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讀后感500字
導語:阿爾封斯·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后一課》在1912年被首次翻譯介紹到中國,從此,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它被長期選入我國的中學語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時期、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阻隔,成為在中國家喻戶曉、最具群眾基礎(chǔ)的法國文學名篇之一,以下是語文迷收集的《最后一課》讀后感500字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最后一課》讀后感500字
國是一個大家庭,家里溫暖的港灣,是冬天里的一杯熱茶,是夏天的一口西瓜。家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家里的每個成員都很愛她。那么對于每個人來說如果家被侵占了,或者發(fā)生矛盾了,都會使我們很心痛。
都德是一名普通的法蘭西教師,由于他的國家被侵占了,他再也不能給他的學生教法語了,上完這最后一堂課,他就要永遠離開這里,這是多么悲哀啊?墒,他并沒有被傷痛打垮,他要盡最大的努力,在有限的時間里盡量教給孩子們更多的知識。跟自己國家的語言分手,跟自己的祖國分手,這是何等難以忍受的悲痛?吹竭@一切,我不由的想起了:“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一個國家被侵占了就象一個孩子失去了家庭,無依無靠,失去了溫暖和安全感。我覺得這篇文章舒發(fā)了作者對自己祖國的眷戀與熱愛,深切的表達了愛國之情。一個人不能說自己國家的語言,就象嬰兒不能喝奶一樣,那是何等痛苦啊。失去了國家,失去了語言,才知道國家的'重要,才知道語言的可貴,可這一切都晚了啊。
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jīng)走過了六十年的風雨歷程,聯(lián)想起都德的最后一課,我知道了國家的重要,愛國的緊迫性。我們大家只有團結(jié)起來,建設(shè)祖國,保衛(wèi)祖國,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美好,更加繁榮富強。
《最后一課》讀后感500字
讀了《最后一課》這篇課文,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戰(zhàn)爭給無辜的人民帶來了什么!或許,有一點還“不錯“,就是戰(zhàn)爭能讓一個人瞬間成長。但我想,誰都不喜歡這種”成長“方式吧!?
普法戰(zhàn)爭暴發(fā)后,從白發(fā)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樣地愛國!這,使我感動。
我不盡想起了,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中國人民,也是如此,為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戰(zhàn)爭對人民的損害卻是一樣一樣一樣地!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zhàn)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親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罪人!
我覺得母語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jié)將不復存在。因為一國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那么,外語與母語到底哪個重要呢?
如今這個社會,不學英語你就別想上高中大學,更別想找個好工作了。既然外語如此重要,學外語的人多就不奇怪了。現(xiàn)在連幼稚園都開設(shè)英語課了。English成了全球通用的“國際普通話”,其他語種已經(jīng)受到嚴重威脅,面臨消失的危險……這是不能忽視的。
當法國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侵占,最后一堂法語課便顯得格外重要。“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國的法國國民心聲。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
現(xiàn)在我們的漢語已受到其他國家的青睞,許多的外國朋友都在學我們的漢語,這說明我們祖國的強大。我做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我更應該努力學習,為祖國的更強大做出貢獻。
【《最后一課》讀后感500字】相關(guān)文章:
最后一課讀后感12-02
《最后一課》讀后感09-23
最后一課讀后感04-12
最后一課讀后感作文09-19
最后一課的讀后感范文05-09
最后一課的讀后感的文章04-10
最后一課讀后感范文12-02
最后的一課04-20
最后一課06-14
最后一課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