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現(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蛙》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最近特別想把那些獲貝爾文學家的作品都讀一讀,以沖淡每天的廚房中的煙熏火燎的中年女人氣息。莫言的《蛙》,這部小說以鄉(xiāng)村計劃生育為背景,通過姑姑這一復雜且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展現(xiàn)了時代浪潮下人性的掙扎與堅韌。
書中的姑姑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鄉(xiāng)村婦產科醫(yī)生,起初她是生命的迎接者,親手將無數(shù)嬰兒迎接到這個世界,那時的她善良且堅定,在村民心中有著極高的威望。但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她成為了政策的堅定執(zhí)行者,在這個過程中,她的雙手從迎接生命變成了扼殺生命的“幫兇”,盡管這是她眼中的職責所在,卻也因此陷入了深深的道德困境。她的轉變令人唏噓,卻也真實地反映出那個特殊時代個體在宏大政策背景下的無奈與盲從。
書中對于生育與生命的探討發(fā)人深省。生育,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里,是家族延續(xù)、血脈傳承的關鍵,它承載著人們對生活的希望和對未來的寄托。而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猶如一場對傳統(tǒng)生育觀念的巨大沖擊,在控制人口增長的同時,也引發(fā)了諸多矛盾。人們?yōu)榱松幌б磺写鷥r,甚至違背政策法規(guī),這背后是人性深處對繁衍后代的本能渴望。莫言通過細膩的筆觸,將這些矛盾沖突一一展現(xiàn),讓我們看到生命在現(xiàn)實面前的渺小與頑強。
從文學技巧上看,莫言的敘事手法獨特。他采用書信、戲劇等多種形式展開故事,使情節(jié)更加豐富多元,增強了故事的層次感和真實感。故事中既有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又有細膩入微的人物情感,兩者交織,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那個充滿煙火氣卻又矛盾重重的鄉(xiāng)村世界。
《蛙》不僅僅是一部關于計劃生育的小說,更是一部對人性、生命、倫理以及時代變遷深刻反思的佳作。它讓我們看到了歷史進程中那些被忽視的個體傷痛,也提醒我們在追求社會發(fā)展的道路上,要時刻保持對人性的關懷和對生命的敬畏,因為每一個生命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不應被輕易剝奪或忽視。
【《蛙》讀后感】相關文章:
鐘角蛙11-26
蓮花、蜜蜂和蛙06-08
青草池塘處處蛙高三想象作文:池塘里的蛙04-02
蛙過河比賽作文09-20
愛唱歌的三腿蛙09-17
伊索寓言:牛和蛙09-21
《蛙》讀后感最新12-15
晝聽蟬鳴夜聽蛙07-25
蛙和蟾蜍有什么分別?09-27
讀《蛙》有感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