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觀后感(通用8篇)
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xù)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孔子》觀后感,歡迎閱讀。
《孔子》觀后感 篇1
這個寒假,我看了《孔子》這部電影,感觸良多。
對于孔子,我們對他的了解很少。我想,我們這些后代,也正是需要去了解這些中華民族上曾經(jīng)的歷史。
影片中感觸最深的,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撞。孔子從政,希望實現(xiàn)自己的社會理想,卻被現(xiàn)實無情地拋棄?鬃右恍闹幌雽崿F(xiàn)自己的理想,對可能的困難估計不足,最終只能黯然離去。
孔子到了晚年,認清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關(guān)系。他最能影響社會的,是教育弟子,而不是從政。他的弟子有各種各樣的才干,可以將他的思想傳播到更多的地方?鬃影丫Ψ旁谥v學上,能夠影響到更多的人,意義要遠大于參政。
聯(lián)系到實際生活中,我們也經(jīng)常會抱怨身邊的事不如自己所愿,不完善,不合理等等,還喜歡去描繪一個理想的情境。可是,這些都于事無補。
現(xiàn)實擺在這里,我們也只有從思想上轉(zhuǎn)變,親自去行動,不要總依賴于別人。不要只是替別人著急,看到自己應該做的,才最重要。這樣,把握好方向,有步驟、有計劃、從實際出發(fā),理想才會越來越近。
這部影片人物刻畫的生動形象,也能讓人深受教育,人們能在這種場景中得到知識?鬃用鎸F族與惡勢力不低頭,面對困難不畏縮,面對孤苦不冷漠,我想,他的精神會激勵我永遠向上。
所以,我們這一代新世紀的幼苗,一定要銘記這位開創(chuàng)教育先河的人物——孔子。
《孔子》觀后感 篇2
電影《孔子》主要講述了公元前六世紀,屹立數(shù)百年的周王朝已日漸衰落,各諸侯國割據(jù)一方,為了達到稱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戰(zhàn)。此時社會混亂,民不聊生。
一代大思想家孔子出身于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而深感憂慮,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圣賢早年的經(jīng)歷一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雖曾仕官于魯國,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于現(xiàn)實之前。
隨后孔子為了理想率領(lǐng)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他曾數(shù)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他于晚年返回魯國,不懈于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最終,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報國熱血空付東流。但是,禮崩樂壞終促成萬世師表?鬃邮攀乐螅溲孕屑八枷虢K為后世所認同推崇,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謚“大成至圣先師”。
電影《孔子》中的情節(jié)主要從孔子五十多歲起展開。五十多歲的孔子受到魯定公賞識,從中督宰晉升為大司寇,這讓他得以踏上仕途。一次,在魯國季相國的葬禮上,被指定陪葬的小男孩因為不想死而逃跑,途中被孔子的弟子救回孔子家中?鬃油檫@個小男孩并且反對這種沒有人性的陪葬制度,于是他在一次朝會上請求君主赦免這個小男孩?鬃拥倪@一舉動在朝會上引發(fā)了激烈爭論。雖然最終孔子在爭論中取勝,但他卻因此與季桓子結(jié)怨。從這個情節(jié)中,我看到了孔子身為儒家創(chuàng)始人的善良。“仁”的思想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仁者愛人,以禮殺人,則非禮也!笨鬃邮且晃粋ゴ蟮娜收。
后來,孔子隨魯定公赴齊國會盟,與齊景公和大夫黎鉏斗智斗勇,維護了魯國的利益,討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國相。從這一情節(jié)中我感受到孔子不愧為一代大思想家,他是一個非常有思想,有謀略的人。
孔子提出隳三都的政策,也充分體現(xiàn)出了孔子過人的指揮才能。但這引發(fā)了佞臣謀反,直接導致了季桓子罷黜孔子。孔子從此便開始帶著弟子周游列國。
“子見南子”的情節(jié)也讓我印象頗深。南子妖艷而又清純,她能夠讀懂孔子作為圣人的痛苦與寂寞。但面對這樣一個女人,孔子表現(xiàn)出了可貴的理智。美色與權(quán)貴擺于眼前,孔子仍然堅守了內(nèi)心的仁義道德。這種精神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孔子師徒的周游之路也是異常艱辛?鬃与x開衛(wèi)國經(jīng)曹、宋、鄭至陳國,在陳國住了3年,吳攻陳,兵荒馬亂,孔子便帶弟子離開,楚國派人去迎接孔子。陳國、蔡國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國被重用,于是派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孔子師徒所帶糧食吃完,絕糧7日,最后還是子貢找到楚國派兵迎孔子,孔子師徒才免于一死。但即使在這種連生命都難保的危難關(guān)頭之時,孔子依然講誦《詩》《禮》?鬃拥茏幼勇泛苊曰,于是問孔子說:“君子也有處境艱難得時候嗎?”孔子便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這表現(xiàn)出了孔子對于理想的堅持和身處逆境時的平和心態(tài)。就算自己的政治主張不被眾人接受,甚至處處被人誤解、迫害,孔子心中的信念之火依然在燃燒,鼓舞著他不斷講學。就算身處逆境,君子也可安于艱難困苦。
影片的最后孔子歸魯。眾人喜極而泣的場景讓人感動。
電影《孔子》讓我了解了孔子晚年的一段經(jīng)歷,了解了那個時代的風風雨雨,更讓我了解了圣賢孔子的勇氣和謀略,以及他對理想的堅持和他思想的偉大。
《孔子》觀后感 篇3
"我來到樹下,一邊幫忙收橘子一邊問奶奶:"奶奶,奶奶為什么幾粒橘子的籽,能變出這么多的橘子;350字作文過了一會,輪到我表演了,我悄悄一看紙條,天呀。同桌的你,可愛的像墜入凡間的天使。嘴里不停地說:"好、好;過年的時候我們家進行了一次大掃除,在拖地的時候發(fā)現(xiàn)在我的床下有一支鋼筆,正是不見了的那一支筆,看到這支鋼筆,我真想對那個朋友說生對不起,是我誤會你了,但是再也沒有機會向他道歉了。
電影里的孔子溫和又嚴肅,有威嚴的氣質(zhì)但并不兇狠,謙虛恭敬又安詳。這讓我想起《論語》里的一句話:“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笨鬃舆很熱愛學習,學習永遠不感到滿足?鬃右埠軙虒e人,教導別人永遠不知倦怠。我想,“學而不大厭,誨人不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電影里有一個片段,令我終身難忘?鬃拥鸟R車正行駛在表面結(jié)了冰的大河上,突然,一大塊冰破裂了,而孔子的馬車正好在那塊冰上,駕車的人讓馬車跑過了那塊冰,一卷卷書卻掉入了水中,孔子的一位學生潛入水中,把一卷卷書拿上了岸。這就反映了他的學生是多么愛書啊。
孔子還有一句名言:朝聞道,夕死可矣!在《孔子》里充分表達了出來。魏國一位女子上午和孔子聊天,學到了許多知識。而臨近傍晚時,她坐在馬車里被人用暗箭射死。臨死前,她并沒有非常傷心,而是微微一笑。她想起了上午和孔子交談時的情景。朝聞道,夕死可矣!
看完《孔子》后,我被孔子的精神震撼了。我覺得,孔子真是一個偉大的人!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
《孔子》觀后感 篇4
抽空在周末去看了孔子,在網(wǎng)上倒是首先看到一大幫憤怒的青年給的低分。
讓我震撼的是在孔子在眾多糾葛中仍然保持著一種執(zhí)著的信仰,這種信仰到底的底線在哪里,不是說出來,孔子一生都追隨了他的信仰,不管是為官受挫、家人分離、顛沛流離、施教受辱,環(huán)境在變,他的做法在變,但是信仰不變。
故事從孔夫子五十多歲,得以實現(xiàn)夢想,踏上仕途開始,感覺開場有點突然,接下來就是孔子運用計謀,抗衡齊國、三桓,然后平步清云,連升幾級,做到代相國之職,劇情很緊湊。精彩的辯論,讓人精神一振,不過不失的特效,也帶來了一點視覺刺激。 再到后面,讓我有印象就是的就是顏回落水,來回多次在冰水里搶救竹簡一幕,雖然他的行為很偉大,我也有那么一點感動,但轉(zhuǎn)念再一想,這樣是不是有點迂腐呢?不管怎樣,他是為這些孔子最愛的書簡獻身了,導演讓他死得很唯美。
最后,孔子與弟—子們得以回魯國,一眾人喜極而泣,及孔夫子在城門前跪拜,老淚縱橫,那時候我也哭了,不過不是為故事本身而哭,而是被演員的入戲所帶動。
《孔子》觀后感 篇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聽老師和媽媽常說這句話,今天我和媽媽一起看了電影《孔子》,當孔子通過反對“殉葬”用這句話反駁那些大臣時,使我印象更深刻了。影片講訴了孔子以“禮”治國的思想和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周游列國的故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影片中孔子的弟子稱孔子為“夫子”,我看字幕的英文翻譯是“Teacher”老師的意思。當回答“是”時說“諾”。這部影片最讓我感動的就是孔子的學生顏回跳進冰河里不顧自己的性命搶救老師的書簡,最后死在冰冷的河水里,孔子抱者他的尸體一遍一遍喊著他的名字“回”。
我的眼睛都濕了?催@部電影不僅讓我長了知識還讓我懂得了一些道理!
《孔子》觀后感 篇6
最近學完了《論語》,今天趁放假之際,看了周潤發(fā)演的《孔子》,頗有感觸。這部電影刻畫的孔子,一直微笑著,很端莊,但是不傲的感覺,溫潤而寬厚。
很明顯,這是一部人物傳記,而主人公就是孔子。電影從人物選角再到場景布置,無一處不體現(xiàn)了電影制作的精良。電影極力還原春秋時期的齊魯衛(wèi)三國,演員很敬業(yè),把每一個人物都演繹的活靈活現(xiàn)!犊鬃印芬愿叱乃囆g(shù)手法為我們展示了我國春秋時期魯人孔丘跌宕起伏的一生,呈現(xiàn)出一個有戰(zhàn)爭、有陰謀、有圣人、有梟雄、有美人、有思想的恢弘大氣的春秋亂世。
孔子政治生涯大起大落,大半生都處在顛沛流離之中?鬃幽贻p致仕,做到了國相,在魯國大力推行自己的仁政思想,魯君看到了孔子的貢獻,在齊衛(wèi)兩國爭先聘請孔子之際,他重用了孔子,然而孔子的思想顯而不符合當今的亂世。孔子提倡恢復古禮,可春秋時期戰(zhàn)亂紛爭,齊國推行法治,魯國如果以禮治國就不能同其他國家抗衡。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認為,電影《孔子》的誕生,是國產(chǎn)史詩巨制的一個里程碑,它將中國大片的標準提升到了圣賢這一步,實現(xiàn)了一個大的突破,也讓中國文化走上了一個新的平臺。我們都知道,大片,向來指的是美國好萊塢電影,那種飽含科技的電影。但是看了《孔子》以后,我知道,大片,不僅僅是科技和威亞,還有中國人的智慧,用心去制作。據(jù)悉,電影《孔子》的后期特效由鮑德熹操刀,且花費巨資調(diào)用了曾為《第五元素》等影片擔任制作的好萊塢特技團隊,來完成多達400個特效鏡頭。其中,在武子臺平叛那場戲中,孔子在高臺上迎風而立,指揮千軍萬馬。畫面肅穆大氣,很有震撼效果。
片中也有不少驚心動魄的場面:夾谷會盟山雨欲來,彰顯圣人智謀;墮三都短兵相接,營造緊張氛圍;武子臺平叛夫子親自擂鼓揮兵,展現(xiàn)軍事才華和大將氣度;齊魯大戰(zhàn)是影片場面最為壯闊的一幕。
夫子獨有一腔智慧,卻沒有得到重用。君夫人南子說未有人懂夫子,這話不假,真正理解孔子的怕是只有他那一行弟子了?鬃又厝,弟子們跟他推行仁政,孔子著書,書掉在冰河里顏回下河救書。
孔子,這位圣人,今天我更加了解了他。
《孔子》觀后感 篇7
影片的開頭是伴隨著悠揚的鈴聲開始的,讓人不自覺的就想到孔子生活的那個年代,習慣了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分封制的弊端也日漸顯露,分封制賴以生存的經(jīng)濟基礎均田制逐漸瓦解,社會出現(xiàn)了新的社會形勢,諸侯國不再遵循周天子,出現(xiàn)了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現(xiàn)象。而孔子,從小就在禮樂的熏陶下成長,自是不愿大好的周王朝如此衰敗,禮樂從此沒落,于是他青年起,就發(fā)誓要實現(xiàn)禮樂仁和的夢想。
該影片按照一生回憶的方式展開,開頭展現(xiàn)了孔子白發(fā)蒼蒼,而他禮樂仁和的夢想,也只能交給未來去實現(xiàn)了。其中演員所表現(xiàn)出的的滄桑,眼神中的無奈,無一不讓人覺得,他就是孔子,孔子就是他。之后從孔子青年時期,魯國三桓叛亂開始,展開對孔子一生的敘述。
采用了倒敘的寫作手法,能夠很大程度上吸引觀影者的興趣。
細節(jié)把握較好。該影片主演孔子周潤發(fā),從影片中的細節(jié)可以看到,孔子去拜見魯定公的時候,門前的侍者道孔大人您可到里面再拜見,而孔子依舊堅持自殿外就開始拜見,這樣的行為是很符合周禮周范的,再其次,孔子進入殿內(nèi)后,殿上座魯定公還未到,他依然堅持上座好像有魯定公一樣拜了下去,恭恭敬敬的等待魯定公的到;再者在魯定公想要依靠孔子的主張,使魯國強盛起來的時候,問是否可以按照齊國那樣強盛起來?孔子說齊國的百姓之所以不犯法,是因為害怕刑法,而若能夠使百姓因為講仁義而不犯法,那不是更好嗎?在說這話的時候,孔子眼中的光芒,亮的嚇人,那是一個人對夢想的渴望!
孔子一生周游列國,卻始終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容得下他,容得下他的主張。這既是孔子的悲哀,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哀。在那個諸侯爭霸戰(zhàn)亂紛紛的年代,孔子的禮樂征伐早已不符合時代的要求。諸侯國要的是能使他們的國家強大起來的主張,所以孔子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禮樂衰敗,百姓流離失所,別無他法,但我想他是恨的吧。即便沒有一個國家任用他的主張,他還是不肯放棄,于是回國后辦私學,著文章,說來有些許可笑,孔子一生未能成就官業(yè),他的學生卻很多都做了官。
他一生求禮問和,也許大多數(shù)人覺得他失敗了,但我覺得從長遠意義上來說,他成功了,通過他弟子記錄的講學的內(nèi)容,將他的'仁義清清楚楚的傳達給了后世,他的仁義必將在后世發(fā)揚光大!
《孔子》觀后感 篇8
縱觀整部電影,確實拍得很好,能夠充分地展示我國春秋時期的大圣人孔子萬世師表的形象,并且抓住了孔子為政持官掌權(quán)時的政治特征,反映著其仁和禮的核心思想體系,當中的確不乏催人淚下的片段和插曲。辨證的說一句,該片更應該像一種全新風格的歷史記錄片,很多人認為孔子作為圣人,生活在春秋時期,很多東西無法考證,只能通過紀錄片的形式來展示,但其實不然,電影盡管通用的是白話文,但處處體現(xiàn)著原始的仁禮思想語言風格,在感動蒼生的同時必然給予一種精神和思維上的震撼和影響。至少我是這樣理解的,因為看完該影片后,我甚至乎結(jié)合當今的民族和社會特征產(chǎn)生了一些屬于自己的思考。
關(guān)于克己復禮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禮,其中禮這方面主要反映克己復禮。克己復禮的意義在于克制自己,凡事向往禮的方向,本質(zhì)上是教育人們要重視禮的教化與熏陶,孔子終其一生,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教育方面,都強調(diào)禮樂對個人,國家,民族的重要性。影片中描述的魯國政權(quán)為三桓貴族所掌握,三大貴族擁城自重,屯兵自立,即使在與魯國的宿敵齊國和談未遂,眼見要兵戎相見時,也無動于衷。后來更是使計迫使孔子離開了魯國,四處漂泊。其實孔子的出走是必然的,正如魯國國君所言,處于這樣一個亂世,諸侯分封割據(jù),稱霸一方,名義上是四海之內(nèi),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然而在周室頹危的情況下,大家都想取而代之。尊王賤霸暫且難以堅持,而孔子還期望君主能夠以仁義治國,這樣百姓避免戰(zhàn)亂,才會使老有所養(yǎng),壯有所用。他的想法其實是很值得提倡的,但結(jié)合那個多事戰(zhàn)亂的春秋,難免會有何很多人不理解他,這也為他日后周游列國時,即使在樹林處收徒講學,也會遭到民眾們的反對,他也被迫帶著他的門徒被諸侯王們由一個國家驅(qū)逐之另一個國家。經(jīng)歷了十幾年,終于回到了魯國,他已經(jīng)很老了,但仍然執(zhí)著著那個克己復禮的夢,含笑而終!
關(guān)于取義成仁
除了禮,孔子的另一面思想則表現(xiàn)為仁,為后世所稱道的仁者愛人,仁者無敵都是其仁之思想的一個延伸和繼承。在《孔子》影片里,沒有情節(jié)明確反映孔子如何取義成仁,但卻通過他的兩個徒弟子由和顏回充分刻畫出來。首先是周游列國的時候,孔子和門徒一行人等踩著冰封的河面過河時,突然發(fā)生了冰裂,一車滿滿的典籍掉進了水里。顏回沒有猶豫半刻,馬上縱身潛入水里把典籍給一卷卷打撈上來,因為在他眼里,這些典籍是遠比他性命珍貴的,能夠影響后世的儒家偉大學著,更是這十幾年來,孔子和徒弟們的思想結(jié)晶,對仁義的傳世,是及其重要的,結(jié)果顏回溺水而亡。當孔子還沒有從見到顏回去世時表現(xiàn)的悲痛中振作過來時,又傳來了用兵如神的子由在衛(wèi)國作戰(zhàn)時,因保護衛(wèi)國幼小的皇子被叛軍群殺而逝的噩耗,子由在臨死前依然牢記老師的說話,把官帽戴正,以示正義凜然,結(jié)果取其成仁。這兩個片段我相信不僅僅是我,很多人看著都會有那么一種心酸和體會,有時候,仁義的實現(xiàn)和追求,比我們很多東西更值得去奮斗,甚至乎犧牲性命都在所不惜!
【《孔子》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孔子》的觀后感12-06
孔子觀后感精選04-10
《孔子》觀后感09-08
孔子觀后感03-27
《孔子》觀后感01-05
孔子觀后感08-15
《孔子》觀后感04-12
《孔子》觀后感01-25
《孔子》電影觀后感04-25
電影《孔子》的觀后感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