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的讀后感
《易經(jīng)》文本的零散性使其表面上看來并沒有什么意義,但是,易學史上所詮釋出來的《易經(jīng)》意義卻豐富多彩,那么《易經(jīng)》的這許多意義究竟是從哪里來的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易經(jīng)的讀后感”,希望能幫助到您。
易經(jīng)的讀后感(1)
《易經(jīng)》告訴人們,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啟后相互銜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雖然是曲折的,但我們還必須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從頭走起,該受的苦你必須要受,該喝的蜜你必須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一感悟:心有乾坤神閑氣定——戒除浮躁
當人們浮躁的時候,應該想想那浩繁飄渺無窮無盡的宇宙,為什么它能夠數(shù)億年的時間仍然堅守著自己的法則,遵循自己的規(guī)律不動遙。
第二感悟:鍥而不舍奮發(fā)進取——磨掉幼稚
如果說一個成年人很幼稚,就不是那么好聽了,多少有點諷刺的意味。說明他(她)不懂事理,不辯是非,不通達。說重一點就是他(她)很傻。
第三感悟:目標明確果斷前行——戰(zhàn)勝疏懶
要找聰慧者,要找我們的“啟蒙”老師作為指導,而不是“啟蒙”老師來找我們,如果“啟蒙”老師指出我們的缺點和錯誤,就應該積極主動地去接受,去改正。
第四感悟:等待時機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等待是一種智慧。等待是一種積蓄。等待是一種信念。人們之所以等待,是因為時機還沒成熟。
第五感悟:冷靜反省心安理得————避免爭執(zhí)
我們必須學會反省,當我們做事之前反省了,每個細節(jié)都考慮到了,辦事才能得心應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預先考慮的明白,心里也會有準備,不至于最后會把事情辦咂,甚至走向歧途。當我們做事之后反省了,從中得到經(jīng)驗教訓,就可以為以后的成功鋪好路。
第六感悟:伸張正義寬厚仁慈——化干戈為玉帛
國家出師有名,懲惡揚善,是為了伸張正義,為天下人謀福利,這是大義;同樣一個人也能出師有名,而這個“師”就是“小師”。就是人們心中的正義之道,就是做正義之事,這個義也是小義。
第七感悟:相親相愛和平共處——趕走孤獨
愛需要相互幫助,愛需要相互依靠,愛需要理解,愛需要交流,愛需要磨合,愛需要緣分,愛可以趕走孤獨。
第八感悟:以退為進蓄勢待發(fā)——鼓足干勁
提起以退為進,我們不禁想起臥薪嘗膽,忍辱負重,胯下之辱,退一步進兩步這些先人們留下來的典故。最有代表性的,要數(shù)“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故事吧。這種海闊天空表示讓自己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第九感悟:奮勇前行堅持真理——靠近成功
成功固然是每一個人所向往的,但成功的前提必須奮勇前行堅持真理,沒有奮勇前行,成功只能是一個泡影;沒有堅持真理,成功只能與我們背道而馳。
易經(jīng)的讀后感(2)
《易經(jīng)》對我來說并不陌生,在我還沒上學的時候,家里一套厚厚的精裝書,上面的兩個大字,便是“易經(jīng)”,這是爸爸最喜歡的書之一,聽爸爸說,他小時候很窮,買不起書,便把老師的書借來,手抄了一本,連插圖都是仔細的畫上去的,我便覺得這是一本絕世好書,但當我認字了之后,卻怎么也看不懂易經(jīng),總是翻著翻著就睡著了,而父親卻一遍又一遍的翻閱,從中領悟到了很多,有時候,爸爸遇到了什么困難,或者不記得東西放在了什么地方,都會用其中的卦象占上一卦,結果還很準,也許會有人說我迷信,但《易經(jīng)》的卦象是有根據(jù)的,是科學的,有道理的,因此,真的好佩服爸爸可以把易經(jīng)看的那么透,遇到難題,只要給他一個字,一個筆畫數(shù),就可以由此知道事物的好壞。而我卻連《易經(jīng)》的大概內容都不太理解,這學期有幸選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賞析”這門課,也給我一個名正言順的讀《易經(jīng)》的機會。
《易經(jīng)》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瑰寶,,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首要代表作,是“群經(jīng)之首”。六十四卦是易經(jīng)的總精脈,它具有象、數(shù)、理、卦象、卦德、卦辭的豐富哲理,自始至終是,六十四卦分八個組,以宇宙萬物自然之“象”:天、地、雷、風、水、火、山、澤。以陰陽互變?yōu)閷Ь,象征天體運動是晝夜永不停息的。又演繹出社會和人生萬事的變化。它又具“數(shù)”的深邃特征——太極生兩儀陰陽,在陰陽兩態(tài)中,再加上一個陰態(tài)或者一個陽態(tài),使三個態(tài)的陰和陽重疊連成一小卦,共有八個不同組合,便稱為八卦,卦的形成是離不2開“三”的互相變通,“三生萬物”的作用。三個小卦再加三個小卦重疊成一個雙重六爻卦象,不同的卦象排列出有八組,八組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萬事萬物的類象,其中有千變萬化的易理,所以六十四卦是智慧的哲理學。看著里面的配圖,以及對歷史的簡要介紹,我漸漸的對此產(chǎn)生興趣,開始對神話產(chǎn)生向往,不由的把他和《山海經(jīng)》,以及龍生九子等傳說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從學術角度來說,《易經(jīng)》是一門科學,《易經(jīng)》的形成過程是幾千年歷程,從伏羲先始畫八卦,以后經(jīng)過炎帝、黃帝,雙從夏周三代,不斷地演化,到周文王重新畫后天八卦圖,整理卦辭、爻辭,后來又經(jīng)過孔子作《十翼》上下幾千年中文化的結晶。它是源自歷史各時期中統(tǒng)治們的權術經(jīng)驗、教訓、功、利、德、貞的總結,也曾是歷史朝代中的帝王國權者行使統(tǒng)治和執(zhí)政朝綱時的《經(jīng)論》和教誨書。但曾因六十四卦被視為“占筮之辭”,披上了迷信的外衣,作為預測吉兇的辭令,六十四卦成了古代頭領們掌權和使用權力必定要使用的秘密的搖卦占卜。而早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各學派為它正名,他們認為是可生“以史為鑒”“靈警奇奧”的奇書。
易經(jīng)是一門最高的哲學,不是算命學,所以路邊的算命先生根本不代表易經(jīng)學說。易經(jīng)分為三種方式解釋了整個社會三類人。道家的老子學說是易經(jīng)中最難,也是最高的學問,它是代表社會最高層階級的利益和生活態(tài)度;儒家的孔子代表中層階級的利益和生活態(tài)度;墨子是代表我們普通百姓的利益和生活態(tài)度。這就是易經(jīng)成為哲學之3父。易經(jīng)是一門預測科學,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易經(jīng)里有卦象,就是說8*8=64個卦象分別解釋了不同的結果。那就是說卦是預測你現(xiàn)在可能會面臨的一種生活的現(xiàn)象,不是本質;也解釋了這樣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去解決這個現(xiàn)象帶來的后果。在這里,人們都會把它解釋成“命理“,“運氣“然后怎么怎么去化解。其實,對于“命“跟“運“易經(jīng)有很好的解釋,因為卦只代表現(xiàn)象,你自己想想看一個現(xiàn)象能包括了你的真實的本質內容嗎。
能解決掉你發(fā)生的不好的一切事情嗎。能成為你心靈安慰的一種寄托嗎。不能的!易經(jīng)就告訴你一些為人的道理,孔子的理論以及墨子的理論是我們要學習的。學習這些理論后你才能很好的去理解易經(jīng)講的卦象是唯物主義哲學,不是算命的。它是可以預測到人生某些階段一些不順利的事情以及災難的事情,但是要變的!柏浴案鶕(jù)你行為的方式以及實踐的經(jīng)歷要產(chǎn)生改變的。易經(jīng)中“易“本身解釋就是“變“的意思。就是說隨著事物的變化而改變才是真正的道理。我們學習易經(jīng)就是要學習孔子的做人理論以及墨子的做事理論,一個人能很好的做人,很好的做事情,有非常好的修為,那么有可能成為有作為的人,那就是高層階級的領域,才能去學習道家的道理。學習易經(jīng)可以從中看到自己所處環(huán)境所產(chǎn)生的很多現(xiàn)象,然后好好總結研究,改變它,改變了這些現(xiàn)象,讓它往好的方向發(fā)展,那就改變了你的“運“。唯物主義哲學講,“命”不可變,“運”是可變的。其實,“運”的不斷改變,也能導致小階段的“命”的改變。陰和陽總是處于一個平4衡的階段,好壞循環(huán)往復!學習易經(jīng)的態(tài)度是積極的,不能總拿那個預測現(xiàn)象來對自己的“命”,整天不做事,整天亂想,那什么“運”都不會來。積極的學習其中的精華,積極的吸收于利用,易經(jīng)它只是能幫助你看到你將要發(fā)生的現(xiàn)象,所以真正解決事物還是靠自己的品質和意志。
學習易經(jīng)不是說我預測出來命不好,我就不努力了,我今年婚姻不好,我就不結婚了。不是這樣的,易經(jīng)它是告訴我們萬事要“中庸“,中庸不是極端的意思,解釋為恰到好處。事物要符合規(guī)律,符合現(xiàn)實要求。就象婚姻好壞,其兩個人的結合,最好的結合是“門當戶對“。這個是古代人智慧,有他一定的道理,F(xiàn)在人不是要求這個,要求哪個,最終只有“門當戶對“的婚姻幸?赡苄宰畲,婆媳關系也最容易融洽。為什么現(xiàn)代單身大齡青年這么多啊,就是沒有處理好自己的位置,你到底適合哪個位置,有些人經(jīng)常說:寧缺勿濫!這種不符合規(guī)律的盲目要求怎么能找到幸福!學習易經(jīng)這要看你帶著什么目的讀它。它關系到哲學思想、天文地理、政治策略、軍事計謀、倫理道德、行為科學、思維方式、人際關系、醫(yī)學養(yǎng)生、信息預測、文藝美學等等,甚至現(xiàn)代的前沿科學如計算機軟件、遺傳密碼、混沌理論、耗散結構等等,也可以從中得到啟示。真是“仁者見之謂仁,智者見之謂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總的說來,它當然是一部揭示萬事萬物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的哲理著作!兑捉(jīng)》,在古代是士大夫必讀的高深教科書;書中提到,全世界中國人的腦筋最好,最活,因為中國人最懂得5變通其實,自然辯證法很大程度上也在講變通。好中有壞,壞中有好,不好不壞,不壞不好,由壞變好,由好變壞,反反復復,無窮盡也!兑捉(jīng)》中有的道理是深刻的,亙古不變的。你看,易經(jīng)說宇宙萬物歸根到底是由兩種因素構成的:陰,陽。仔細想想,它的高明簡直超出人類智慧了。你看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接近的證明這一點,從我們知道原子是可分的開始,就已經(jīng)往這個方向邁步了。因為沒有什么實在的東西是物理不可分的,分到最后是什么呢?說的好,就是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生萬物!我們的祖先,他們是永遠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因為他們追求的是智慧,從本質上說,我們的祖先重視的智慧,他們不怎么重視知識。最開始說的讀書,實際上指的是明理,讀書讀的是道理,道理是與智慧相關的東西。然而現(xiàn)在,讀書是去學知識,學一些誰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對不對的東西,尤其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讀書早已經(jīng)不再是它最初的含義了。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易經(jīng)》是完全根據(jù)自然發(fā)展出來的一套系統(tǒng),外國人提自然辯證法,其實在科學面前他們欠缺讓自然引導他們的科學,我們講師法自然,不是沒有道理的。其實,我覺得我們學的課程是不能叫自然辯證法的,叫辯證法還可以。宇宙中唯一的東西是什么?就是自然,自然是不能加界的,加了界,就講不通了,只有國家才有界,地區(qū)才有界,植物界,動物界也可以。自然是整合的東西,如果自然可以再加界,就表示自然之外還有東西,那就不對了。所以我覺得,我們學的'辯證法充其量也只是《易經(jīng)》中的很小很小一部分,冠之以自然是很6不合適的。看過《易經(jīng)》后變的非常樂觀,不管什么樣糟糕的事情我都似乎不在乎,就像其中的一句: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有什么大不了的,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在我閱讀《易經(jīng)》時,我第一次體會到,這個世界并不那么黑暗,不管有多糟糕都會慢慢好起來,這就是“窮則變”吧!又應一句老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蔽铱吹哪橇呢,倒不像算命,更像是人生處在什么階段應采取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當你春風得意時,不要忘乎所以,當你悲痛欲絕時,應該告知自己,新的歷程即將開始;當你青春煥發(fā)卻一無所有,別要忘了你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去創(chuàng)造一切;當你的事業(yè)初成卻不堪一擊,別忘了自己的能力正處人生之鼎盛時期;當你為自己的身體與精力的衰竭而徹夜難眠時,別忘了你擁有的物質財富是一般人所不敢與之的;當你步入人之末年而感嘆生之短暫時,別忘自己是飽經(jīng)世事的老者,受到族人的尊敬。
當然,人的一生充滿各種變數(shù),但我相信《易經(jīng)》所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碑斘易x完此書,我深深地體會到《易經(jīng)》給人的世界觀帶來的影響。抗“迫害”能力特強,很多事情別人認為不可能的,自己居然能忍受的了。起初,自己讀《易經(jīng)》充其量只是想了解一下中醫(yī)理論的源頭,沒想到居然讓《易經(jīng)》深深地改變了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大概就是“天意”吧!不過,我得感謝《易經(jīng)》,給我如此大的精神力量去面對當今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
易經(jīng)的讀后感(3)
《周易》這本書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有聽說過了,不過它比《論語》這些書要神秘得多,我還記得是從外公那里第一次看見這本書的。正是過年,淘氣的表弟不知道從哪里翻出來了一本發(fā)黃而且還沒有封面的書,結果外公很寶貝地拿過這本書,不讓表弟玩。外公就說這是《易經(jīng)》,然后叔伯們,姑丈們都說這本書很好……因為年紀太小,記不太清楚,不過,《易經(jīng)》是一本好書,我從小就知道。
漸漸長大,還是沒有拜讀這本書,我心中有小小的疑問:這本書不是很有名嗎?怎么都沒有怎么看到同學看呢?
大學后,專業(yè)的原因我正式有機會閱讀了這本書,而且知道《易經(jīng)》也叫《周易》。
看了才知道,這是一本關于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義的揭示和相應吉兇的判斷,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及卦辭、爻辭的書。簡單一點說,就是類似于看風水,算命的書。難怪外公會讀它——我外公的業(yè)余興趣是幫人家樓房看風水。
不過,雖然是關于算卦的書,不過我還是懷著濃厚的興趣讀下去,因為我得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名言居然是出自于《周易》,我想,這本書不會那么簡單,應該是一本充滿哲學的書。
作為四書五經(jīng)中的一本,《周易》在古代是專門用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也講述了怎么處理自然與人,人與人的關系。在我看來,這其中不免包含著一些不科學的理論,但是在文化方面,還有在講述人與自然,人應該怎么才能成功的方面,我覺得有它精妙之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再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道也;蜍S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边@是出自《周易》的第一卦《乾》。大概的意思是: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在潛伏時期還不能發(fā)揮作用,必須堅定信念,隱忍待機,不可輕舉妄動;時機未到,如龍潛深淵,應藏鋒守拙,待機而動;龍飛到天上,是預示著天下萬民都會因此得到福澤;君子應該自強自立,終日努力不懈。當積極選擇之意,當退則退,當躍則躍,可上可下,躍就躍進九五之位,退則退往群眾之淵,才能夠沒有錯。這里面,包含著高深的哲學意味。多少年來,這些話一直支持和鼓勵許多人為成功而努力。這些話教會我們,要有所作為,就要自強不息,有博大的胸懷,然后要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懷著堅定的信念,等待時機成熟,最后勇敢,堅毅地走向成功;而且要果斷,做錯了立刻改正。
《周易》是我國古代寓意極深的巨作,即使到今天,它依然對我國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都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我看《周易》,也只能看懂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還有很多知識,哲學道理潛在書中。不過,僅僅是這么一部分,我都受益匪淺,它教我很多人生或者是處事的道理。在休閑的時候,拿起《周易》,細細品讀,相信你會有所收獲!
易經(jīng)的讀后感(4)
《易經(jīng)》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的起源,是萬經(jīng)之首。它充滿著神秘的色彩,許多人都對其充滿了好奇心。種種感情,我閱讀了。
其實,我并非直接閱讀的《易經(jīng)》,我文言文水平較差,我閱讀的是曾仕強教授對《易經(jīng)》的解析,間接閱讀了《易經(jīng)》。曾仕強教授是著名學者,也是我非常關注的學者。感觸頗多,其中《胡雪巖的啟示》尤甚。
這次閱讀曾教授的解析,認為觀點都比較符合自然辯證法的!現(xiàn)在,許多人對易經(jīng)有不少誤解,當然,更多的人是對易經(jīng)不了解,盡管他們血液中有著易經(jīng)的基因!
《易經(jīng)》告訴人們,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啟后相互銜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雖然是曲折的,但我們還必須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從頭走起,該受的苦你必須要受,該喝的蜜你必須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書中提到,全世界中國人的腦筋最好,最活,因為中國人最懂得變通其實,自然辯證法很大程度上也在講變通。好中有壞,壞中有好,不好不壞,不壞不好,由壞變好,由好變壞,反反復復,無窮盡也。
都說是外國人提出的自然辯證法,其實不是的,也有人覺得是近代我們中國處處落后,又不求進取造成的這種想法。其實,《易經(jīng)》它包含了全世界最好的辯證法,而且它的提出比外國早了好幾千年,并且不是一個層次上的東西,易經(jīng)不光是辯證法,它是一個系統(tǒng),一個有機的系統(tǒng),一個全世界最大的系統(tǒng),比當今的網(wǎng)絡系統(tǒng)還要大,網(wǎng)絡的發(fā)明歸根到底也是與《易經(jīng)》有關系的。
《易經(jīng)》中有的道理是深刻的,亙古不變的。易經(jīng)說宇宙萬物歸根到底是由兩種因素構成的:陰,陽。仔細想想,它的高明簡直超出人類智慧了,F(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接近的證明這一點,從我們知道原子是可分的開始,就已經(jīng)往這個方向邁步了。因為沒有什么實在的東西是物理不可分的,分到最后是什么呢?就是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生萬物!
什么叫知識?知識是會被時間否定的東西。
什么叫智慧?智慧是能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東西。
外國人做的東西,從本質上說他們追求的是知識,所以,他們有那么多的專利知識產(chǎn)權。
我們的祖先,他們是永遠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他們追求的是智慧,從本質上說,我們的祖先重視的智慧,他們不怎么重視知識。最開始說的讀書,實際上指的是明理,讀書讀的是道理,道理是與智慧相關的東西。然而現(xiàn)在,讀書是去學知識,學一些誰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對不對的東西,尤其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讀書早已經(jīng)不再是它最初的含義了。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易經(jīng)》是完全根據(jù)自然發(fā)展出來的一套系統(tǒng),外國人提自然辯證法,其實在科學面前他們欠缺讓自然引導他們的科學,我們講師法自然,不是沒有道理的。
不要因生活中的一些細小過失而后悔,如果事事追悔,恐怕一個人一輩子都會生活在數(shù)不清的悔恨之中。如果錯已鑄成,且又無法彌補,要當機立斷:吸取教訓,以后不要再犯。這種很干脆的自我警告,比放在心里悔恨更有用。
古人的智慧結晶。只能用這些來表達;我把上天所賜予的滄桑和考驗,都銘刻在這如石頭般的堅硬?倘胛业淖非,刻入我的所愛。它在一個不為人知的所在,無所不在。以一個昏昏噩噩的身影和無燈無燭夜自明的無我境界。也許到你死時也不會明白這些文字所在的光芒。千百年后人們翻開這些曾經(jīng)的思想,這些在漫漫長夜中并射出的火花還在我們面前,光芒萬丈,人們無法解釋這黑暗劃過的每一道光閃,令這鑿穿倍感光芒,而那些不朽的文字。才是無邊的痛苦。
來時歡樂去時悲,空往人間來一回。我生之前誰是我。我死之后我是誰,不如不來也不往,也無歡樂也無悲。
易經(jīng)的讀后感(5)
易經(jīng),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熟悉到從小挺起,陌生到對其一點也不了解,F(xiàn)在,借著團校視頻授課,有機會看了曾仕強的《易經(jīng)的奧秘》,突然發(fā)現(xiàn)一些最基本的存在于我們身邊的事事物物都與易經(jīng)相關,而現(xiàn)在科技的發(fā)達也歸于易經(jīng),真得感覺很驚訝。
一陰一陽,亦陽亦陰,陽中含有陰,陰中亦含有陽,看著自己的手就想到了他的陰陽說,有時想想也不無道理,陰不能缺少陽,而陽亦不能缺少陰存在,就像大拇指與四個手指一樣,一奇一偶,一陽一陰,對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人生來其實就已經(jīng)于已經(jīng)相關。
聽著他的陰陽說,感觸很深,手指的活動也不自覺的多了起來,感覺到了手上的神經(jīng)均與大腦相連,這讓我想到了小時候父親讓我多活動手指,當初不明白,也不知道該怎么讓我的手指活動起來,因此有空沒空就幫媽媽做做家務。現(xiàn)在了解了,原來他是想讓我的大腦發(fā)育起來。想著老一輩人都有這種思想,他們沒有讀過書,更何況讀易經(jīng),卻知道的比我們讀書人還多,我們還得借著他人的講解才能理會到,不知道是他們的經(jīng)驗還是祖父輩人的潛移默化。不過這確實管用,手指經(jīng)常活動,發(fā)現(xiàn)自己靈活了很多。
看著曾仕強的講解,聽著他的解讀,理解了很多小時候父輩人的教育,因此現(xiàn)在要多活動活動,特別是手指活動,雖然大腦已發(fā)育的差不多,但相信還是會有助于大腦靈活。
【易經(jīng)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易經(jīng)和周易的區(qū)別05-16
周易的讀后感12-08
黃繼光的讀后感11-03
詩詞的讀后感12-10
《生命的傘》讀后感_讀后感600字09-13
生命的追問的讀后感09-07
《垃圾的力量》讀后感_小學讀后感600字09-13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_700字初中讀后感09-13
有尊嚴的讀后感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