四溢。
美麗的姑娘走過來說:“我用我的微笑雇你。”
她的微笑很快變得蒼白,融化成淚水,她只有獨自回到黑暗中。
太陽照著海灘,海浪拍打著海岸。一個兒童坐在沙灘上玩著貝殼。
他抬起頭來,好像認識我:“我雇用你,但是,沒有任何報酬。”
從此,與頑童的交易使我成了一個自由的人。
最后的買賣賞析
在文章中,無論是權力、金錢、美人都不能打動作者的心,然而在沙灘上沒人管的小孩擁有的最鮮明的無形的東西,卻是我最渴望的。
“皇帝”最高權力的象征,再加上“馬車”與“劍”在細節(jié)上把皇帝的權力之大表現(xiàn)得十分完美。但是“算不了什么”這5個字馬上把常人朝思暮想的高官厚祿給回絕了。而且皇帝的一個動作“拉著我的手”好像十分自信,皇帝應該還沒遭到拒絕。那明顯說明作者不向往權力。
“正午炎熱”和“閉著”都寫出了做出這筆買賣是十分艱辛與不易的。然而一位老人出現(xiàn)了,他的“斟酌”寫出了老人與常人對金錢珍視的一貫心態(tài),就像守財奴一樣,“一個一個地數(shù)”更是把這種心態(tài)寫得淋漓盡致。然而錢還未數(shù)完,我就義無返顧地“轉身離去”,顯然作者對金錢也不向往。
“黃昏”之下,“花園的籬上滿開著花”在這樣的美麗背景下,美人似乎會變得更迷人。又一次出乎預料,微笑“黯淡”了而且化為“淚容”這更寫出了美人的失望,“孤寂”與“黑暗”更寫出了美人的深深痛心。哦,定是作者強硬堅定的拒絕,那么作者既不向往美人還會向往什么呢?
“沙地上”海波的“任性”寫出了海波想怎么樣便怎么樣。小孩在沙地上“玩耍”,也同樣沒有人管。然而這后的買賣竟然成交了!
回頭細思,“自由的人”“任性”“小孩”代表了自由。因為在人的身心被禁錮之時,他最渴望的也只有是自由了。這里,作者更追求精神自由,自由地生活!
作者簡介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1941年),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
1861年5月7日,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于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泰戈爾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
【最后的買賣】相關文章:
最后一只豹子01-15
最后一個失敗的名人勵志故事(通用5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