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的演講稿范文
篇一:關于教育的演講稿
行健不息,止于至善
尊敬的老師,
同學們,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行健不息,止于至善。我們都是十年寒窗苦讀,換來今日的大學生涯。當然,大學生有我們自己的使命。是什么?我們在不斷的期盼與追尋。行健不息,止于至善,在得出屬于我自己的答案的過程中,我也曾困惑迷茫,也曾彷徨失落,因為我曾一度看不清自己的方向。在重塑自我、找尋方向的過程中,我慶幸有許多優(yōu)秀的校友為我們導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們這些可愛可敬的校友們正是把學院當成了他們激情揮灑的舞臺,夢想起飛的跑道。他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演繹著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他們用實實在在的事例告訴我們要勇于放飛夢想,迎接挑戰(zhàn)。站在這個他們曾經(jīng)站過的舞臺上,我滿懷自信地告訴自己:“我一定能像他們一樣,勇于超越自己,超越夢想,取得成功。
還記得剛進入學院時,我終日緬懷過去,為最初的夢想與殘酷的現(xiàn)實之間的巨大落差而憂傷感懷,是中文系學姐的訪談錄上讓我尋找到了心靈的慰藉,同樣是陷入無邊的失落中,學姐卻從未放棄,她始終為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而不懈努力,她的堅強與樂觀賦予了我的振作動力。我決心不再留戀昨日的風景,我要自己扶起自己,為了最初的夢想,為了曾經(jīng)逐夢的腳步。
于是,我懷揣著沉甸甸的夢想開始了新的旅程,然而通往夢想的道路畢竟是曲折的。每天的忙碌似乎沒個盡頭,前行的路上也難免遭遇挫折與打擊。疲憊不堪時,我會以學姐的話告戒自己:“在崎嶇的人生道路上,要把握自己前進的方向,端正自己的目標,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成功就會在眼前!边@番話總能使我的心中增加幾縷陽光。的確,怎能因為一些事而羈絆了追求夢想的勇氣,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停止前行的步伐。
走過了大一時的消沉與失落,經(jīng)歷了大二時的沖動,度過了大三時的迷茫,轉眼間,我來到了大四,是思索自己的發(fā)展方向的時候了。當我游弋在時光的消磨中而茫然困頓的時候,我讀到了數(shù)學系師哥在不惑之年堅持考研的事跡,他的鍥而為之,勇而為之的無悔追求深深地震撼了我,這是怎樣的一種堅定與執(zhí)著!他讓我意識到身處在這個偉大的資訊時代,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提升自己,才能真正自由地飛翔,在飛翔中收獲人生的壯麗風景。
一段段經(jīng)歷,波瀾壯闊,激勵著我們;一種種精神,穿越時空,輝映著未來。
成功者的風采已在學子心中長留。這,就是我們的優(yōu)秀校友。一次次的解讀,一次次的冥想;這是怎樣的一種追求呢?這種銳意進取的姿態(tài)折射出了我院寬容博大的精神特質和獨特的文化魅力;激勵著我們年輕的學子富于夢想、開拓創(chuàng)新;引導著我們用心去欣賞學院的每一個回蕩的聲音。
雖然無緣與他們一同走過木棉花開,木棉花落;無緣面對面地領略他們對大學對人生的領悟與感懷,
然而僅僅透過鉛字,我就已經(jīng)滿載了一份美好而激越的情懷。這份情懷指引著我在不斷的前行中凈化自己的心境、升華自己的品格;這份收獲和體會也將伴隨我走過更長的路,迎向更遠的未來。
篇二:一場關于教育的震撼演講稿
一場關于教育的震撼演講稿
主講人:臺中師大王財貴教授
時 間 :公元2001年7月24日
地 點 :北京師范大學
今天,我之所以來這里就是要說明一件事情,請各位老師這一輩子務必要記住一件事:教育是非常簡單的事,教育是非常輕松愉快的事,要培養(yǎng)人才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 所謂的老師要有愛心、恒心、耐心,這些三心兩意是不需要這么強調的,我們只要了解教 育的本質。
本來,一個孩子他就是那樣的純真純潔,他的品德我們只要不破壞他就很好了。本來一個孩子生下來潛能無窮,我們只要不障礙他就不錯了。所以,有許多老師,有許多家長一直在殘害,一直在障礙我們的孩子,所以使我們國家沒有人才。從今以后不要再那么努力了,不要努力去障礙我們的孩子,千萬千萬,拜托拜托。
要知道怎么樣做到這么樣的愉快輕松,跟小朋友一起成長,我們今天有大概兩個小時的講座。在這兩個小時之前我請大家先看一段錄影帶,這是六年前的帶子。(錄像片) ?前幾個禮拜我們播送一代新儒學大師牟宗三專題,對牟先生一生為中國文化的貢獻深感佩服。牟先生有感于中國文化對現(xiàn)在社會轉向該是一貼良方,但是如何落實呢?現(xiàn)在他的嫡傳弟子王財貴就正在推動一項文化運動,從根救起我們未來的主人翁,這個方法不但可以使小朋友成績進步,還
可以開發(fā)增進兒童的智慧,培養(yǎng)他們健全的人格,這是一種什么方法呢?請看記者胡春玉和肖瑞華的報道。這里是臺北市中正國小四年級二班的小朋友,他們每天在早自習也都是在讀誦四書。而這里是復興街的一個社區(qū)媽媽家里,小朋友下課后聚在一起也是在讀老子、莊子、論語、唐詩,這些一般人認為深奧難懂的中國經(jīng)典,小朋友不但朗朗上口,有的甚至能背整本老子,半本論語了。全省目前初步估計大概有五千個小朋友正在接受讀經(jīng)訓練,這些小朋友經(jīng)過一年半到兩年的讀經(jīng)教育,不但國語能長期進步,有的竟然也從經(jīng)典中學到做人處事的道理,令許多家長及老師又驚又喜……?
依照國際禮節(jié)看完了要鼓掌。這個片子是六年前拍的,所以剛才說現(xiàn)在全臺灣省有五千個小朋友讀經(jīng)。那是我推廣讀經(jīng)以后的兩年。
從多少人開始推廣讀經(jīng)呢?就是從一個開始的。一個到十個,十個到一百個,到一千個,到五千個。兩年就到五千個。后來三年就到五萬個,四年五年以后就是五十萬個,現(xiàn)在已經(jīng)推廣了七年多了。現(xiàn)在只有臺灣一個這么撮兒小島,就有一百多萬個小朋友在接受這種教育。東南亞,從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乃至于越南、泰國、緬甸,凡是有華僑的地方就有人在讀經(jīng),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墨西哥、澳洲、紐西蘭,乃至于英國、盧森堡等等或許我沒有聽過的地方,只要有中國人都有人開始在接受這種教育。
我們大陸祖國是我們的希望所在,是我們的文化根本所在,我們這里不做誰來做呢?我們這里不做得更好,誰來觀
瞻誰來效彷呢?所以在大陸也有超過三百萬個小朋友分散在各個地方在讀經(jīng)。
如果現(xiàn)在還不知道這種教育的人,你一定要開始知道。各位來自四面八方,我也希望從今天以后,大家能夠回到各位的家鄉(xiāng),回到各位的省份,去告訴大家有這樣子的教育,而讓大家接受這種教育。
剛才說過,不是要老師更辛苦,不是要小朋友更多的功課負擔,不是要家長更加認真指導孩子,不是的。我前兩年,要到大陸來,經(jīng)過香港,去見南懷瑾先生,南懷瑾先生就說了那樣一句話,他說:?現(xiàn)在天下父母以及所有老師都在做一件事?,我想:?到底做什么事呢??他說:?都在殘害我們的幼苗!? 當然這一句話,在一個作為老師的人聽起來是不很愉快的,其實大家不要不愉快,因為我也是老師。我教過小學,我教過初中,我教過高中,現(xiàn)在在教大學,我也是老師,我也要對這句話作痛切的反省,乃至于我們每個人,自己這一輩子就是這樣子而讓我們沒有更好的成就,在大陸這個地方我不知道,至少在臺灣是如此。為什么會這樣子呢?因為臺灣的教育是學美國,而且完全學美國,幾十年來的學美國,我們中國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忘記了,忘記中國東西并不見得、并不直接的就是不對的。我不是一個民族感情主義者,所以我不是說,我是中國人,所以我要復興中國文化。我們復興中國文化不只因為我是中國人,乃是因為我們這個文化是有意義的。
我重新再檢討我們中國的教育的理論,并不是因為我是
中國人,所以我非把中國教育理論再拿出來不可,不是的,而是因為這種教育理論它是有真理在其中的,所以如果我們的文化是有意義的,縱使我是美國人我也要來復興中國文化,縱使我是外星人,我也要尊重中國文化。我們是一個讀書人,是一個知識分子,我們憑知識分子的誠意,我們憑知識分子的良知來說這一件事情,所以今天所講的話超出任何的宗教,超出任何的民族意識,超出任何的政治立場,所以我們今天大家都是學這一行的,我們好好來檢討一下,我們一輩子費了這么多心血,我們家長是這么樣的期待孩子,我們老師是這么樣的熱心用心來教孩子,尤其各位能夠到這來參加這個研習會,都是一時之選,我們付出這么大,難道孩子是這么難教嗎?難道人才是這么難培養(yǎng)嗎?我們?yōu)槭裁床煌O履_步想一想?
我今天要貢獻給各位的,就是重新來檢討一下我們的教育的理論。
我剛才說過,大陸的情況我不很了解,所以以下所說,都是我在臺灣的經(jīng)驗,如果有批評到我們教育界的地方,我是在批評臺灣教育界,不干大陸的事,但是如果大陸也類似有這樣的情況,我們也可以反省反省,反正我們是以一個真誠的心來討論這件事情。
我們有哪些地方要反省呢?首先從最大最深的最高遠的一方面來講,就是有關于文化的心態(tài)。
我且講一個故事,講一件事情來做比喻。你看過侏儒嗎?侏儒是長不大的孩子,長不大的這個人大部分都是天生
的,就是天生侏儒癥,有了天生侏儒癥的這個孩子,不管生在皇宮貴族之家,給他多少營養(yǎng)他總是長不大,本來一個人按照正常的營養(yǎng)的供應,一個人都有長大的潛能,所以只要好好的養(yǎng)他,很輕松的養(yǎng)他,這個孩子就自然會長高,但是患了天生侏儒癥就養(yǎng)不大了,所以這種天生的侏儒癥,我們看到我們會覺得很同情,他的父母親也是很可憐的。不過我后來看到一個報道說,這個侏儒不一定是天生的,所以有人造的侏儒。為什么要人造侏儒呢,因為有些像沿街賣藝的這些人,他需要有一些比較特別的東西,譬如說有帶猴子的,有帶大莽蛇的,有人說這些大家都看過了,我來帶侏儒來給大家看,而人呢,就會圍觀過來,然后沒有這么多侏儒怎么辦呢?他們有個辦法,造侏儒。怎么造?去偷一個嬰兒,然后把他裝在罐子里面,只露出他的頭養(yǎng)他,本來這個孩子是正常的,只要稍微地好好照顧,他就能夠長大,現(xiàn)在故意不讓他長大,但是你知道包小腳的女人就很痛苦了,現(xiàn)在全身都包著當然痛苦更加幾倍,所以這個孩子天天就啊啊叫,因為他要長大不讓他長大,啊啊叫,不管他,讓他哀叫了十六年,再把罐子打開,他就比天生侏儒還要矮,這叫做人造侏儒。我們如果看到這種侏儒,我們不是只有同情而已,我們簡直覺得他們,養(yǎng)他的人是可恨可惡。
我講這個做什么呢?就是我們人除了身體的長大之外,我們還有內在的精神的心靈的文化層次的成長。
但是有些人不幸,他就患了文化的天生侏儒癥,比如說他生長在叢林民族,在一個非常偏僻野蠻的地方,那么他所
篇三:一篇關于教育的演講稿
一篇關于教育的演講稿
“請給我質樸,請給我深度;讓我每天教學時避免繁瑣平淡。
讓我每天昂起頭來到學校,把心靈的創(chuàng)傷忘掉。讓我工作時拋開個人的物質追求和庸俗的苦惱。
讓我的手在責罰時變得纖細,在愛撫時更顯溫柔。別申訴我,我愛之深,才責之切! 這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智利女詩人米斯特拉爾的一首散文詩《女教師的祈禱》。雖然國別不同,時代不同,但現(xiàn)在讀來,依然給我們帶來心靈的感動。古往今來,無數(shù)文人作家把贊美的筆調對準教師這樣一個職業(yè),不惜筆墨。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等等。這些都讓我們激動,自豪。也是我們許多人走上教師崗位的一種原動力。 時過境遷,曾幾何時,教師這個職業(yè)已經(jīng)不再這樣“神圣”了。
前幾天,從電視上看到一則新聞:一個中學校長因為訓斥學生不當,竟然被學生家長殺害致死。這真是讓人觸目驚心教育何以在某些時候,某些地點淪落到如此境地?雖然這是個比較極端的個案,但是我們不可否認,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已經(jīng)開始攪亂了曾經(jīng)和諧寧靜的校園。
時間流逝,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如何給教師這個職業(yè)定位?
首先,我深深地感受著,要當好一名教師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 教師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蠟燭、春蠶。那些都太過悲劇化了,也并不符合現(xiàn)代社會中的競爭機制。教師應該是一棵大樹,只有自己不斷地吸收精神的營養(yǎng),才能給樹下的學生帶來陰涼,才能結出累累的碩果。老師不是“振臂一呼而應者云集”的英雄,老師也不是“說出一句話來驚天動地”的偉人,老師也不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民族脊梁。不要把這么多沉重的職責都賦予老師,老師就是一個從事教育事業(yè)的普通勞動者。也因此我們在教育學生時就不應該空談一些人生哲理,我們應該以言傳身教來培養(yǎng)學生一種積極務實的人生態(tài)度。我們每天在辛勤地工作,我們盡好自己的職責,這就是我們每個人平凡而又成功的人生。當心態(tài)擺正后,我們每個教師就不再活在自己營造的虛幻的光環(huán)里,我們也就不會和社會越離越遠,而是走下了曾經(jīng)高不可攀的象牙塔。這樣,我們也不會因為社會中一些無知的人對我們的輕視誤解而失落,也不會因為學生們那逐漸成人化、世俗化的人生觀與我們的“清高”心境的沖撞而迷茫。做好我們自己,這便是每一位教師最好的狀態(tài)。
其次,當好一名教師要成為雕琢智慧的藝術家。我們面對的是一種特殊的材料人類的頭腦和靈魂!皩W無定法,教無定法”,每一個老師都應該形成屬于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不要迷信權威,不要盲目追逐時髦,一切的時尚名詞都需要時間和實踐的檢驗,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去開啟學生的智慧并且雕琢它。人的大腦和心靈是最完美的藝術品材料,我們如果能利用造物主給予我們的形形色色的原料,將其雕琢成精美的獨具個性的藝術品,那將會是多么美好和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呀。用我們的畢身努力去做一個藝術家,雕琢智慧。 同時,當好一名教師,并不是要庸俗地“遁世”,還是要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這與前面提到的“擺正心態(tài)”并不矛盾。
郭沫若的名劇《棠棣之花》里有這樣一句臺詞:“有好的父母才有好的兒女,有好的兒女才有好的國家。”在這里我要說-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學生,有好的學生,才有好的未來 我們很平凡,我們不能直接改善社會,但我們可以用我們的工作去參與社會,我們并不卑微。做好一名積極入世的“士人”,也是每一名教師應該并且能夠做到的。
最后,當好一名教師也要成為熱愛生活、懂得生活的快樂的普通人。也許有人要問難道我們很多教師都不熱愛生活嗎?當然不,我們都熱愛生活,但是我們幾乎都沒意識到老師應該將熱愛生活、懂得生活的鮮活生命狀態(tài)更加充分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
一個不快樂的人怎樣讓學生快樂呢?很多老師,包括曾經(jīng)的我,都被繁忙的工作壓得只顧埋頭,甚至都沒有閑暇去看看明媚的天空。久而久之,我們的疲憊寫在了臉上,我們的煩悶遮蓋了曾經(jīng)愉悅的神情,我們青春的面容掩上了一層灰塵。受到傷害的不僅是我們自己,更多的是讓學生對生活、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和樂趣。于是,我們應該找回曾經(jīng)朝氣蓬勃、富有激情的自己。用業(yè)余時間去跑跑步、爬爬山,畫兩筆水墨丹青,寫兩行靈動的詩篇,從生活中發(fā)掘藝術,然后把這種快樂怡然的心境帶給學生,把青春和靈氣帶給學生。讓他們與我們一起快樂地生活、成長。
教師是一縷清風,吹拂在青春少年的心襟上;
教師是一滴朝露,要用純凈晶瑩的心境去折射太陽的光輝;
教師是一簾細雨,隨風入夜,潤物無聲。
教師是一抹斜陽,要用對于生活的熱情去溫暖每一個需要溫暖的角落。
【教育的演講稿】相關文章:
教育演講稿05-02
教育的演講稿06-19
公益教育演講稿12-03
“愛的教育”演講稿04-07
關于教育的演講稿04-23
教育之夢的演講稿04-30
贊揚教育演講稿03-22
教育論壇演講稿02-19
勵志教育演講稿01-14
感恩教育的演講稿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