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轉動時光的傘有感
楊紅櫻的著作我讀過不少,那些都是溫暖我童年生活的“心靈雞湯”。當她的新作品《笑貓日記之轉動時光的傘》問世,我知道我又可以進入書的世界了!
這本書以笑貓的角度,敘述了用一把神奇的古傘見證未來,回味過去的奇妙經歷。
書中那群可愛的孩子,精彩的人生,倒映了我們的現實生活。馬小跳,一個許多人都認為是不正經的孩子,他長大后卻是一個市長。丁文濤,一個許多人都認為是天才的孩子,他長大后卻是人生輸家。這是為什么?在身邊,一個僅僅幾歲的孩子,卻能彈奏一曲鋼琴曲,但手指間,臉上,盡流出不愿意的心情。他們長大后,一樣是人生輸家,并不能在音樂領域上創(chuàng)新,取得成就。但一個似乎無一技之長,整天只知道玩的.“野孩子”,他長大后卻能“玩”出成功。這是為什么?
馬小跳與丁文濤的人生,都源于身邊人的培養(yǎng)。馬小跳的家庭讓他保持了童真,有非凡想象力和親和力。丁文濤的環(huán)境更著重于培養(yǎng)智商,卻忽略了情商。那個能彈鋼琴的孩子被培養(yǎng)的是能力,是高于別人的能力。而那個能“玩”出成功的孩子,他擁有的是處事的能力,是社交的能力。相比之下,后者更為重要。
家長們以為上的課越多,會的就越多。有一技之長,就可出人頭地。于是,家長們就把孩子們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的,把自己未實現的理想讓孩子去實現。但他們可曾想到,孩子不是這樣培養(yǎng)的,教育也不該是這樣的。
孩子真正應擁有的,是一個快樂的、自由的童年,是一顆純潔的童心,是一份童真!家長應培養(yǎng)的,不是一雙嫻熟的能彈鋼琴的手,不是一對紅腫的能跳舞的腳,而是,純潔的心,向往世界的心,富有情感的溫熱的心。
在我身邊,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因為它似乎就在我眼前發(fā)生,所以我對它印象深刻。從小我就喜歡往表哥家跑,原因就是那個小的表哥有吸引我的地方——他經常陪我玩,他還會自己做玩具逗得我高興。但在那里,我不想看到年紀較大的那個表哥,我認為他很無趣,總是對我黑著臉,似乎從沒高興過。他成績好,但一回家就躲進房間學習,又沒朋友。我一點也不喜歡他。姑姑對于她的兩個孩子的態(tài)度不同,她更喜歡大兒子,不喜歡小的不會學習的孩子。她很關心大兒子的學習,經常讓他學習高深的知識。但她對小兒子的期望不高,從不管小兒子的學習,任他去玩。姑姑的偏心就是因為他倆的成績不同。兩兄弟就在這種環(huán)境中長大了。這幾年他倆畢業(yè)要出來找工作了,我聽說大的一直找不到工作,小的卻沒畢業(yè)就被玩具設計公司錄取了。這樣的結果不就是源于姑姑的培養(yǎng)嗎?
如果說童年就像一朵花,園丁的栽培極為重要。給予花充足的陽光,花才能健康成長,結出的果──孩子的未來便是甜的。假使給予花是過度的肥料,雖然使花有暫時的華麗風采,但以后所結的果,并不一定就是甜的。要知道,花朵真正需要的,是充足的陽光。
【讀轉動時光的傘有感】相關文章:
讀《基地》有感04-12
讀《寒號鳥》有感04-06
讀《爭論》有感12-24
讀《父親》有感08-31
讀《種子的萌發(fā)》有感04-25
讀《網絡的利與弊》有感04-06
讀高貴的施舍有感04-06
讀《永遠的琥珀》有感10-26
讀《執(zhí)著的力量》有感,09-28
讀《教育的威力》有感09-22