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羽本紀》讀后感 推薦度:
- 讀《史記項羽本紀》有感 推薦度:
- 讀《史記·項羽本紀》有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項羽本紀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項羽本紀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項羽本紀讀后感 篇1
仿佛穿越了時空的界限,項羽的身影、模樣,他的每一句話,每一言語,都清晰地浮現(xiàn)在我的心底。最后,他的一切一切,都化成了烏江水面上倒映的那輪似血殘陽。
雖然本該成為一代王儲的他,卻無法成為真正的霸王了。他有太多太多的遺憾,在這個“王”字面前,江山或是沒人,他一樣也沒有得到,哪怕他心愛的寶馬烏騅也沒有留住,到最后,幾十萬劉軍的面前,他能握住的只是一把劍,還是送上自己生命的一把劍。一代英豪到最后,擁有了什么?而他卻被這烏江的山山水水的“擁有”了,他那“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氣,他那年輕時不羈的夢想,他那付與虞姬和愛馬的愛,都飄散在這山林之中,雨露之下,可是烏江自刎后,誰還能了解這一切?
當我剛剛在字字扉頁中觸碰到他時,我就覺得“此時他是一介英豪,今后也一定是一位王上”,可惜事與愿違,他那當初震撼我的豪氣漸漸淹沒了,而那洶涌而來的潮水卻也出自他自身,他哪些“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傲慢與自負……”都將他緩緩?fù)迫胧〉纳顪Y。而作為要成天子之氣的他,剛愎自用,在關(guān)鍵的時刻婦人之仁,優(yōu)柔寡斷,喪失了一次又一次的良機,盡管身邊有范曾這樣的雄才為他謀算,但是歷史決定了他只能是個失敗的英雄。
做事我們不要面面俱到,要理智,不能讓情感控制自己的行動。項羽是我們成長中一個鮮明而有特色的例子?晌覀円傻氖潜人好的“英雄”。他雖失敗,卻也死得雄壯,他那對虞姬的愛,仍在感動著我們。他仍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因為他有真性情,他是個真男子!他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豪氣仍回蕩在這山谷之中。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首歌蒼涼悲壯,情思繾綣悱惻,歌中,我們聽懂了很多……或許項羽矣成為千百年來的歷史,他的靈魂只能存在卷卷書簡,在我們這個年代這種社會這個角度來看待他似乎太不真切,太不完整。
從書本里看他,是個精彩絕倫的角色;在現(xiàn)實里看他,是個真男兒,只是于他,并沒有得到好的結(jié)果。他的性情,對于我們的成長,最值得肯定的`是給我們的啟迪。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條蜿蜒的曲線,磕磕絆絆。一路上,我們走走停停,會有絢爛的彩虹,爛漫的鮮花,有趣的人有趣的事,但我們只需要平平淡淡,持有一顆沉靜的心,有自信,有歡樂,有力量,那么,當我們回首成立時的人生是,我們婉然是一個成功的英雄。
項羽本紀讀后感 篇2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和久必分。商湯討伐夏桀,并入商;商紂暴虐無道,周武王伐之,并入周;周末七國紛爭,并入秦;秦王子嬰即位后,楚國崛起,為報被平之仇,伐秦也。伐者,楚漢也。楚王違背諾言,由此,楚漢之爭開始。
項羽,是楚國的帝王,因太過傲氣,導(dǎo)致了楚國的滅亡。雖然他失敗了,但卻給后人留下無限的教訓(xùn),使我們受用終生。
項羽其實名籍,應(yīng)叫項籍。他隨項梁四處戰(zhàn)斗,已是當時名將。殺了宋義后,更是威震中原,名聞諸侯。這時的他,沒怎么注意劉邦的崛起。待項羽發(fā)覺后,又不把他放在眼里。等到劉邦的軍隊繼續(xù)發(fā)展壯大,項羽才與之交鋒。項羽也是名不虛傳,將劉邦打的節(jié)節(jié)敗退,重新霸占中原。劉邦趁此時招兵買馬,深得民心,收了韓信、蕭何、張良、陳平后,大敗項羽。緊接著又是雪上加霜,劉邦離間了項王和范增,項羽實力大減。最終被逼至烏江邊上,同時又看到螞蟻爬出的'“項羽必敗”四個大字,項羽認為是天意,便慨然自刎。后來證實,那是劉邦一軍用糖漿寫出的字,螞蟻聞到味道,自然就爬上去了。
細細地讀,你會發(fā)現(xiàn):每當項羽打仗,他總是親自上陣,沖在最前面;國家中的大小事務(wù),也是他披星戴月,親自處理,楚國好不容易才被治理好。而劉邦每天悠然自得,沒見他很忙過,大漢帝國卻被治理得井然有序。這難道是項羽不夠努力嗎?那是他不會用人啊。劉邦手中握著4員大將,而項羽有一位范增卻不懂得利用,還把他趕跑了。而且,項王喜好禮儀,所以那些文人大都歸附他;漢王喜好武功,且敢于封官,所以那些武將和唯利是圖的人喜歡跟他做事。同時也召集了一些文人。文人是治國的,武官是打天下的,兩者缺一不可。項王雖有數(shù)十萬大軍,但卻只有一些無謀之將,打天下的都不足,治天下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人與人的差別就在這里啊。這些因素,決定一個人的成敗。當然,不止這兩條。
其次,項羽心態(tài)不好。項羽將失敗歸為天意,他大喊“天亡我!”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如果項羽這時能回到江東,養(yǎng)精蓄銳,也許還能東山再起。他局勢好時便過分樂觀,局勢差時便過分悲觀。騰訊開發(fā)過一款游戲,叫《王者榮耀》,非常考驗心態(tài)。如果一個人心態(tài)不好,那他所在的隊伍就很可能會輸。而與此款游戲不同的是,楚漢之爭要是哪隊心態(tài)崩,那遭遇的就是滅頂之災(zāi),而不僅僅是一個“defeat(失敗)”的標志了。項羽也可以說是死在了自己手里。
最后,項羽輕敵。民心都向劉邦那邊倒了,項羽還仗著自己的幾十萬大軍,打這打那。在他眼中,劉邦充其量也不過是個沒有什么實力的小小的諸侯王,等到楚漢鼎立之時,才與之對決。結(jié)果最后倒敗于劉邦。
不會用人,傲氣蓋世,敵強我心崩?蓱z項羽,死得悲壯,死得凄涼。
項羽本紀讀后感 篇3
多少年繁華過往,白云蒼狗,歷史如煙。多少英雄垂淚殺場,又有多少的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提及項羽,腦海中浮現(xiàn)的是千年古戰(zhàn)場上獵獵作響的旌旌戰(zhàn)旗,是霸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氣概,是金戈鐵馬背后的尺寸柔情!快意恩仇身死烏江,他是歷史的巨人,為歷史注入了最有氣勢的磅礴簡章!
讀項羽本紀我心中不時涌起一陣陣的感慨。項羽,在一個戰(zhàn)爭的年代用一份屬于自己的豪情成為了叱咤風(fēng)云的英雄人物,在那個風(fēng)雨交接的歷史時代演繹了一段英雄本就該有的豪邁。
他,豪情沖天,愛江山,愛美人,痛惜英雄,重情仗義。他是一個足矣讓人快意的英雄!
項羽二十四歲便舉兵反秦,年幼時就跟隨叔父學(xué)兵法不學(xué)劍術(shù)的大志,從來就不曾停歇成為一代英雄的步伐。
鉅鹿之戰(zhàn)時,面對比自己多出數(shù)倍的大秦雄師,他選擇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戰(zhàn)。他的勇氣與無畏注定了他以少勝多的戰(zhàn)局,注定了各路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視”的精彩瞬間。他可以以少勝多,一生70余戰(zhàn),戰(zhàn)無不勝,盡顯了兒時就曾積淀的軍事才華。
也許司馬遷認為霸王的性格太過完美,也或者是項羽的義氣和婦人之仁造就了“鴻門宴”這一場讓后世不絕惋惜的歷史。優(yōu)柔寡斷,剛愎自用,范增放走劉邦,曹無傷性命生死,這一切雖然不乏深刻的撻伐,但更多的卻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如果故事不是這樣發(fā)展,如果劉邦身死鴻門宴,那么何患楚漢相爭,哪來四面楚歌?然而,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如果亦沒有是想,歷史的結(jié)論從來都是肯定的。
誰能說,劉邦小人建立大漢江山是悲劇,誰就是對歷史的不尊。試問,沒有大漢王朝的建立,何來張賽捧回的那束天山的雪蓮?
英雄不一定就可以無限的推動時代的發(fā)展,小人也不一定就不當華夏的天下。至少歷史告訴我們,漢朝的`建立是正確的歷史抉擇。
四面楚歌,天不待我,英雄悲倉。
當項羽帶著800隨從,死別虞姬,沖出重圍,看著身后的十幾人時,我想,他的心是在悲鳴的,后面是不盡的追兵,前面是滾滾的烏江,江后是他情愫中的江東父老。這時,我們昔日的英雄似乎已經(jīng)累了,想起虞姬的死,想起死去的萬千將士,霸王東山再起的豪情似乎已經(jīng)全無。
當他一人斬殺一百余人于馬下,看到他手下一個將士也在追殺他的隊伍中,于是他大呼“汝非我賈人人乎,拿我頭顱去!”于是拔劍自刎死于烏江畔。寶馬贈亭長,頭顱送故人“他死的何其瀟灑?
蕭蕭英雄路,茫茫馬逐鹿。一代英雄就這樣,將遺憾留給后人,也許別人會覺得他的自刎是懦夫的行徑,但是我讀項羽本紀始終認為他是不折不扣的英雄。
項羽本紀猶如一幅逼真?zhèn)魃竦挠⑿坌は癞,色彩鮮明。通過項羽悲壯的人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只有智勇雙全的人才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項羽本紀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項羽本紀心得體會09-07
項羽本紀文言文翻譯11-06
項羽本紀文言文翻譯及注釋01-17
讀《史記·項羽本紀》有感10-14
項羽本紀讀后感(精選22篇)05-27
《項羽本紀》讀后感(通用27篇)12-07
讀《史記項羽本紀》有感范文(通用13篇)10-27
項羽08-11
項羽10-08
項羽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