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十月圍城》觀后感
導語:《十月圍城》主要講述清末民初的香港地區(qū),一個草根小人物——車夫阿四誤打誤撞做起革命青年李重光替身,從而串起整個家族以及周邊人投身革命的故事。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電影《十月圍城》的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十月圍城觀后感【1】
一個人可以同時愛上兩個人嗎?我這里說的是真愛,能讓你痛能讓你笑的存在。可如果是真愛,怎么能回頭就忘掉,把目光在另一個人的身側反復摩挲,感覺到對方的呼吸,感覺她衣服下身體的動作,感覺到她指尖拂過的鐵扶手的軟暖觸感。如果不是真愛,為什么我看著你的時候,你笑得那樣甜,我卻總感覺身后黏著一絲思念,長絲的那一頭有對憂傷的眼睛;為什么這一刻我已經要大力擁抱如此熱烈鮮妍的你,你哭著笑著,我卻在搜尋另一個身影。
我知道感情有很多種,親情、友情、同情、感激之情、同仇敵愾之情……但我對你歸類不了,碰到你的肌膚,哪怕只有一刻,我的手會燙,我的心會慌,我說出的話我根本不敢回想。事后想想,以后不這樣了,又不能怎么樣,你又不是他,可下回遇到你,我闖的禍比上一次還大。我知道應該放下他,這樣就是放過自己,我也不想傷害你,可只要看見他的臉,甚至背影,我就覺得滿足,你回頭好像看了我一眼,我的滿足頃刻就飛走了,滿滿生出的全是愧疚。真糟糕,可我不后悔。
一個人可以同時愛上兩個人嗎?重甲點頭,舒云否認,阿四不語。
愛里有什么?有情、有欲。情是我想握住你的手卻收回,欲是五指拂過合衣側臥的你的輪廓將手放在最熱的地方。很多人同時愛上兩個人,是將情和欲簡單分開,想用情和這個度歲月,再用欲來和另一個享生活。可這三人不同,情與欲不同的搭配,勾勒出他們的戀人最美的樣子。
重甲對夏荷是情,以欲結尾;對舒云是欲,于無情處見有情。
夏荷是現(xiàn)實壓抑殘酷世界的一點溫暖一點真情,舒云是顛覆整個世界的磁石,是應該緊抓在手心收藏的明珠。所以他依賴夏荷,利用夏荷,羞辱夏荷,祈求夏荷;全世界都和我作對,我真正想說想做的沒人贊同,我是如此孤獨無助,只有夏荷,無論我榮耀還是落魄,她會一樣對我好,她說她會幫我,她是這樣好的一個人,我依賴她的幫助,我依賴她給的無私的溫暖?伤@樣好的一個人,竟然也指責我,背叛我,怎么可以?我要把夏荷控制起來,我不喜歡她有跟我不一樣的想法。
另一方面,重甲為了得到舒云,他和李府、甚至和舒云對著干,他很清楚,凡事按常規(guī)來是不可能擁有舒云了,那就反著試試;我做的事情,這世間的女子都不會懂,唯有她,看我做事,或贊賞或鄙夷的表情,她全懂,她都知道;我重甲對周遭陰奉陽違,把你們都說不的事情干得風生水起,而舒云也從不把常規(guī)放在眼里,只有她才是和我一樣的。舒云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她美得這樣熱烈奔放、鮮艷明媚,和她在一起好像所有的孤寂都會跑掉,快樂都會滿倉,擁有她是男人成就的最高認證,最美的裝飾品。她又這樣的慧黠,幾次設下圈套,她就像那頭漂亮的小白狐貍,輕輕地就跑掉了,這樣的獵物,有難度,可也最有價值。
舒云對秦少白是外為情內為欲,對阿四是外為欲內為情。她否認自己愛上了兩個人,對秦少白、對阿四、對自己都否認。
她是愛秦少白的,所以走上了和他一樣的路,所以付出一切來成就他,所以任性執(zhí)著地追尋他,只不過有那么一些小小的心愿,希望有一天這個大英雄會腳踩著五彩祥云來娶她,在大英雄的身后永遠站著一個她陪他看云起云落,讓所有的人都羨慕她嫁了一個大英雄。她付出如此之多,她努力了這么久,卻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想的男人不止一個,她發(fā)抖的時候是另一個男人用懷抱給她安定,她有難題的時候是另一個男人不計得失地幫助她,她困惑了,她迷路了,她只好否認,她只好對自己說自己還走在原來的那條路上。
秦少白是一堆篝火,太靠近的時候燎人面目,走遠了,就沒有溫度了。阿四的呵護是手邊的湯婆子,他的溫暖可以暖手、貼心口,他不會拋下她,即使被人街頭追殺,他想的也是拉著舒云一起走。她想有這溫暖、想有這樣的呵護,想有這樣的小日子;一起同生共死,一起歷經磨難,她很多時候沒有意識到,有些東西在潛滋暗長,有些東西在慢慢生根發(fā)芽,等她醒悟過來的時候,她已經擋在他前邊,為他擋住槍口。時光把人改變,她想要的已經不是一個大英雄,而是能一起過日子的伴侶,只是,已經付出了那么多真情,哪有可能馬上收回,無論怎么選,這道選擇題永遠不會有最好的答案。
阿四只愛一個女人,李重光也只愛一個女人,他們都愛得有情有欲,看似很平常,只是,問題是,阿四和李重光是同一個人,只是披的馬甲不同。
這個又叫阿四又叫李重光的人實際上同時愛著兩個女人,如果非要問最愛的是哪個,應該是阿純,這個男人把最美的感情和最真的心都留給了阿純。遙想阿純當年還在照相館,清純秀美、有文化性格好,阿四這個大字不識一籮筐的文盲車夫也就只能在路過照相館窗戶時瞅那么一兩眼,兩人的牽手或許是因為阿純的眼疾惡化看不到東西了,阿四總是悲天憐人,憐惜弱小,因緣際會,他走到了阿純的身邊,照顧她、為她拼命掙錢治眼疾,回想起來,那是段最平安喜樂的歲月,他的日子里只有她,她的日子里也只有他。每天阿四回來,會把今天碰到的有趣事告訴心愛的姑娘,她臉上的笑容是辛苦勞累的生活里最好的獎賞。曾以為這就是永遠,或者后來治好了阿純的眼疾,我在外忙活你在家操持;或者后來阿純的眼疾沒治好,但兩個人同舟共濟把日子過下去,總之,沒有想過要分開,而且一分開就是這么久,人分開了,心也開始分了。
如果你要問我,這個男人對誰的心最軟、最渴求誰的愛,我認為是舒云。阿四是純粹的阿四,后來的李重光卻并不是純粹的李重光,這個李重光對舒云的愛也不是純粹的,里面混雜著憐惜、同病相憐、日久生情、同仇敵愾、驚艷贊賞,混著舒云對秦少白的愛和抱怨,混著他自己對阿純的愛和愧疚,是不純粹,因為他已經不是他,承受不起純粹;兩人相互間小心翼翼地試探、從微小細節(jié)中獲得的喜不自勝、拖泥帶水的拒絕、一場接一場的糾結、渾然天成的默契,有時過程甚至不那么美好,但真實。就是這樣不純粹的愛,兩人都漸漸淪陷,直到有一天愛恨交加、直到有一天生死相許。
阿四最后成長為革命黨,秦少白是誘因,重光是榜樣,李玉堂是動力,但把這份革命的熱忱傳達給阿四的,是舒云。阿四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成為了李重光,舒云在這個過程中是他的伙伴、戰(zhàn)友、愛人,兩人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追求,互相扶持,共同成長。這個過程,阿純是排除在外的,即使后來她幫阿四為革命做事,也是出于因為愛阿四、洗脫阿四叛徒嫌疑、幫好人的原因,她不會像阿四回到香港后還主動招惹革命的事,她更在意她的家,她從來不是革命黨。 她不是壞人,可阿四在革命上的追求,她不太懂。
為了革命,舍棄一切,這樣的`體會,那個風姿卓越的女人,用她的眼、用她的口、用她的心、用她落寞堅強的背影,做了最好的詮釋。
十月圍城觀后感【2】
看了太多后期工作,后期剪輯和畫面銜接,整體渲染都是作品的重點項目。也是最辛苦的團隊之一?梢哉f,一部成功的作品,不但是從故事構架開始,劇本、導演、演員分配、臺詞加減、整體協(xié)調、攝影、化妝、服裝、道具、劇務、燈光效果、場記、聲音采集等等其他,直到整個拍攝完成,都需要大量的工作。真是好麻煩!各位工作人員真的都辛苦了!
任何影視作品,畫面語言表達都是個大骨頭,需要導演根據劇本進行合理拆分和重組,盡一切努力將原本平面的文字變成可供移動眼球追逐的影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不容易。
導演真的不好當啊,基本上要面面俱到。
單說鏡頭。
畫面構成有一定的美學要求,也有相對固定的拍攝手法。但是,人是活的。怎樣將畫面控制在整個鏡頭環(huán)境中,既要視覺上舒服,還得比例上協(xié)調,真是挺費腦子。特寫,近景,中景,遠景,全鏡頭,廣角拍攝,特殊角度,一大堆名詞解釋,說多了嘴巴干。簡單慨括就是一句話:保證整體畫面的協(xié)調可觀賞性與每幀鏡頭的故事敘述效果。再明白點就是:盡量保證不浪費膠片。==
好的導演攝影,會尋找最佳的拍攝角度,用鏡頭語言去講故事。
這個故事的某一面表現(xiàn)形式,令我想起《呂貝卡》。
重光前兩集就走到生命的盡頭,一個早早消逝的魂靈是如何通過眾人的述說,或者無意間的習慣,處處存在,處處彰顯著他的影像。只不過,呂貝卡留下的是陰霾恐懼,而重光留下的除了逝去的傷痛,更多的是美好與希望。
王阿四是賺錢,賺著賺著把自己轉進去了,天上掉的從來不是餡餅,人生的轉折,代價無比巨大,后果,誰都無法預料。
阿四代替了李重光,長得像卻不一樣,從里到外都是巨大的差異。連李父都瞬間分辨出來,李奶奶又何嘗不知?
只不過人生難得糊涂!
阿四的肉身與重光的靈魂,開始肯定是排斥的。
輸血也講求血型配套避免凝血栓塞。
何況是徹底改變一個人。
阿四缺點一籮筐,治好阿純就打算撂挑子不干,結果上天果然還是公平的。
阿四行事小人,卻并非他天生如此,實在是世事逼人。
誰都沒想過,阿四這一裝就真的裝了一輩子。
也許最后不是裝,而是真的成為了他自己本該成為的那種人吧!
責任,幾點筆畫,卻是重欲千金。
人生故事,濃縮起來就像是一連串標點符號。
不論文字如何描寫,其中總有起承轉合。
一成不變的從來不叫人生,更談不上故事。
《十月圍城》電視劇,就是一個聯(lián)系著時代、國家、家族、個人之命運的故事。
精彩紛呈!
不但是一人的戲,更是一群人的戲。
戲中戲,人中人。
李重光的人生就像一個驚嘆號!
驚鴻一瞥,戛然而止,留下無數(shù)遺憾和眼淚。
單單兩集就能教人記住的形像,絕非輕易便可詮釋的簡單角色。
王阿四的人生則是一連串的驚嘆號逗號冒號問號引號的結合體,直到最后歷練鍛造成型,他才變成有無限可能的省略號······
每一個“后來”,最終都成為了引號里的“李重光”,引號外的王阿四。
邊笑邊哭,傷痛過后是希望,希望過后成感慨。
死亡的種種過程,也并非朝夕練就的肢體表演。
人不可能真的能夠“死去”再“活來”。(所有活過來都是因為未曾真正死去)
但是,人可以觀察、學習、構想、模擬臨近死亡的感覺。
死亡,是個迅速卻復雜艱難的過程,首先失效的就是五感。
(詢問過親朋面對他人離世時的感受,他們總會說:剛開始很痛苦,慢慢的會有種無力感,總覺得人的生命脆弱不堪,明知他們或者她們都想在世間多逗留哪怕一秒鐘,但往往事與愿違。)
無力感勝過了悲哀。
只有真的失去過,才理解那種永不可得。
旁觀者尚且不知所措。
而瀕死者先消失的就是視力,看不見,所以更加懼怕離世,無邊的黑暗能吞噬信心和膽量。最后消失的才是聽覺。光想想都很可怕。你明明知道時間不夠,卻不能動彈,更無法看見光明,偏偏還能在那最接近彼岸的時刻聽到一切關于你的話語。
不論好壞,當事人都難以承受。
關于重光的死亡,其實是整個故事的起點,也是王阿四整個人生變化的開端,再是李家興衰的見證,更是國運方向的一點折射!
這個驚嘆號何其壯烈!
再贊一下細節(jié)。
李重光受的傷從方向角度分析,都屬于致命傷害。貫穿傷傷及心肺,死亡原因屬于心肺動脈大量失血和血氣胸。所以,演員的表現(xiàn)完全寫實,血氣胸最直接的癥狀就是胸悶、蒼白、呼吸阻滯、脈搏細速、雙眸上翻、四肢無力。嚴重的會呼吸極其困難和口鼻部大量出血,因為肺部正常情況下是處于和外界完全隔離狀態(tài)的,一旦遭到破壞,首先就會導致大量外部空氣的非正常入侵,其中攜帶的細菌會迅速感染肺泡和細胞組織,產生大量泡沫狀粘液,劇烈變化的氣壓會將血管網的血液都往肺部以及隔膜以外推擠。
大量失血,呼吸困難,從而無法正常說話,單發(fā)出一個“爹”字對于重傷瀕死的重光來說就已經是極限了,能把意愿表達清楚更是極限中的極限,十分考驗演員的表現(xiàn)力,既不可過頭更不能沒有。(編劇導演和演員應該是好好參考過相關資料的,加上演員演得太寫實了····我表示頭皮發(fā)麻外加眼淚狂奔。)
死亡來的過分極致迅速,令人猝不及防。
王阿四面對客人的忽然死亡,沖擊不可謂不大,他是最底層的市井小民,見慣生死,但恐怕也從未如此近距離的看到這樣悲壯凄慘的離世。
所以短時間內,演員要準確的抓住兩種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與表情變化。
非常難!
而鐘漢良老師向來會爪重點,不論在情緒上還是在生理上都做到了收放自如貼合狀態(tài)。
對李重光的表達:
此時此刻我將告別人世,但愧對慈父祖母養(yǎng)育之恩。我的傷口真的好疼好疼!疼到快麻木了!爹爹對不起,奶奶我是個不孝孫子。然,國難當頭,我愛父母愛家族更愛世人社稷!死,雖有遺憾,但我輩先憂國憂民之志向絕不更改!我死亦不悔!鐘聲響了,孫先生安全了,我的人物完成了。面前那個面目不清但把我逗笑一瞬的小車夫,其實讓我看到了一絲期望。原來死亡也沒那么可怕。爹!我想回家,你來接我······對不起!
演員將面部肌肉細微的變化掌握到了極致。眼神的細節(jié)、蘋果肌收縮、口輪匝肌的細碎牽動都非常精確,表情不大,但變化及其細致迅速,每一幀都能看到很小但明確的表情過度。所以,看到那一幕,我覺得他是真的快死了!而不是演的!(我哭的泣不成聲)
對王阿四的詮釋:
你是我的金主,你不能死,至少現(xiàn)在不能死!怎么還是死在我車里?我找錢但你找爹,可我不知道你爹,但我能理解你迫切的心情,所以我?guī)湍阃瓿蛇z愿?墒清X還是要給的。
演員既要恐懼又得保證人物的本質特征,貪心執(zhí)著但也善良聰慧,慌張的同時還必須調動全身的力氣去烘托另一個“自己”。(讓我的心疼稍稍得到緩解)
簡直精神分裂的表演!太厲害了!
加上前面李家父子的電話對手戲,堪稱經典!
十月圍城觀后感【3】
簡單記錄下這兩天的觀后感,有點雜亂,劇情緊湊且出人意表,趁著機會順便理理自己的思路,片花的戲基本上已經快播完,坐等30集以后的精彩。
劇過一半,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已經基本成型,大時代背景下的波瀾詭譎也初現(xiàn)端倪,阿四的成長是顯而易見的,今天三集中一團亂局他依然看的通透就可見一斑。給他一個學習的環(huán)境,他比任何人能看透事情的本質。
劇中人物立場分明,沒有完全的好壞之分,性格很正不偏離故事主旨,又難得勝在真實可感。而無論是區(qū)巡撫,李玉堂,鐵山,秦少白,還是區(qū)舒云,李重甲都在這個漩渦里有自己所求之處。有欲望就有誘惑,心亂了就看不清局勢。
區(qū)巡撫是典型的封疆大吏,漢人軍官,他沒有什么鮮明的立場階級,是個極其自私的逐利者,并且擅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包裝自己,讓人看不清他內心所想。他雖然出自清政府,卻對官府沒有效忠的心思,他在官場中搏殺為的是錢權二字,我毫不懷疑如果現(xiàn)在的革命黨再強大一點,他會絲毫不猶豫的倒戈,“站隊”,是他能在官場立足的首要根本條件。同時,或許是因為年齡帶來的守舊思想,他目光所至依舊有限,十月發(fā)生在八國聯(lián)軍大約十幾年后,洋人的威脅依舊岌岌可危,但他仍選擇與洋人打交道倒賣軍火換取眼前利益而不是利用手中現(xiàn)有的軍隊增強自身實力,足見他目前雖然游刃有余卻不能緊跟潮流巨變。區(qū)巡撫一輩子汲汲營營,既沒有拿得起放得下的魄力,也沒有如炬的時代眼光。想來,悲劇在所難免。
李玉堂是典型的廣東富商,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但缺乏與官府對抗的勇氣和實力。而李玉堂自己也曾在劇中表示自己是踏實肯干掙下的家業(yè),我總感覺多少李老爺缺一份在漩渦中自保的八面玲瓏。他和秦少白聯(lián)手,為革命黨做事,與其說是“父承子業(yè)”,不如說是意氣所至想為重光報仇的一個手段。因為清廷官府過于昏庸無度和想要保全李家家業(yè)的心太過堅定,加之性格中感性容易煽動的一個側面,才會選擇鬧革命。民族,民權,民生,李玉堂到底懂得多少,我依舊持存疑態(tài)度。
鐵山是清政府一脈在劇中的代表人,但又和當時的滿清旗人有著本質的差別。他自制力很強,手段也不弱,既懂得順從人心在部堂面前與區(qū)巡撫維護表面微妙的平衡,又能雷厲風行以武力制服敵人。如果他沒有站錯隊伍,的確是一頂一的人物,不過他生于旗人家庭,為清廷效力實則是為自己的民族做事,我能夠理解甚至略有惋惜。他的欲,不是個人的欲望,他所做,是為清廷謀一個未來,估計鐵山對北京城里的幾位也有過恨鐵不成鋼的心緒,以一人之力挽救將傾的危局,可惜沒有這個實力,覆巢之下無完卵,這種孤膽英雄我并不討厭。
秦少白是理想主義的革命者。十月發(fā)生的時代,其實是早期民族革命相對后期的時間點。不像譚嗣同康有為的盲目想要模仿西方的君主立憲還把希望寄托在北京城的皇帝身上,秦少白所之信仰已經開始上升到民族層面,有了更廣闊的世界觀。同時,清政府本身的實力也被外戰(zhàn)消耗殆盡,哪怕起義還是零散的沒有實際戰(zhàn)斗力的,然而箭在弦上一觸即發(fā),影響力卻不容小覷。秦少白本人是一個成功的革命者,他擅于發(fā)表大片大片的宣言鼓動人心,也擅于利用自己手中擁有的資源為革命提供最好的助力。但我仍舊不喜歡這樣的人,站在制高點罔顧個體人的情感,帶來的所謂“希望”是迷幻也是空中樓閣。
區(qū)舒云則簡單的多,她是生長于衣食無憂的大戶小姐,年輕熱血,癡心一片,容易被感染也容易崇拜英雄似的人物,產生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我不覺得這是愛,但我被她所做所為依舊有感動到。舒云是個不曾缺少物質的小姐,所以無論局勢多么緊張,在她所感受到的世界其實還是光明美好為主吧,所以她才有追求愛情不顧一切的真心。但她所不如阿純的是,愛是信任,是支持,是理解,是給予,而不是占有。區(qū)巡撫有句話說的好:人都有夢,但是夢醒了,還要好好過日子。
李重甲是我至今覺得性格很難描述的一個人,他有一定的能力,卻沒有相匹配的人品。他貌似是自卑下性格畸形的一個產物,首鼠兩端,有奶就是娘。很虛偽也很世故。他所求大概是虛榮心上的一種滿足感,越是自卑的人越是希望有人能捧著他,無論是為了錢,權,還是地位,未達到目的,他目前的表現(xiàn)是無原則無底線。
說了這么多,想理一理我心中這三集智勇雙全的小阿四。
我說阿四無欲則剛,這里面的欲不是完全沒有任何欲望,而是在這個利益糾紛的漩渦中阿四并沒有想要參與其中分一杯羹,所以能把這千頭萬緒看的通透。想來一是因為阿四是草根出身的小人物,對于這類他從未接觸過的上層人物他有一種天生的不相信。無論是對李玉堂還是區(qū)肇新,他都保持著半信半疑,阿四有自己的考慮也有自己的私心,這是他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看家本領。二是因為旁觀者清,沒有欲望就更能看的清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該堅持的,什么又是斷頭丟命的,今天阿四教訓舒云那段話,真心把一團亂麻解的清清楚楚。“鐵山是想把區(qū)家和李家裝進去,你爹是想把秦少白一個人裝進去”,每個人的心思每個人的欲望阿四都一清二楚,這樣的小人精鐵山居然還妄想加以利用,不知是他太過天真還是阿四偽裝的太好。
話雖如此,李家對于阿四的改變是潛移默化的,在假扮李重光的過程里,他學習著李重光曾經學習的,做著李重光該做的事情,揣摩著李重光的語氣態(tài)度,我想大概有時候他自己都分不清他到底是誰。今天阿四質問李玉堂,問他為李重光做過什么,問他為什么不救秦少白。他口口聲聲,字字句句說的都是重光會想的,會說的。其實這事兒與他原本沒有半絲干系。如果一個人模仿另一個人太久,就會逐漸成為那個人吧。嘆氣。
對于小阿純,我有一分心疼。昨天小阿四在上面意氣風發(fā)的演講的時候,給到的阿純那個特寫鏡頭,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呢:因為往事太迷人,所以回憶太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