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與學問的讀后感
“學問”這個詞,對于現(xiàn)在的很多青年人來說,可能有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F(xiàn)在的很多人,是為了功名而做學問;真正為了學問而做學問的人,越來越少了。而對于學生,更多的人是為了找個好工作而,更談不上做學問了。所以讀唐 君毅先生的《青年與學問》一書,有很多的感觸,仿佛失落多年的東西有種被重新找回的感覺。
記得在很久以前,大概從我第一次寫受到 老師表揚開始,我就整天把“我長大要當名作家”掛在嘴上。所以在那時我會經(jīng)?匆恍┪墓P很優(yōu)美的行文,然后在靈感突發(fā)時寫一些詞藻華麗的小文章。我知道那樣稱不上學問,但至少那時的我是很愿意去接觸學問的。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覺得自己變得越來越實用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可能這種變化跟我的專業(yè)有關(guān)。在初中、高中時雖然有升學的壓力,但我一直覺得自己學得很輕松,大部分課余時間我都會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可在大學里面,英語似乎成了我生活的全部,而我的英語還沒有到可以細研學問的程度,只是疲于應付。有時偶爾也會看到別人行文優(yōu)美的小詩散文,有種想抒發(fā)情感的沖動,但自己動筆卻會覺得一片空白。那時候我總是將客觀環(huán)境是我的靈感缺失了作為借口,但現(xiàn)在想來卻是自己的惰性在作怪,很是后悔。
君毅先生在書中說道:“青年朋友們,如果你只恃你青年的天德,以為即此可以傲視頹敗的中年與老年,你便要知,青年轉(zhuǎn)瞬即成壯年,成中年,成老年。青年的德性,隨青年以俱來者,也將隨青年以俱去。”所以,青年應時時拂拭自己心靈上的灰塵;應求培植自己之力量,而深植其根于歷史文化之土壤,以吸收地下養(yǎng)料與泉水;應細細去思維什么是人間社會最高的正義,真正求實現(xiàn)此正義而百折不回;應發(fā)憤求師友相勉或尚古友人,以擴大自己之胸量,提高自己之志氣,而看見更大的光明。
在書中,先生將讀書之重要向我們娓娓道來:讀書可以增加我們思想的廣度和深度。確實如先生在自序中所說,現(xiàn)代青年常忽視讀書與聽講,這最要不得。在我看來,即使很多人確實在看書,可是克服不了一種浮躁的心態(tài),想通過一本書來即刻領(lǐng)悟很多,使自己豁然開朗。殊不知,讀書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正如先生在書中所言,學問需要經(jīng)過一定階段:信——疑——開悟——知言——無知,似乎這是一個循環(huán)的過程,但卻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在這樣的循序漸進中,我們必然會遇到很多困難,經(jīng)歷一些生死關(guān),唯有此,學問才能日益進步。做學問是沒有所謂的捷徑可走的。“學問方法原在學問中,人并非必須先知學問方法,乃能造學問!薄皩W問方法是重要,但我們必須先有造學問之志,先于學問有興趣,多多少少經(jīng)歷學問之甘苦,看他人論學文方法之書,才能得益。”因此,做學問最要不得的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說到這,就必須指出一點,正像君毅先生所言:“如果你之造學問,努力讀書,而你之目的只在謀一個職業(yè),解決你之生活問題,找出一點小名,找一些恭維你擁護你的人,你的志愿便仍于禽獸差不多!币虼耍⒅,立一個正確的志,在當代青年中顯得尤其重要。我們應懷著對真理的追求去求學問。()
可能 先生的文章,有一些理想主義的傾向。但他的出發(fā)點是針對當時社會上的浮夸浮躁學風現(xiàn)象提出的勉勵之言,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種現(xiàn)象日益侵蝕我們每一個人。先生的這些良言猶如一陣甘甜,備潤心田。
就像先生自己說得那樣:“我不是說人不要謀生不要求職業(yè)。好功名與求在社會有一地位,也是人情所不能免,并且也不一定就是壞的!钡恰半x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我們青年應當以次自勉才是,至少應當向著那個目標去努力。唯有此,學問才能回歸它原有的軌道,才能體現(xiàn)出它應有的價值。
【青年與學問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學問的造句12-29
鷗鳥與青年的寓言故事10-12
學問的反義詞05-17
《剪枝的學問》教后反思04-12
有關(guān)學問成才的古詩名句03-23
《剪枝的學問》評課四篇04-25
《剪枝的學問》優(yōu)秀教案設計03-26
《剪枝的學問》教學實錄+教學感03-13
《剪枝的學問》教后記兩篇03-20
《剪枝的學問》的語文教學反思范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