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初二讀后感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這十五年來堅持搖著輪椅在地壇思索感悟的成果。以下是小編帶來我與地壇初二讀后感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與地壇初二讀后感 篇1
《我與地壇》是當(dāng)代作家史鐵生的散文集,其中收錄了《我與地壇》、《合歡樹》等12篇散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在雙腿殘廢后待在地壇公園中度過漫漫時光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作者在地壇中思考生死,也在地壇中感懷親情,在這個園里他漸漸調(diào)整了自己,也向命運發(fā)出最強(qiáng)力的回?fù),這種以沉重回?fù)舫林氐男袨,給予同處于迷惘中的我以巨大的鼓勵。
史鐵生在插隊時癱瘓了雙腿,回到家鄉(xiāng)后患腎病并發(fā)展到尿毒癥,需要不斷做透析來維持生命。在《我與地壇》這篇散文中,史鐵生仔細(xì)論述了他雙腿殘廢之后面對巨大打擊而產(chǎn)生的生死觀“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這卻不是能夠一次性解決的事,怕是要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史鐵生對于生死的哲思,是我在這本書中最大的收獲,其對痛苦的體驗之深切,怕是一般人所無法體會的,他的生死觀使我想起《史記》中樊噲的一句話:“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一個人如果看輕了死亡的話,便看輕了許多危難。史鐵生對于活的想法,在《我的夢想》、《好運設(shè)計》中以一個有趣的形式進(jìn)行了敘述,通過各種天馬行空的想象最后得出結(jié)論:一個人的命運無論如何往完美的方向設(shè)計,人生總是有缺憾的,而最好的設(shè)計是讓人有驚喜也有挫折,這樣他的一生才是完整的。通過這一番想象,面對困境的我們心也能寬慰很多。
《我與地壇》是這本散文集里最重要的一篇散文,在散文的后半部分史鐵生講述了一個比他更加不幸的人——他的母親——對低谷中的他的深沉母愛,以及對母親未能活到他自認(rèn)為闖出了一條出路并獲得一些成就后的惋惜,對自己在母親在世時沒有對母親坦誠相處而悔恨。他在對自己的救贖中并沒有變得自私,而是愈加珍視親情,對于出現(xiàn)在地壇中又消失在地壇外的人也給予默默的關(guān)心,甚至收獲過一段愛情。堅強(qiáng)不代表著冷漠,人在走向獨立自強(qiáng)的途中不應(yīng)逐漸關(guān)閉起自己的內(nèi)心,一個真正強(qiáng)大的人,其內(nèi)心必定是豐富的、充滿人性關(guān)懷的。在另外幾篇散文《合歡樹》、《秋天的關(guān)懷》中,史鐵生專門講述了母親對他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
在《我二十一歲那年》、《墻下短記》、《黃土地情歌》、《記憶與印象》幾篇散文中史鐵生回憶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殘廢前的自由與殘廢后的落魄形成了鮮明對比,史鐵生對于過去生活的追溯,想必是對于過去自由的緬懷吧。在我陷入低谷的那段時間,我也時常回憶過往,翻翻過去的相片和日記,追憶自由時自己的心情。
最后的《想念地壇》和《扶輪問路》是書本的中心思想所在!段遗c地壇》的單篇發(fā)表之后,曾有人去地壇尋找史鐵生,或者特意去地壇尋找安靜。史鐵生搬家之后,離地壇遠(yuǎn)了,而且地壇也漸漸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因此不再常去地壇。“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壇尋求安靜,莫如在安靜中尋求地壇。” “我已不在地壇,地壇在我!泵總人都要面對自己生活的沉重,地壇是史鐵生的歸宿,而我們不應(yīng)以史鐵生和地壇為信條,應(yīng)不斷尋找屬于我們自己的歸宿!按艘惶幠吧牡胤,不過是心魂之旅中的一處景觀、一次際遇,未來的路途一樣還是無限之問!笔疯F生想必是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悟出了“怎么活”的端倪了吧,怎么活、活得如何,都只不過是一處景觀、一次際遇,而心魂是不滅的,當(dāng)下的怎么活并不會影響未來的路途。
散文集《我與地壇》是我陷入低谷與迷惘時的福音,其對危難中的人們有著諄諄教誨的作用,在那段時間里史鐵生的地壇即我的地壇,后來走出了低谷的時期,明白了每個人都應(yīng)追尋屬于自己的地壇,“我已不在地壇,地壇在我”,但史鐵生面對苦難雖備受打擊而堅忍不拔、雖自立自強(qiáng)卻充滿關(guān)懷的身影,將永遠(yuǎn)留在我這位讀者心中,留在千千萬萬苦難中卻恰好讀了他的書的讀者心中!坝行┦轮贿m合收藏,不能說,不能想,卻又不能忘。”
我與地壇初二讀后感 篇2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先生的一篇小說,文中圍繞一座古園—地壇展開,由此展開了“我”對往事的回憶,對生命的思考,對人生的感悟。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因腿疾回北京住院,從此他再沒有站起來,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齡忽地失去了雙腿,遭受了心理和身體的雙重打擊,他在地壇中思考著生與死的問題,在地壇中思索如何活下去。地壇中每一處景,地壇中播散著的味道吸引著作者,使他常常要到那園子中去。
這慘痛的災(zāi)難降臨到了他頭上,對一個年輕的生命來說如雷轟頂。
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曾一連幾個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guān)于死的`事情”,在經(jīng)歷了一次次心靈與死神的斗爭之后,他最終拒絕了死亡。是母愛喚起了他的意志,堅強(qiáng)地走了過來。
母親是每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史鐵生先生在這篇文章中寫到自己的母親——一個偉大的女人。她默默地承受著兒子殘廢的打擊,整天的為兒子擔(dān)心。當(dāng)作者真正理解了母親的不易與辛酸之后,當(dāng)作者要告訴母親好消息的時候母親已不在人世。這也引發(fā)了我們的深思:擁有時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懂得它的珍貴。然而一切已經(jīng)太遲了,留下的只是無盡的唏噓和深深的悔恨。
除了母親,文中還寫到了一對夫婦,一個愛唱歌的小伙子,一個老頭,捕鳥的漢子年輕的女工程師,我的朋友—長跑家。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故事,或許他們與作者并沒有過交談,但他們對生活的向往,對夢想的追求都給予了作者活下去的勇氣與信念。時過境遷,他們的形象在作者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史鐵生知道了殘疾并不可怕,關(guān)鍵是如何活下去,如何活得更好。他選擇了寫作,為寫作而活下去,為了那些等待他的故事而活下去,為了自己的欲望而活下去。每個人活下去都要有自己的目的,為什么而活下去,這樣的人生才不會空虛,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這樣的你就是消滅了命運的恐懼。
但面對挫折和苦難,有些人卻選擇了親手扼殺自己的生命: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用裁紙刀割開了自己的喉嚨;德國劇作家克萊斯特和陪伴著他的妻子一起自殺;中國當(dāng)代詩人海子在留下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后,臥軌自殺這些事實讓人觸目驚心,追其根源是對生命的不負(fù)責(zé),對生命的不重視,其留給世人的只有感嘆和惋惜。
生命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人生難免有許多坎坷,但這不應(yīng)成為逃避生活的理由,又有哪個人的一生是一帆風(fēng)順的呢?與其悲傷痛苦,草率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何不將它看作是生活賜予我們磨練自己的機(jī)會呢?我們應(yīng)該懂得熱愛生命,古人云“身體發(fā)膚授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們當(dāng)代青年又豈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生命,是一個生命最起碼的責(zé)任;尊重生命,是一個生命對他的母親的敬重。
讀完史鐵生先生的《我與地壇》,我明白了許多道理。這篇文充滿了作者對偉大親情的歌頌,對夢想的追求,對地壇的感激,對命運深深的思考與感悟。是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而這篇文章正是作者十多年來的心路歷程,人生感悟。
雖然史鐵生先生已經(jīng)離我們遠(yuǎn)去,但他敢于與命運抗?fàn)幍膫ゴ缶,不向命運低頭的堅強(qiáng)人格將會永遠(yuǎn)活在我們的心中,激勵著我們。
我與地壇初二讀后感 篇3
《我與地壇》講述了作者和母親之間的愛,以及他和古園的微妙關(guān)系,“一個被命運打到最終又站起來的人和一座古園的故事,從頹廢消極到平靜感悟的轉(zhuǎn)變!弊髡呤疯F生在最狂妄的年齡失去了雙腿,艱難掙扎于人世,他在地壇中遇到的人,看到的事,以及一系列的感悟,終于讓他在絕境中找到了生存的理由,明白了生命的可貴。
面對人生的諸多苦難,有些人選擇了積極面對,也有些人選擇了消極逃避。古希臘的荷馬雖雙目失明,卻仍吟誦出了《奧特賽》和《伊利亞德》;貝多芬雙耳失聰,而《月光曲》和《歡樂頌》至今仍飄響在萊茵河畔;梵高在精神分裂中痛苦的度過了短暫的一生,但《向日葵》始終在唱著生命的贊歌。人生中都會遇到磨難,只要能越過這道坎,不幸也將成為踏向成功的墊腳石,偉人們都是這樣成功的,但更多的人會在困難面前倒下。
“每個兒子的痛苦到母親那里都是要加倍的”,史鐵生能夠克服磨難,與其母親對他的理解與鼓勵有很大的關(guān)系。母親是理解他、關(guān)愛他的,可當(dāng)史鐵生真正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時,母親已經(jīng)永遠(yuǎn)離開了。有些東西,失去了就再也無法彌補(bǔ),所以要珍惜當(dāng)下,不要等真正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作者在沉思中,給了生與死一個簡單的定義:生與死都是命中注定的,都是事實。是的,這不是我們需要去考慮的,也無需追究太多。從本質(zhì)上說,我們想想“怎樣活下去”“怎樣好好活著”“好”沒有明確的定義,而是人的主觀感受,現(xiàn)實對一個人并非完全是痛苦,幸福與痛苦之間存在的,就是看待事物角度的差異。作者在古園中看到的一切微小的事物:微不足道的小草,不起眼的蜜蜂,渺小的瓢蟲,不被人注意的露珠,它們無不在追求生命的目標(biāo),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自然界的生物不因自身的渺小而銷聲匿跡,從不因為別人不重視而自我輕視,放棄生活的信念。而身為人類的我們,又怎能因為挫折就輕易放棄生命?即使生命只是曇花一現(xiàn),也要把美麗的瞬間留下。
作者史鐵生在文中不僅寫了母愛,還有老夫妻之間的恩愛,兄長對弱智女孩關(guān)愛以及作者對女工程師的敬愛等。這些情感升華人的心靈,拉近人的距離溫暖社會關(guān)系。這些都是生命的意義,都是令人堅強(qiáng)的理由。文中充滿了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對生命目標(biāo)的探尋,鼓勵人們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我與地壇初二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我與地壇》初二讀后感10-23
我與地壇讀后感12-06
我與地壇的讀后感12-06
我與地壇讀后感04-02
有關(guān)《我與地壇》的讀后感12-03
我與地壇的讀后感范文12-06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讀后感12-09
關(guān)于《我與地壇》的讀后感01-03
我與地壇讀后感大全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